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郑国风云 > 第2章 郑国东迁(下)

第2章 郑国东迁(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郑桓公大喜。于是,郑桓公向周幽王汇报了自己的家庭问题:“陛下,最近由于遭灾,臣的郑国基本被毁,损失惨重。臣恳请陛下,允许臣将郑国东迁至洛水附近。”

周幽王一听便乐了:“那敢情好啊,快去吧,手续予一人给你办妥。”

予一人,是当时周天子的自称。关于自称,天子称予一人,有时需要降格时也自称不谷。大国诸侯称寡人,小国诸侯称孤。楚国在春秋经历了一百多年后,自封为王,但自降了一个等级,楚王往往称不谷。

就这样,郑国得到了本属于东虢国的制邑,将郑国公室迁到了制邑。又向东虢国和郐国各借了五城,将原郑国子民都迁到了那里。郑桓公本人,则继续在周王室为官。

这就是春秋江湖那个郑国的来历。毕竟,这个时候的周天子,那可是君临天下,威风临临,天下诸侯,哪个不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要你让出来,你还敢不让?

就这样,郑国终于在地理位置最重要的中原腹地,在东虢国和郐国以及周边十数个诸侯夹缝之间打下了建立中原郑国的那根桩基。

当然,关于周幽王答应替郑桓公办理迁国手续一事,其实只是周幽王同意郑国迁国,具体是将属于东虢国的制邑暂时“借”给了郑国,成为郑国新都。至于何时要还,没有说。

制邑,即我们所熟悉的虎牢关,具体在今天河南荥阳市区峡窝镇的上街村一带,地势险要,设一关拒西,可扼要冲。虎牢关是一座历史名镇,先有春秋郑国以制邑为新都,后来晋国联合中原诸侯占领制邑并筑城以威服郑国,再到后来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的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等等。

但制邑当时仅仅是一处关隘,根本容不下举国尽迁的郑国子民,怎么办?周幽王在郑桓公的要求下,命令东虢国和郐国各提供五座城邑,给予郑国安置东迁之民。

两国加起来共十座城邑,会甘心白白给郑国吗?换作是谁,都不会那么大方。所以郑桓公一边向周天子讨来最高指示,另一方面向两国送上厚厚的贿赂,表示只是暂时借用,以安民众。待郑国都城帛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再逐步迁回。

这便是郑桓公寄帑与贿于虢郐的故事,史称虢郐寄孥。这个孥,指家产的意思。也就是说,郑国把全部家当暂时暂存在虢国和郐国。

东虢国和郐国哪里会有意见?人口,那是当时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可以称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你向我借土地,我实在舍不得。但你把家里贵重的宝贝放到我家里来,我求之不得。最好是你郑国何时倒了霉了,灭亡了,那你的这些宝贝不就是我的了?

所以,郑桓公的这盘东迁郑国至制邑的棋,下得颇为轻松。公元前774年,郑国从陕西的华阴,迁到了河南的制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