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 第1章 楔子(上):狐狸夜哭

第1章 楔子(上):狐狸夜哭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洪武二十四年秋,八月廿二日,卯初。

金风乍起,桐叶初黄,空气之中早已透出些许凉意。

鸣锣声响,葆羽旙棨如簇,一队仪仗威严的车马,行进在京城应天府的大道上。这些人衣饰华贵、神情庄重,他们迈出的步伐亦是极其齐整,显然经过精心编排和长期训练。

初升的朝阳,透过薄薄的云翳投射而下,恰为这队人马镀上一层淡金之色,整个场面更增添了几分肃穆威严。

数千名老百姓则被军士们驱赶在街边,垂手默立,皆不敢作声。军士们个个盔甲鲜明、刀枪闪亮,相较之下,老百姓则衣服黯淡,放眼望去,如同一群受了惊吓的鹌鹑。

对于生活在大明王朝都城的老百姓来说,还有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他们的眼界说高不高,说低也自然也不低。不过众人心里都似明镜一般,单看旌幡和仪牌,就知道这正是当今太子朱标的出行仪仗。

只见太子朱标一行人马浩浩荡荡,自皇城向定淮门而出,又迤逦向燕子矶渡口行去。岸边早就停泊着几艘新漆的大型官船,显然是要北渡长江,出外远行。

然而,太子朱标今番究竟要前往何处?所为何事?百姓们就不得而知了。实际上,他们也根本就不想知道,除了柴米油盐之外,如今许多事情都不适合打听。这些年,百姓们活得极为战战兢兢,时刻担忧着脑袋和身体分家。

如今不同以往,世道早就不甚太平了。京城满大街都充斥着锦衣卫的身影,可谓见缝插针,防不胜防。

也许你要问锦衣卫究竟是何方神圣?按照当年设衙榜文上的说辞,这是一家新立的神秘衙门,由仪鸾司改制而来。飞鱼服、绣春刀,仅是此一套装束,就已经足够拉风,甚至还可以引领时代风尚。

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锦衣卫如同鬼魅一般来去,可谓高深莫测,令官员们闻风丧胆。

纵使只是一介布衣草民,假如哪天不慎脑袋抽风,在茶馆或酒楼里说了几句不应该说的话,听了一些不应该听的小道杂谈,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这个家伙很可能就会莫名其妙地失踪,再然后暴尸于某乱葬岗子,最终落得被野狗分而食之的奇特下场。

近年来,陆续从宫廷流出一些坊间秘闻。据说皇帝朱元璋的性情古怪,脾气更是非常糟糕,变得让人捉摸不定。

譬如说,这位和尚出身的皇帝老儿丝毫不以慈悲为怀,竟然破除陈规,创造性地发明了所谓的“廷杖”,动不动就金刚怒目,唤来一众锦衣卫校尉,抡起海碗粗细的大棍子,专打官员们白花花的屁股,看谁今后还敢有脾气?或再不听话?

此举甫出,遂让无数读书人斯文扫地,颜面无存。毕竟将臀部示人,已是风度尽丧,又被一群粗汉打得桃花盛开,更有失孔孟之道德体统。至于被活活杖毙,那也是曲中应有的雅意了。

最近在京城的街头巷里,又流传着一个坏消息:朱元璋已经风病入脑,有些失心癫,竟似杀人上瘾,虽然每日服药治疗,仍旧殊不消停。

就在去年(洪武二十三年),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好端端的,居然牵连上早已完结的胡惟庸案,全家老小七十余口推到菜市口,来了一个满门抄斩。

那一幕血淋淋而惨兮兮的场面,犹自历历在目,令广大民众人人自危,毛骨悚然。

况且这桩破事株连甚广,还着实卷入了不少无辜的官员和平民,让京城百姓恐慌了好一阵子。

听凤台门的看门军士说,因为城里杀得人太多,约莫有大半年的时间,就连城外的鸟儿、雀儿、甚至是乌鸦都吓得沉寂了许多,似乎不敢叫唤,更不敢轻易靠近城墙,更别说飞到京城里觅食了。

闲话少叙,且说在皇太子朱标一行迤逦而出、离开京城之时,那位令广大民众畏惧万分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此刻正端坐在内城皇宫文华殿中。只是他目光凝固,一言不发,呆望着殿门口。

铜制香炉的凤嘴,正飘散出袅袅青烟,一缕缕盘桓而上,整个殿内已是香气四溢。

按照民间传说,朱元璋生就一副难以言状的无常瓦刀脸,兼之目如凶鹰恶隼,令人发怵。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夸张,至少现在这位皇帝爷正端坐于文华殿,尊容还算凑合。

但见朱元璋紧抿着一张乾坤拱岳的嘴唇,上薄下厚,可谓特立独行。再加上他的满脸二十八宿北斗七星痣,也算是千古罕有的异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