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天朝丝路 > 第4章 老碗盛娃

第4章 老碗盛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最特么夸张的是,狗剩一岁多的小不点弟弟狗蛋,留着锅盖头,穿着红肚兜,坐在灶台上一口差不多一尺高的特大号兰花海碗里,嚼着手指头,不哭不闹玩得不亦乐乎。

马丹,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奇观啊!

提起这‘大老碗’,胖叔眉飞色舞,说的头头是道。

这个“老”字不仅代表了老碗从周祖不窋(BuChu)开创农耕文明的悠久历史,同样表明这是碗中“老大”的意思。除有一种亲切感之外,一个“老”字也孕育了深刻的文化含义。

“海碗”就更海阔天空,有容乃大了,足见老秦人的气度不凡,一切凡尘琐事,爱恨情愁,皆可装进这大海般广阔的老碗中,噗啦啦,咕噜噜吞掉,淅沥沥,哗啦啦就没了。

关中老碗在饭碗当中,绝对是碗家族中当之无愧的“大哥大”,大得就像南方人盛汤用的盆。据说,“碗盆难分”便是陕西八大怪中的一怪。

关中农村自古有所谓“老碗会”,陕西人吃饭图得就是个热闹劲儿,他们喜欢一起扎堆儿吃饭,人们把这叫做“老碗会”。

每到饭点,各家各户的美食便盛在老碗中端了出来,自由聚会在向阳的地方。有时候,谁家的饭好吃,就会给别人家孩子,毫不吝惜地盛上一碗。比起那些关上大门,在自家里偷偷地享受美食的人来说,陕西人则显得豪爽和洒脱了几分。

大老碗的来历也有它的社会背景。关中农村,自古以农耕为主,皆是靠体力劳动来完成的。体力劳动是实打实的劳力付出,需要体力与汗水。另外,体力劳动需要乡邻的互相帮助,劳动也就培养了乡亲之间的友谊,这种现实背景中的各种关系,便构成了乡人“老碗会”的文化景观。

在劳动中力大无穷者,自然碗大、饭量大,谝起来声音也大、底气足。当一群人三三两两地蹲在大门外,各个捧着自己的老碗,一边晒着暖洋洋的太阳,一边山南地北谝着闲传。谈天说地,说社会,说心里想说的话,痛痛快快,无所顾忌,一切皆自然。过着如此悠闲而自在的生活,这是上天对三秦儿女的恩赐,骨子里的豪爽劲儿,也表现在这一日三餐的容器中。

吃多吃少见本事大小。

这“大、重、厚、笨”的老碗表面,看去有点愣头愣脑,但是,骨子里却透着一种朴实和憨厚劲儿,正像陕西人的秉性一样。正宗的陕西大老碗,碗深而圆,其容量起码有一般吃饭用的小碗七八个之多。

说起这逐渐享誉世界的“大老碗”,产地就是铜川耀州,也是陈炉独有的传统青花瓷,当地人叫做兰花。

大老碗的碗底上都描一个草写的“花”字,外边大都会描一个兰花或兰草,这兰花兰草不贪富贵,不嫌黄土高原的干旱与贫瘠,顽强地生长着。

上面绘制的写意花鸟鱼虫简练概括,无论是聊聊数笔的兰花、苜蓿花,还是缠枝牡丹,或一尾小鱼,在碗和盆碟上立即就鲜活起来,质朴的民间意趣中呈现着浑然大气的品格。

寥寥数笔,简简单单,把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生存和精神全勾勒出来了。

日子久了,真是看出它的美了。

在老碗上轻轻一叩,就发出清脆宛如磬玉般的动听声音。

端起来试试,倍儿沉。这样的老碗,盛一碗面,要不是从小拿这种碗吃饭,还真练不出来从容不迫的架势,没那体力啊!

当地讲,能端着大老碗吃饭,就是能咥。都说人能咥饭(吃饭的意思),才能干活。十来岁的娃要是能咥一老碗面,爷爷看着会笑哈哈地说:能吃就能干,长大是好汉。

尽管胖叔把大海碗吹得天花乱坠天上有地下无,可甘延寿小同学总觉得还缺点灵魂,犹如画龙点睛还差那最后那神来之笔,那就是享誉天下的BiangBiang面。

小猴子太喜欢这个处处空白的年代,正好适合自己光着小脚丫留下天纵之才的足迹,他会让每一丫足迹都成为让后人折服惊叹的无价瑰宝。

“胖叔,胖婶,你俩想不想发财,发大财?”

“想啊,谁不想发财谁就是烧娃子、瓜娃子、二愣子!寿哥儿,快告诉胖叔,有啥好法子?”

(烧娃子:方言,傻子,脑瓜子烧坏的家伙。)

胖叔想也没想,随口应答。

胖婶白了一眼胖叔笑道:“你个瓜怂,寿哥儿正经八百给你传授致富经,看你一副漫不经心吊儿郎当的样子,活该一辈子受穷。

寿哥儿,别理他,你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有大本事,告诉婶婶法子,婶子保准按你说的来,等发了大财,我就休了这个呆货,给你再寻摸一个灵泛的胖叔!”

“胖婶,这恐怕不行啊,这法子离了胖叔他就不灵了。”

“哈哈,臭婆娘,傻眼了吧,还是寿哥儿和我连心,没有白疼一场。寿哥儿,你不是开玩笑,真有发财的好法子?能发多大的财,小钱你胖叔可瞧不上眼。”

胖叔的眼神活泛起来,把寿哥儿拉到身边问道。

“胖叔,不说董志源和八百里秦川,仅仅咱们郁郅和长安城铺开这桩买卖,我保证每天最少赚一万枚半两钱,让你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哈哈,老子喜欢!”

胖叔就像高老庄娶亲的二师兄,满脸掩不住幸福的呆相。

胖婶一脸的担忧,她伸手抚摸寿哥儿的额头说道:“寿哥儿,可不敢忽悠你胖叔,这家伙本来就瓜兮兮的,你个小没良心的再把他忽悠瘸了,我们可没法活。”

“瓜婆娘,你给老子滚远点,少说丧气话败了财气。”

胖叔一脸的不乐意,眼睛睁的就像牛卵子一样大。

寿哥儿乐了:“胖婶,没你说的那么玄乎,胖叔只让他受苦干老本行,收钱数钱的事情还得劳您大驾。”

“哈哈,只要让你胖叔做老本行,这事靠谱。快详细说说咋弄?”

寿哥儿抿嘴一笑:“这事眼眉前要保密,只能我们三人知晓。”

“这不简单!”

胖婶把闲杂人等都轰出了厨房,上了门闩,夫妻俩围在甘延寿身边,嘀嘀咕咕商议了半晌。

“寿哥儿,你说的啥子‘裤带面’真有那么好吃,能一炮打响吗?”

胖叔虽然对自个的手艺十分自信,但想要自主研发,独立创造出一种能适合大众口味的传奇面食依然缺乏足够的信心。

“寿哥儿,你胖婶我心里同样没底。”

“这有啥难,三神殿工地上有三四十号人,三教九流几乎齐全,试试不就清楚了嘛。”

“好,那就明天晌午试一火再说,你早点把啥子秘制调味包弄好。”

“没问题!”

…………

经甘延寿一番鼓动,甘员外决定明天晌午开荤打牙祭,下午特地为此宰了一只羊,杀了一口大肥猪;胖叔还从集市上买来一堆牛骨头,预备了一只老母鸡准备晚上熬汤。

欲知后事如何,收藏本文即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