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商鬼 > 413 上将军出巡

413 上将军出巡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对于玻璃大棚之中的幼苗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情况,林阳已经对苏山和小宁说过了,因为玻璃大棚之中的环境,是可以模拟最好的生长环境,但外界的环境往往都不是最好的,所以需要进行炼苗。

所谓的炼苗,就是把玻璃大棚之中的苗木摆出来,让它们在短时间内适应外界环境和大棚环境的转变,这样一来苗木既能保证能获得大棚之中的原本的优良性质,同时能适应外界的条件。

当然,因为炼苗的话,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在最初的时候,甚至于会出现一些更严重的症状,甚至于有可能全军覆没。

但是,大棚里边的东西,却是必须经历这一步的,对于许多种子,林阳只能拼命的回想,当初的原产地在哪里,和大夏的环境哪里是最匹配的,如何能在不匹配的环境之中,选育出最匹配的性状。

作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往往是比人要更显著的,在一个地方,你只需要看它长得好还是不好,能否开花结果,就足够了。

许多外面的种子,引种进来,需要考虑环境是否适合,一般会将其分为好几种状况,优良,中等,和较差,这是林阳给出小宁和小山的指导。

优良的种子,就是来自于和江苏环境很类似的地方的作物,这样只相当于一般的平移,栽种下去能获得最好的效果,一般的话,就表明这玩意嫩挂在这里生长,但是却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至于较差,这个阶别,就代表,这种作物无法适应当地的环境,需要换一个地方进行培育。

而这种状况在大夏的南北方也是尤为明显,因为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北方的作物往南方引种,南方的作物往北方引种,都会出现一定过得问题。

比如说果树很有可能会只开花不结果,因为想要达到它们适应的状况,就必须达到相应的积温,北方南方光照程度不同,南方多阴雨,光照自然无法与北方相比较,积温累积的时间也会变得更长,最后导致错过最佳的花期。

在比如说,冬小麦,常言道:“瑞雪兆丰年”,一般在冬季下一场大雪,次年的收成就会比较好,这是因为小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冬雪的覆盖,让种子从休眠之中苏醒过来。

若是不经历一场冬雪,有的冬小麦,甚至于会直接不生长,或者错过最佳的生长时间,这样一来会造成减产,甚至于直接颗粒无收。

引种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就算是林阳所有涉猎,都没办法解决这些事情,只能由大夏人逐渐摸索出来,这样一来推广开来也正好。

柳如是给林阳准备了十五顷田地,还准备了附近足够的人手,而按照田地的划分,林阳已经将基本适合番薯和土豆种植的区域标注了出来,当然水稻的稻作区也要保留。

大夏南方人主食毕竟还是米饭,尽管这时候的粮食产量很低,还没有后世各位农业领域科学家的无懈奋斗,所得出来的高产的种子。

杂交水稻,林阳虽然有所了解,但毕竟想要做起来难度极大,虽然中国神农袁爷爷在云南找到了天然野败,打开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中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这时候的技术支持,但林阳还得必须回忆起更多的细节,这样一来才能明确的知道,并且委托国家去找这种雄性不育系的母株,为今之计想要提高产量,只能从种植模式入手。

这时候的水稻栽种,还是不按章法,那林阳就教他们怎么按章法来,横平竖直保持适当的间距,这样才能让风吹过的时候,能更好的帮助授粉。

同时给予适当的生长空间,让稻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合理的种植模式以及合理的耕作施肥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

总而言之,要保证一个国家的和平安定,就要不择手段的提高粮食产量,吃饱穿暖了谁会想到跟你造反呢,之所以造反就是因为衣食住行都解决不了。

解决了粮食问题,百姓吃得饱饭了,想的就只会是怎么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造反,凭什么造反,人都是有自己的判断力的,会直接斟酌统治者是否贤明。

明君会有盛世,为何会兴盛,主要还是因为知道百姓疾苦,知道得民心者的天下,知道如何才能让百姓拥戴自己,而那些倾覆的王朝,无一不是因为为政者罔顾百姓死活而导致的。

上将军高调宣布出巡,就是要去西山看即将准备播种的土豆和番薯以及其他的农作物,现在还没到水稻播种的时候,温度还有点低,会伤苗。

上将军出巡,对于有些居心妥测之辈,那可谓是最好的结果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