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WIKI王座:熊彼特未竟的梦想 > 第8章 竹板这么一打

第8章 竹板这么一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结果,这个笨蛋总算对了一回——他不幸一语成谶,把多个国家拖入战争扩大化的泥潭并直接导致奥匈帝国的衰亡。

茜茜公主同样不是一个合适的目标,相反作为鲁道夫王储亲生母亲,她很大程度上受着鲁道夫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受着相对较轻的来自弗朗茨·约瑟夫的羁绊。

茜茜公主身上还有一重麻烦——如若熊彼特坐视不管,她会于1898年在日内瓦被一位意大利无政府主义分子刺杀,而凶手的目标仅仅是任意一位皇室成员。

简直是倒霉得喝凉水塞牙一般。

去掉这两个选项之后,熊彼特锁定了后两个关键人物的搜寻,从而轻易就可以确定这俩人的状态。

鲁道夫王储这一阵被老爸弗朗茨·约瑟夫揪着,负责编纂鸿篇巨著《奥匈帝国文字图鉴》(Austro-Hungarian Monarchy in Word and Image)。

但这个“逆子”在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双重熏陶之下,对父亲的保守主义做派颇有微词。

熊彼特发现了他的骚操作——鲁道夫在背着父亲,使用不同假名向出版机构寄去一封封言辞激烈的批评信。

这种骚操作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使熊彼特最终放弃鲁道夫王储这个名分上最合适的选项。

弗朗茨·约瑟夫操控下的政府被称为专制主义政权,或者更为确切地说,属于官僚专制主义,以皇帝通过行政机构行使自己的意志为主要执政特征。

反对这样的一个政府本身并没有错,但熊彼特从中发现鲁道夫王储身上要命的缺陷。

一方面,鲁道夫明知这个有大问题的政府,核心弊病来自自己的父亲,却无法扛着压力直面对抗,甚至在很多行为上屈从了。

另一方面,鲁道夫不太理解政治的复杂性,被表面的个人身上的问题所迷惑。

弗朗茨·约瑟夫操控下的政府,并不是约瑟夫单极掌控的力量。事实上,官僚体系内部也拥有自己的政治日程,他们致力于维持约瑟夫二世的改革计划,秉承着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理念,他们甚至还有自己的名称:“启蒙党”,但他们的利益并不和弗朗茨·约瑟夫完全一致。

在19世纪50年代,哈布斯堡的公务人员总数约为5万人,但其中包括大量初级和辅助人员。约1万人从事高层“政治服务”,他们大多受过大学教育,其中又以法学专业为主。供职于高级职能部门的人员以开明的性格和自由的世界观著称,他们在读书俱乐部和1848年政治改革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公务系统。

鲁道夫王储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巨大的利用空间。

作为自由主义支持者,启蒙党相信通过接受教育、推行司法公正、实行新闻与结社自由,以及消除经济管制,可以实现为个体赋权的目的。

他们将一个强大的国家视为自由改革方案的载体,并时刻准备为之做出妥协让步——新闻自由便成了早期的牺牲品。这使奥匈帝国内的书籍与报刊杂志时不时收到严厉的干预。

但另一方面,由于需要管控的目标太多,又时不时出现管控不力,例如偶尔浪的飞起却没啥事的《莱比锡边境报》。

后世一些政治评论家认为,通过纵容国家的干预行为,奥匈帝国(尤其是奥地利)的官僚集团与启蒙党养肥了一头巨兽,将它变成了一只邪恶的利维坦,却最终吞噬了自由主义最初所倡导的个人自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