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之功勋突击 > 083章 祥瑞

083章 祥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东军的玻璃厂,生产所谓的“琉璃”产量提高得比较快,而且炉子建设也很快,当时生产出样品时,只有一个冶炼炉,到了四月底,已经建好了四个冶炼炉。

四个炉子,一个专门生产平板玻璃,以备做各种境面;另外三个则生产各种用品、饰品。其生产速度,完全能满足交货需要。

不过,方远还是在监察部长赵源的建议下,通过朝廷驿站,专门给崇祯皇帝及皇后等送了一套镜子及酒具等。

仔细想,这个皇帝其实活得也不怎么样。一辈子,勤俭辛劳,吃没吃过啥,穿也没穿过啥。上个朝堂,整天被东林党忽悠。听个边事或民事,每次都是败仗。

好吧,方远还是愿意与崇祯达成某种联系,甚至如果需要,他也可以进京面圣。只是这个皇帝,根据一些资料分析,怕也是一个容不下方远这种异端之人。

后世有人分析大明灭亡的原因。排第一位的是没钱。因为没钱治不了边患,平不了民变。而没钱的原因则是土地与商业被士绅大地主给把持了,国家财税收不上来。

这些分析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大明为何财税收不上来?这说到底是皇权与治权出了问题。

社会问题,从根子上看是利益分配问题,而更深层的则是权力制约失衡的问题。从表象特征上看,朝廷没钱,流民造反,处敌入侵都有可能。

大明权力制约失衡,出在最初的制度设计,也出在后期皇帝的随意。总之,从太祖开始,历任大明皇帝都该打板子。

而以崇祯论,他敢不敢改革税制,让所有土地持有者都交税?并提高商税交纳比例?大明商税,三十税一,在某种程度上也并不算低。但在一些垄断买卖上,三十税一是不是等于不痛不痒没有收?

此外,大明皇亲与勋贵占有大量的良田资产,这个比例大约要占大明现有土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崇祯年间,大明藩王数量为27个,有名有姓的皇室子孙157000个。以洛阳的福王为例,其土地占了洛阳大半,数达八百万亩。

崇祯敢不敢向朱氏皇亲国戚动刀?

答案是不敢,因为这有违种花家的人伦大道。

曾经有小说写到穿越成崇祯,也在这个问题上无限纠结。因为,哪怕是穿越者,也得在意这种名声啊。

可以说,大明因为制度原因,养了一大群高级蛀虫。这些蛀虫位居食物链的顶端,将原本生机勃勃的大明给咬得千疮百孔,气息奄奄,终于要断气了。

四月底,今年一线官兵屯田的任务正式结束。各部开始全力投入到训练之中。

其实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大东军的装备才开始陆续生产出来。虽然每天的钢铁的产量只有700斤,但来自于其他的方的钢铁依然没有断货,这让方远每天的钢铁数量可能达到1200斤以上。

再加上钢铁厂的新冶炼炉建设一切正常,方远就没必要再搞啥战略储备了。

从三月中旬开始,每天生产10支燧发火枪,至四月底,一共生产了450支燧发火枪。这个数字,听起来真的很诱人。但是,因为这两个月以来新兵训练的原因,导致其中150支火枪提前报废,需要重新回炉生产。

所以大东军在这期间实得300支燧发火枪,再加上此前还有100支能用的枪(不含狙击手拥有的)

四百支燧发火枪,可以让方远的三段式射击横排一百人了,平均每个人占位一米五宽,这个阵营也可达到一百五十米。

在很多战场,未必能找到一百五十米的火枪阵地。

有人或许会问,为何是三段式,而不是四段式或五段式呢,如果那样的话,火力绝对会更加密集啊!

是的,这个问题在方远获得燧发枪技术的初期就想过。但是,然并卵。因为四段式或五段式设想虽然美好,但现实却不如三段式。

主要原因是四段式五段式,会造成战场火枪兵之间的互相干扰、拥堵,影响阵形的整齐。而其射击频率,并无明显加快。反而所造成的问题还更多。

也是在这个时候,方远才明白前人的东西并不是拍脑袋就决定的,而极可能是无数血的教训之后总结出来的。

与此同时,钢臂连弩的生产也进入了正轨。不过方远只是给出了规定,每天先定量生产5具钢臂连弩即可。

为何不多生产一点?因为钢臂连弩对于钢铁的消耗更大。每一具连弩,至少要配60支钢铁箭矢才能形成战力。

连弩本身比燧发枪重,60支钢铁箭矢比60发弹丸更重,总之其消耗最至少相当于燧发枪的两倍。

至于轴承战车,则总共生产了四辆,先让部队训练着,研究这东西如何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至于超级连弩,也同样只生产了四架,由一些步兵统领导带入部队,平时进行操练,同样属于试验性质。

好在连弩的使用寿命比燧发枪要长一些。燧发枪,尽管已经采用了机器卷管,机器钻孔等技术,但因其气密性、枪管衰化等原因,每支枪还是只能保持在200发左右。

不像现代步枪或真正的近代步枪,每支枪至少可以打上数百发甚至上千发,才会出现膛线磨损等情形。

……

大明京师,紫禁城。

经历几个月惊吓的崇祯帝,在进入四月后情绪终于更好一点了。各地勤王大军,包括四川石柱的秦良玉老将军的部队都陆续到来,让崇祯多了一些底气。

崇祯在乾清宫内召见了秦良玉,看到秦良玉老骥伏犁、雄风犹在的模样,崇祯既欣慰又忏愧。

欣慰的是大明满朝上下终于有一个能打之人能为自己分忧;忏愧的是大明上百万边兵数百将领,可就没有一个男儿能担当驱寇重任。

见过秦良玉之后,崇祯皇帝还听到一个好消息。前方来情报说,皇太极大军已退回长城以北,留在永平四城的,只是由阿敏率领的一支建奴偏师。

这天下午,崇祯正在御花园里陪皇后、妃子聊天,长子朱兹烺和长平公主还在襁褓之中,宫中却少孩童嬉笑乐趣。

“皇上,恭喜贺喜,祥瑞啊,皇上,祥瑞啊——”司礼监秉笔大太监王承恩在御花园内奔走呼号。

“王伴伴,你在御花园里惊呼喧哗,成何体统?”崇祯斥道。

“皇上、皇后,诸位娘娘,有独石堡将官献魔镜及大小光镜十数面,老臣看了一眼,可谓纤毫毕现啊,真的神奇,真的神奇呢!”

“魔镜,不会吃人吧?”有一妃子吓得一哆嗦。

“不不不,娘娘,它就是一面镜子,但特别大,特别高,特别宽,人站其前,从头到脚,皆入镜中。”王承恩急忙解释道,尼玛,要是把娘娘吓着了,自己可就罪过大了。

崇祯一朝,要说对皇室最忠诚的人,王承恩敢说第二,怕是没人敢说第一了。作为一个太监,王承恩在历史的最后关头,他比所有的大臣、勋贵、将军都有气节。

“哦,有如此神奇,魔镜在哪儿,带朕和皇后等几个娘娘去看看?”崇祯觉得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去看看稀奇。

魔镜,及一众祥瑞,此时正在被摆放在乾清宫大殿之中。十数个老少太监正在魔镜面前打趣、笑闹,远远地就能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

“皇上到——”王承恩远远地吼了一声。

王承恩这是给手下这些兔崽子们提个醒,不要冲撞了皇上和各位娘娘,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恭迎皇上、皇后娘娘——”众人当即避让并跪下。

“都起来吧,朕难得听到大家的笑声。”崇祯不以为意,因为他远远地就看见了那个立于乾清宫中的魔镜了,它是那样的鹤立鸡群,想不发现都不可能。

“哎呀,真的是魔镜,皇后,快过来,快过来!”崇祯是个男人,步履自然大一些快一些,他率先走到魔镜面前,终于第一次如果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容颜,而这时,他也想起了与周皇后共享如此美景。

“皇上,我……”周皇后对魔镜的“魔”字,也有些惧怕。

“哎呀,皇后,朕都不怕,你还怕啥呢。你们都来,你们都来,这真是好东西呢。”崇祯高兴地说道。

见皇上都不惧怕,而且兴致颇高,众妃子也急忙跟上,当然,她们不可能僭越,而是紧跟在皇后的脚步之后。

“啊……”周皇后一走到魔镜前,就惊呆了。

“啊……”其他娘娘的表现,也比周皇后好不到哪里去。

这时,唯有崇祯皇帝悄悄向后退去,把这美好时光让给皇后和妃子们。

然后,崇祯皇帝才有时间观察这乾清宫内其他各式礼物。大镜子,立着放,小镜子,平着放;每一件镜子,都用盒子装着,而且有绒布托底。

“王伴伴,这祥瑞,是哪里来的?”崇祯并没有打算吃干抹净,别人送这些“奇技淫巧”总是有目的的。只要皇后她们高兴,小事情啥的也可以给送礼的人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