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百鬼夜行录:中国传说 > 01狐鬼:狐死所化,可化为碟仙、笔仙

01狐鬼:狐死所化,可化为碟仙、笔仙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所谓妖魔鬼怪,鬼者,人死后所化,我们看志怪小说,关于降妖除魔的,常会出现百鬼夜行一词,其实“百鬼夜行”这个词在日本最早出在宇治拾遗物语中,日本“说话”这一形式中产生了比较完整的描述百鬼夜行的作品,并渗透到绘画、戏剧中去。如鸟山石燕的《画图百鬼夜行》,还罗列了妖怪的出处,其中的百鬼大部分原型来自中国和印度。

百鬼一词,最早起源于中国,东汉·张衡的《东京赋》中,“度朔山上有桃树,下常简阅百鬼,鬼无道理者,神荼与郁垒,持以苇索,执以饲虎。”东晋的《搜神记》·卷二“寿光侯者,汉章帝时人也。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这说明百鬼一词自东汉就有了,而“百鬼”这一概念又在公元10世纪左右传入东南亚各国,日本对鬼的概念比较模糊,其中还混有许多妖怪。

百鬼并不止一百种,而是有许许多多。百鬼中的各种鬼怪多为人死后所化,其实是在暗讽社会中的阴暗面,描写十分生动有趣。妖魔鬼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映了先人对自然的理解与幻想。这中国百鬼,写的是鬼,讲的却是人,其中的各种鬼怪,都可与现实中之人相对应,如债鬼、臭口鬼、疟疾鬼、宅鬼,除了这些与生人相呼应的死鬼,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鬼如琵琶鬼、吊靴鬼、科场鬼、住不净巷陌鬼、伺婴儿便鬼,光看名字完全不知道是个什么鬼。

这中国百鬼录的开篇之鬼并不是人死后所化,而是狐鬼,狐鬼虽然放在百鬼录的开篇,但其在后人的战力排行榜中仅排第44位。所谓狐鬼是狐狸死后化为的鬼,像狐狸、黄鼠狼、狸猫一类的动物,死后常化为鬼作崇,故很多地方把这类动物称为“大仙”。不少村落见到这类动物尸体,便采取掩埋手段,避免其曝尸而变成鬼类作祟。这类鬼有一个特点,能够附身于碟、碗、笔等人类经常使用的东西,化身为“笔仙”“碟仙”等。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里记载了这么一段:我已故的老师赵横山先生,少年时在西湖畔读书。因寺院楼上幽静,就在楼上设榻而眠。夜里听到室内有咚咚咚的声音,像是有人走动,就厉声问道:“是鬼还是狐?为什么来骚扰我?”慢慢听到轻声而迟疑的回答:“我既是鬼,又是狐。”又问道:“鬼就是鬼,狐就是狐,怎么会又是鬼又是狐呢?”过了好久,才又回答说:“我原是几百年的老狐,内丹已炼成,不幸被我的同类扼死,盗走了我的丹。我的灵魂滞留在这里,就成狐之鬼了。”

又问道:“为何不到阴司告状呢?”答道:“凡是通过吐纳导引而炼成的丹,就如血、气附着于人身一样,融合为一,不是外来之物,别人是盗不走的;而通过采补之术炼成的丹,就像抢劫来的财宝,本来就不是自己的东西,所以别人可以杀死你而把丹吸走。我媚惑人而取其精,被我伤害的人很多。杀人者该杀,我的死是罪有应得,即使向神明告状,神明也不会审理的。因此宁可伤心地住在这里。”又问道:“你住这楼上,有什么打算?”答道:“本打算消声匿迹,修炼‘太阴炼形,之法。

因为您阳气很盛,熏烤得我阴魂不宁,所以出来向您哀求,请让我们各自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吧。”说完,只听到磕头的声音,问它就不再回答了。先生第二天就搬了出来。他曾举这件事为例,告诫学生道:“谋取不该属于你的东西,最终是得不到的,而且正好是自己軎了自己。多么可怕啊。”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伊宁、滇黔等地。

除了这本书,最为人所熟知的志怪小说莫过于《聊斋志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涉及鬼狐神怪的篇目多达331篇,在全书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因此又被人们称作是《鬼狐传》。聊斋志异中的狐鬼大多热情洋溢,蔑视礼教规范,大胆追求情爱,与古代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完全不同。其中最为知名的女鬼莫过于小倩了,聂小倩这一不知是鬼还是狐的形象流传至今,最为人津津乐道,电视电影拍了不知多少,实际上聂小倩是一死于18岁的少女,聊斋志异里是女鬼,但流传至今不知怎么就变成了狐狸精。这也是后世传说不够严谨,即便变成了狐狸这一形态,也不能改变其本质是鬼的事实吧,所以后世改编的聂小倩狐妖形象,按理来说应是狐鬼才对,毕竟在原著里聂小倩本就是鬼,并非活物。

古人含蓄,所以其文学作品也含蓄,含蓄中沉淀的都是丰富的内涵,就比如这些在后世之人看来无比怪诞的小说,其本质却是对社会丑恶现实的影射,是对传统封建社会的变相反抗。狐鬼这一形象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并不存在,但在这些志怪小说里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可以说是鬼文化里的顶梁柱之一,放在百鬼开篇也不无道理。(本章完)

说:

本小说《百鬼夜行录:中国传说》是虚构的故事情节,请不要与真实人物事件挂钩和模仿,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