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博水园 > 第182章 司马仙逝(上)

第182章 司马仙逝(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二日是朔日,按照唐朝规定,京城长安文武九品以上所有官员,全部要上早朝。兴宁坊距离大明宫不太远,由于是第一次上早朝,曾和培不敢丝毫懈怠,在天还未亮时,急忙起床,匆匆洗漱后,骑上一匹马,朝大明宫方向奔去。

唐朝长安城有三个不同时期建造的宫殿区,即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其中,大明宫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地处长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整个大明宫分三个区域,依各区域功能又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包括外朝、常朝及内朝三殿。外朝是宏伟高大的含元殿,重要的国家庆典都在此举行。中朝是宣政殿,位于含元殿之北,是皇帝平日朝见群臣、听政及举行朔望册拜等大典的地方,也是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内朝为宣政殿之北的紫宸殿,是内朝议事之处,也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内宫性质的殿堂。宣政殿前一百三十米处为三门并列的宣政门,东西则有横亘全宫的第三道横墙。东廊之外为门下省、史馆等,西廊之外为中书省、殿中省。宣政殿四周有廊庑围成宽约三百余米的巨大殿庭。

在诸多城门中,承天门既是太极宫的南大门,也是长安宫城和皇城共用城墙的中门,往北对应的是长安城正北的玄武门,往南对应的是皇城的南大门朱雀门。贯穿于城门之间的三条南北向大街(朱雀街、启夏门至安兴门、安化门至芳林门)和三条东西向大街(延兴门至延平门、春明门至金光门、通化门至开远门)是主干大街,时称“六街”。六条街上所置的鼓称“六街鼓”。街鼓,又名鼕鼕鼓,有晓鼓与暮鼓之分。晓鼓声响标志着长安城一日的开始,暮鼓声动意味着白昼的结束和夜晚的来临。由于承天门处于通化门至开远门东西大街的正中,因而承天门之鼓便被视为这条东西大街的街鼓。在六条街鼓中,承天门街鼓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是长安城、皇城、宫城的城门及宫殿门开闭的总指挥。

清晨,承天门的鼓楼要击晓鼓一刻左右。等鼓声停止后,长安城和皇城的城门打开。同时,六街鼓“咚咚咚”敲响,表示长安城的宵禁解除了。第一通鼓声停止,宫城的正门打开;第二通鼓声停止,承天门和皇宫的钟楼便响起悦耳的晓钟声,各宫殿的门一起打开,早朝的时刻便到了。

当钟楼的钟声敲过最后一响,大明宫内宣政殿的正门被隆隆地推开了。文官由东门而入,武官由西门而入,然后按照班序整齐地立于宣政殿下。之前,每进一道宫门,皇家卫兵都要仔细核对每一位上朝官员的身份,经过严格的确认后,才允许他们进入宣政殿。接着,唐玄宗身穿赤黄袍,头戴折上头巾,脚蹬六合靴,在宦官的引领下,徐徐升上御座。

内谒者宣呼仪仗队中的衙内仗入宫立仗。衙内仗由侧门依次进入大明宫。衙内仗分为五队,分别称作供奉仗、亲仗、勋仗、翊仗、散手仗。他们有的手持绣有龙蛇图案的旌旗,有的手扶长枪大戟,像龙尾道旁的石栏杆一样,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散手仗的下面是对立的八匹立仗马,金鞍绣鞯黄幛,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每匹马旁都有两个戎服执鞭的人,称作“进马”,肃立在马的左侧。

唐玄宗正襟危坐在宣政殿最前端中间高高的御座上,威严地看着下面排成数列的、人人手执笏板的文武百官;宦官高力士候立唐玄宗旁边,面对文武百官。唐制规定,文武百官奏事,以官品高下、职位轻重为基本顺序。此时,文武百官一片静默,无人上前。见此情景,高力士转身正要请示唐玄宗,一下看见通事舍人潘恪荃不慌不忙地走过来,便问:“潘通事有事需上奏吗?”潘恪荃点了点头,又走到距离御座前面的殿阶约一丈远处,叉手向前,恭敬地说:“陛下,高道郑怀仁于殿外求见。”

一听“郑怀仁”三个字,排在班列末端的曾和培心想:“清为天和山碧云宫有一名道士也叫郑怀仁,是否是现在所说的这个人呢?十年前,我在准备参加长安科举考试期间,被许先发、苏玉臣、郝一胜带往天和山碧云宫,请郑怀仁道士预测能否蟾宫折桂。郑怀仁未言其他,而是拿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张纸条,递给我们,要求出了碧云宫才能观看。我看完纸条,上面内容至今都记得清清楚楚,写的是‘未及而立,已成功名;顺风行舟,逍遥安宁;险峰登顶,心迷胆惊;甲子或缺,何以有幸’。若真是这个郑怀仁来到朝上,不知有何重要之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