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朝中的纷争
接着在脑袋中回荡的是一个名叫魏忠贤的太监。洪承畴自幼家境贫寒,因而对宦官不但没有恶感,反而甚是同情。对于士人当中普遍存在的针对宦官的不屑,甚至于敌意,洪承畴颇不以为然。他于公事应酬之余,花了不少时间翻阅国史档案,发现除了王振、汪直、刘瑾等一批被士子们千夫所指的坏蛋之外,开国以来内廷的太监大多老实本分,其中不乏忠直勤勉之人。
在洪承畴看来,太监们只是读书少,充其量不过是市井小人而已,谈不上什么天生的祸国殃民;举凡太监肆虐之时,必定是朝纲不振之日。而那些嘲讽和蔑视太监的饱学之士,其所作所为有时候甚至还不如这些太监。他只是不敢大声地讲出来而已。那个时候正是东林党人势倾朝野的时候,一言不慎就可能断送自己这一生的仕途。
对于东林党人,洪承畴从内心深处充满了敬畏。这群人中不乏真正的志士,他们固守那些与古圣先贤一脉相承的社会正义及道德标准,并且为了维护这些理念不惜赔上自己的前程甚至于性命。
于是,东林党的声名越来越响,徒众越来越多,终于在尺移寸进之下掌控了朝政。看着东林党人挥舞着道德大棒毫不留情地痛击着形形色色的政治对手时,洪承畴从最初的充满期待和欣喜转为迷惑和不安。尤其是当他看到一些新科进士公然以东林党人自居,趾高气扬,奔走权贵之门,寻觅晋身捷径时,就不由得想起年幼之时所见到的那些骄横贪婪的地方官吏,这使得他生平第一次认真地思索着那些他曾经熟读过的圣贤经书以及这些经书所指引构建的社会理想与真实的社会生活之间的差距。
光宗皇帝意外地崩逝,再一次给了东林党人展示其道德标准的机会。借着新皇帝登基,东林党的政敌们被斥废殆尽。此时,洪承畴的刑部郎中一职居然也被一位东林党人看中,他也就识趣地被擢升为浙江提学道,离开了权力中心。
也许在东林党人看来,这位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天子是他们心目中再理想不过的素材;于是东林名士们倾尽全力试图打造出一位震古烁今的贤明圣君。然而现实的简单和直率却超出了理想主义者的想象。
皇帝显然没有科举的压力,因而尽管生而岐疑,却对枯燥乏味的三坟五典、六艺经传兴趣缺缺。宫里传出来的消息说皇帝好宴游,喜弄斧锯髹漆之事。东林党人经历的不仅仅是失望,他们赖以打击政敌的道德标准和政治理想同时也成为他们的墓志铭。
洪承畴在浙江静静地目睹了那些曾经叱诧风云的东林党领袖们如何在数年之间被这个由他们自己亲手塑造的理想社会所吞噬。
东林党的政敌们借助宫里太监的势力,重新审议早已定谳了的、一向为东林党人引以为傲的“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审议的结果完全推翻了原来的结论,涉案的东林党人一夜之间由功臣变为罪犯。洪承畴也只有摇头叹息而已。直到潘汝桢上疏请求为魏忠贤建立生祠,并且得到朝廷褒奖和赏赐,洪承畴才蓦然惊觉到事情已经滑向另外一个可怕的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