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撤兵大凌河
按照孙承宗的部署,趁着女真人吃了败仗之机,大凌河的修建工程即刻就展开了。朝廷征发一万五千人前往筑城,祖大寿亲自率领四千铁骑外加一万石砫步兵掩护。
就在这个当口,兵部尚书梁廷栋遭人揭发收纳贿赂营私舞弊等丑事;梁廷栋知道这是政敌前吏部尚书王永光指使同伙所为,于是他努力地替自己辩白,并且透过颇有私交的内侍为自己缓颊,无奈王永光咬得很紧,皇帝也甚是不耐烦,最终被罢去职务,接替他的是南京刑部尚书熊明遇。
修缮大凌河城费用不赀,这一点户、兵两部本来都是心照不宣;不料皇帝突然派了司礼监太监张彝宪钩校户、工二部钱粮出入,发现了这一笔庞大的开支,便毫不迟疑地汇报了上去;皇帝本来就对军费支出心存疑虑,这一回似乎抓住了把柄;更糟糕的是,身为兵部尚书的熊明遇根本就说不清这中间的来龙去脉,这一下万岁爷大光其火,责令内阁会同户、兵两部重新检讨修筑大凌河城的工程。
大学士温体仁和周延儒立即嗅到了异样的气息;会商时,温体仁质问熊明遇锦州本身就是一座坚城要塞,为什么还要修建大凌河城以为屏障?周延儒则指出大凌河周围蛮荒无人,与其筑城留守,不如将守军移往蓟镇,以加强京师的防卫。熊明遇看了看,也觉得有道理,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孙承宗和邱禾嘉都接到了兵部的指示,要求即刻停止在大凌河筑城,撤回军士。孙承宗的心情很复杂;据邱禾嘉报告称大凌河城已经接近完工,若此时停工撤军,等于前功尽弃;而且好不容易走出这一步,一旦缩回来,以后什么时候能再迈出去就只有天知道了。
孙承宗心里清楚这事难就难在了钱上,一定是万岁爷钦定的;所以如果自己直接上疏,只会触霉头。弄不好这总督军务的差事也就别干了,辽东的局势恐怕就麻烦了。最好的策略就是邱禾嘉上疏提出异议,然后自己再动员力量从旁边施以援手,说不定还有转寰的余地。这样做唯一的问题就是可能会给邱禾嘉惹来麻烦;尽管他已经要调离辽东了,不过对于他愿不愿意走之前最后再帮上一把,孙承宗实在是心里没底。
“要是袁崇焕在,就好了!”邱禾嘉并不是他一手带起来的人,而且看起来个性还挺冲的;“先派个人去宁远打探一下再说。”孙承宗这样想。
派去的人从宁远回来汇报说,邱大人只是说起既然是朝廷的命令,臣下只能遵令而行,他已经上疏兵部刻日即从大凌河撤回防兵。
孙承宗叹了一口气,没有说什么。
过了两天,京师的内线给孙承宗传来信说,邱禾嘉的奏章除了说到从大凌河撤兵之外,还请求朝廷为监军太监王应朝特设侍卫标兵,以重其任。孙承宗闻讯愈加郁闷,心想:“上上下下怎么尽是些投机取巧之徒?好不容易寻得一个踏踏实实做事情的,又莫名其妙地死于非命,国家的事怎么就这么难呢?”这个人马上要调走了,调来的又不知是个什么货色,孙承宗无奈地摇摇头。
筑城的和掩护的军士都被调去了蓟镇,祖大寿把防兵留下了,还运去了材料和给养,打算趁着天气依旧暑热之际,尽快地完善城池和防卫,估计天凉之后女真人就会有所反应。
说:
本小说《王师已丧孤臣在》是虚构的故事情节,请不要与真实人物事件挂钩和模仿,如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