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郑国风云 > 第25章 五国伐郑(下)

第25章 五国伐郑(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郑庄公的脸上却没有半点的紧张,他环视了一遍朝堂,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他站起身来,用强有力的右手在空中一挥:“侵略者都是纸老虎!五国联军,又有什么好怕的?!”

你在吹牛吗?不,先听听郑庄公是如何发表这一重要讲话的:

“诸位说的都不是什么好办法。卫国,公子州吁刚刚弑兄篡位,民心不服,因此向四国借兵,来攻打咱们,无非是想借兵威以压众。

鲁国,是因为那公子翚贪图卫国的贿赂才来助战,与郑国本来没有矛盾。陈、蔡两国与郑国也一直和好,他们都不会真替卫国卖命,陈国只是碍于卫国的面子不得已出兵,所以估计是出工不出力的。

真正起作用的,只有一个宋国。因为我们接纳了宋国公子冯,宋公挺有意见的,怕我们助公子冯反宋公。

宋国的目的不在郑国,是在公子冯。如果咱们把公子冯送到其他地方去,而不留他在新郑,那宋兵必然移师尾随。宋兵一动,那三国以为宋兵撤退,也必定无心再战。

卫国公子州吁他要的只是一场胜利以证明他的才干,稳固他的统治,也并非是要真正与郑国结仇。这种人,卫国有才干的人多的是,肯定会有人出来灭了他的。

所以,寡人只需出兵单找卫国兵马挑战,战不多时可诈败回城。州吁既然名义上打了胜仗,目的已经达到,加上国内尚未安定,怎么敢长久在此逗留,必然会很快撤兵回国。”

群臣无不叹服。此等冷静,此等韬略,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又有几出其右?

正如郑庄公所料,宋国的目的在于公子宋冯。郑庄公的第一步,便是引宋军远离防守压力极重的都城新郑。

公子冯当然很理解郑国目前的处境,他非常配合,也决心帮助郑国解了新郑之围。根据郑庄公要求,公子冯转移去了郑国重镇长葛。

郑庄公派出使者去见宋殇公,使者道:“宋公在上,寡君命外臣专程告诉宋公,眼下,贵国公子冯虽然避难至郑国,并未有试图夺取宋国君主之位的打算。寡君也从未支持公子冯取得贵国君主之位的意思,郑国绝对不干涉别国内政。宋公可以亲自赴长葛找公子冯一问便知,何必为难郑国呢?”

宋殇公当然有些不好意思了,他的目的就是公子冯。听郑国人讲,公子冯在长葛,那便去上葛吧。就这样,宋军移兵去包围长葛。蔡、陈、鲁三国兵马,见到宋兵转移,以为宋兵撤退,大家也都有了撤退的意思。

忽然又听有人报告,说郑国上卿公子吕出了东门,单找卫军挑战,于是这三国君侯便登上壁垒袖手旁观。

只见没过几个回合,公子吕便在与卫国大夫石厚的交战中落败,倒拖着方天画戟退回东城门。

正如郑庄公所料,卫国需要的也仅仅是一场小小的胜利,既然我郑国送了这场胜利给你,你就乖乖退兵吧。

果然,石厚也不再进攻城门,只是派了士兵把城外的稻子割走劳军,随后传令退回大本营。

过了一会儿,鲁、蔡、陈三国都来祝贺卫国打了胜仗,顺便表示了想班师回国的意思。卫国人也不挽留,于是,三国的兵马就各自回国了,随后,卫国部队也是齐唱凯歌,得意洋洋地撤退回国了。

从包围到解围,总共才五天时间!这五天,因为五国联军虽然一开始是包围了郑国都城新郑,但其实就是在东门郑军与卫军打了一仗,结果郑国故意败北,卫军取得胜利,史称东门之役。

表面上是郑庄公打了一个败仗,实际上是郑庄公将这五个国家玩弄于股掌之间。准确地判断敌情,熟练地运用了心理学,几个小小的步骤,转移公子冯,游说宋殇公,诈败于卫军,不损一兵一马,解了新郑之围,大大方方地展示了自己过人的军事才能,其谋略绝不亚于后世的诸葛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