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秋后算总账
四面八方的游兵散勇、猾贼巨寇都涌向府谷县,旬日之间王嘉胤已经差不多拥兵近万了。王嘉胤自己也吓了一跳;当初从延绥军中出逃时,只不过是想捡一条命罢了,哪里敢冀望今天这番阵仗;这番阵仗就是延绥总兵见了,恐怕也只能望尘而拜,惶恐不宁吧!有了如此雄壮的人马,怎么能只守着府谷呢?不出一个月,府谷周围就插满了王嘉胤的旗帜。
张献忠控制了米脂周围的村寨,高迎祥攻下了葭州,王自用进占神木,王嘉胤自己亲率主力前出绥德。造反的队伍迅速蔓延延绥地区,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女真人像刺猬一样蜷缩在蓟镇和山海关之间,所有的明军都远远地盯着,仿佛眼神也可以杀死敌人一般。根据多年的经验,马世龙判断女真人熬不过夏天的暑热,很快就会撤军。果不其然,五月刚过,女真大军就渐渐北移;明军小心地一点一点跟过去,一直目送着敌军从冷口退了回去。
送走了敌人,就到了赏功罚过的阶段。皇帝亲自前往太庙告捷;孙承宗以镇守关门的功劳,晋秩太傅,赐蟒服、白金,荫一子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马世龙加太子少保,荫一子本卫世袭千户;祖大寿、何可刚有攻克滦州、永平的功劳,将功抵过,继续镇守辽东;其余大将各自封赏有差。耿如杞和张鸿功统御无方,致使军队哗变,险些酿成大祸,论斩;总督刘策、总兵张士显备御无方,致使虏骑驰突,凭凌京师,论斩。刑部尚书乔允升拟论绞,这个引得朝士一片哗然。左副都御史易应昌固执地认为乔允升罪不至死,再三争执惹得万岁爷大动肝火,于是一并将易应昌下狱论死。
万岁爷似乎把关在大牢里的前辽东经略袁崇焕给忘了,不过好在朝廷里总有聪明人知道万岁爷在想什么。吏部尚书王永光寻思着祖大寿和何可刚真是两个粗人,在京城危机之际竟然因为袁崇焕的缘故率军临阵脱逃,袁经略这条命就这样被这两个武夫给断送了;万岁爷根本不是犹豫怎么处置袁经略,而是要找一个铁证如山不容辩驳的罪名来杜悠悠之口。
袁崇焕的功劳有目共睹;不只是辽东将士服其胆略,就连朝堂上也是倚之如长城,若是随随便便安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岂不是让万岁爷颜面扫地?更何况今天哪里还能找得到另一个秦桧愿意出面扛下这种差使呢!
王永光找来几个相熟的御史商量此事,最后御史高捷出了一个主意,袁崇焕本人实在是没法再罗织其它罪名,但是可以通过株连一些朝廷重臣以坐实这些罪名,这样就能扩大影响足以消除朝野的疑虑。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注意!奏章由高捷和史??草拟,字斟句酌之后,由王永光进呈。
袁崇焕的主要罪行仍然是擅杀大将和擅自议和;不过背后多了辅臣韩??和钱龙锡;其中钱龙锡授意袁崇焕杀掉毛文龙,同时暗中主持对女真人的求和;作为报答,袁崇焕则把多年侵吞的军饷数万两送给钱龙锡,钱龙锡的这笔赃财就存放在姻亲家里;韩??则是明知袁崇焕所为不法,却多方庇护撑腰,欺瞒天下。
高捷和史??的奏章递上去后,王永光也是颇为忐忑,生怕揣摩得不够准确,反倒给自己惹上麻烦。不料次日制敕就下到刑部,要求刑部五日之内完成袁崇焕的定罪。刑部定了罪的当天,万岁爷就在平台召集六部九卿及科道大臣,杀气腾腾地说袁崇焕通敌谋叛,罪在不赦,应处以极刑;钱龙锡私结边臣,居心叵测,亦当严惩;并且当场要求大臣们会商,以便量刑。
大臣们对袁崇焕的刑责没有任何争议,只是认为钱龙锡并没有参与擅杀与和议,相反还曾写信要袁崇焕慎重三思;就算是纳贿也罪不至死。万岁爷没有提及韩??,王永光也就不敢再多嘴了。
袁崇焕被处以磔刑,抄家之后,所有家眷流放僻远之地。钱龙锡免死,戍定海卫。
说:
本小说《王师已丧孤臣在》是虚构的故事情节,请不要与真实人物事件挂钩和模仿,如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