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百鬼夜行录:中国传说 > 02厉鬼:生前有怨,死后复仇之鬼

02厉鬼:生前有怨,死后复仇之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百鬼录中排名第26位的鬼,厉鬼,厉鬼指恶鬼是生前有怨恨,死时怨气太重、无法转生,便会化做厉鬼,在阴司路等着自己的仇人下来,才转生。或直接进行报复,或得法师超度,只要怨气一消就能转生。人死后怎么才能变成厉鬼呢?首先,灵魂要比一般人强大,不是所有的人死后都可以变成厉鬼。只有灵魂强大的人,也就是脑电波强的人,死后的灵魂才能以游离状态存在一段时间,从而可以影响到活人的大脑,产生类似催眠的效果。活人所谓的见鬼,只是被这种脑电波影响而产生幻觉。

据说爱和恨是最为强大的情绪,死前怀着强烈的爱恨,有助于死后灵魂力量的增强。死时借助一些方法辅助,比如说某法阵,某物品可以放大灵魂力量。最普遍的传说中,身穿红衣自杀后可化为厉鬼,化为厉鬼即可向生前所恨之人报复,这也是古时为情所困的女子们最后的绝路。古时常有女子身着红衣赴死,希望死后化作厉鬼索命,因而有了不少志怪话本,但此类说法皆为民间传说罢了,当不得真。

厉鬼不同于魂鬼,虽然都是人死后化身之物,但厉鬼却因为其怨气过重不得轮回。存世一日,怨气便涨一分,怨气一日不消,便一日不可投胎,需要自己的仇人同时出现在黄泉路才可投胎。但是活人有阳寿,地上一日,地下一年,何其漫长,所以厉鬼常主动索其性命,以求轮回。凡被厉鬼索命者皆为因果报应,不救。厉鬼常于日出之前雾露时分出现,阴寒最盛阳气最弱之时,亦是其戾气最盛之时。若要自救,可寻高人为其超度,以消其怨气。然其怨气并非三言两语可消。

《左传》里也有有关厉鬼的记载,《左传·昭公七年》载,郑国子产访问晋国时,晋侯正在病中,晋卿韩宣子出来迎接客人,并暗地里对子产说,他的国君已得病很久,到处祈祷山川神祗,病不见好,“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郑子产说,晋国君明臣良,没有什么厉鬼为害,从前禹的父亲鲧被尧处死后化为黄熊,自夏、商、周三代以来都年年祭祀。可能是晋为盟主,没有行夏代郊祀之礼,韩宣子听了便去祀夏郊。平公的病果然好起来,夏代因郊祭天而以鲧为配享,成为三代一种祀典。后因以“黄熊入寝”用为主得疾病的凶梦,或以子产多智而释此梦又用为咏智多识广的典故。

唐代韩愈在《柳州罗池庙碑》中写:"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罗池庙,就是祭祀已经过世的柳州刺史柳宗元的地方。柳宗元是个好官,活着能给老百姓恩惠,死后还能降福消灾,来保护那个地方,可以称做神灵了,因而韩愈在碑帖上写的是期望柳宗元死后也能保卫一方百姓,赐福寿与百姓,驱厉鬼至他处,可见人死后并非一定会化为鬼,在韩愈笔下,柳宗元死后不仅没有变成鬼,反而成了神灵。

除了这种生前是个好人死后化为神灵的,也有生前看着老实温顺,死后化为厉鬼的。老舍在《四世同堂》第二部里写:"大家一追想他的温柔老实,就只能想起他的慈祥的面容,而想象不到他可能的变为厉鬼。" 厉鬼乃是有怨气的人死后所化,而现实生活中表面越温顺的人内心或许有诸多怨恨,常言道咬人的狗不叫,所以表面温顺之人并非都是好人,平日里张牙舞爪之人也并非都是恶人。有怨之人总有忍不住的一日,到了那时,对其所怨之人,所恨之事的报复只会来的更为猛烈。

厉鬼虽恶有时却不如人恶,厉鬼的形象虽然一直都是恶鬼,但厉鬼在某些特殊时候却能成为英雄。厉鬼多寄托了百姓们的愿望,即所谓的厉鬼杀权奸,什么意思呢,权奸,就是权贵奸佞,贪官污吏,仗势欺人的权贵,总之都是世间大奸大恶之人。奇怪的是百姓所认为的大奸大恶之人却多是权贵奸佞,并非什么民间草根恶人,可见权贵作恶比之普通百姓作恶,其恶的程度,恶的范围,都远比普通人作恶影响大得多。古时候百姓们无力反抗,只得将惩治恶人的使命交给恶鬼,渴望恶鬼替他们除去恶人,也只有恶鬼方能与这些恶人有一战之力。

为何会有厉鬼,厉鬼的本质其实是生前活着却无力反抗的弱小平民,死于非命化为恶鬼,生前不敢的反抗,不敢做的事,都希望在死后达成。所以厉鬼大多是活着的失败者所化,古人力量薄弱,平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有了可以复仇的厉鬼。可惜的是生前身后,阴阳有别,生前无法达成的事,死后又怎能改变,古人迷信,寄希望于鬼怪,现今之人明知无鬼仍旧怕鬼,不过是心中有鬼。若要不遇鬼怪,必要为人正直坦荡,无恶心,则无恶鬼寻之。因恶鬼喜恶,万物之中,人心最恶。

(本章完)

说:

本小说《百鬼夜行录:中国传说》是虚构的故事情节,请不要与真实人物事件挂钩和模仿,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