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古代生存密码:解密三教九流 > 38【八作】铜匠:青铜时代的古老职业,传承至今

38【八作】铜匠:青铜时代的古老职业,传承至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发明了制陶术。制陶所需温度达1000℃多度,已超过铜的熔点,而远低于铁的熔点,可炼得红铜。可见炼铜技术是由烧陶技术而来的,能烧陶就能炼铜,但不一定能炼铁。因为火候还不够。古人先烧陶,再炼铜,再炼铁,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千多年过去就能让人类的技术水平实现大幅度的的进步。铜这种金属除了在中国古代非常盛行,在世界其他地方也非常受欢迎。

约在六千年以前,埃及和西亚一带已经使用铜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铜只用作装饰品和工艺品,而人们仍旧依靠石头来制造工具和武器。在红海两角之间的西奈山附近,也在小亚细亚和其他地方发现了铜矿。铜的来源越来越多,它的用途也更广了。

不久,近东的铜匠们就用铜来制造刀、斧和其他工具。但是铜太软,不能造出好的刀斧。之后有人发现如果在冶铜时掺进一些锡,这种混合物的硬度就远在锡或铜之上,这就是青铜青铜可做锋利的刃边,因此刀斧和矛等都用青铜制成。使用铜和青铜的一个极重要的结果,就是开矿探矿和经商事业的发展。

在塞浦路斯、克里特岛、西班牙、意大利大不列颠以及其他国家,都开采了矿藏。铜和青铜的成品从西班牙传到西欧,从意大利传到中欧,并从塞浦路斯传到叙利亚。总之,铜和青铜从一地转到另一地,交易地区之广是惊人的。

现如今铜在生活中被越来越多的其他金属代替,但铜匠这一古老的职业并没有消失,在云南有个铜匠村,铜匠村位于通海县杨广镇,村子本名叫做蔡家山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也是一个闻名全国的“铜匠村”,祖祖辈辈靠打铜为生。他们用铜制作的乐器,在悠悠岁月里奏响了近一个世纪。

老一辈的人说,从明代洪武初年起,蔡氏先祖就以打制铜器为生。最初加工油翎帽碟、铜刀把、铜勺,后来发展到加工种类繁多的炊具、餐具、乐器、生活用具、马帮用具等铜器。他们的铜制手工艺品从小山村里走出来,成为颇受附近城市和乡村欢迎的生活用具。

蔡家山人加工铜器,一开始只是打制铜手镯、铜钗、铜锣、铜勺、铜炊锅等,由于生产工具落后,一个月下来也做不了几件铜器。随着现代化加工工具的出现和蔡家山铜匠手艺的不断创新,早年传统的加工方法逐渐被淘汰,蔡家山的铜器越做越好了。

风云中前行600多年的“铜匠村”,如今一直保留其一家一户作坊经营模式。村里的老铜匠们像大树落叶一样,一个接着一个走了,这对蔡家山的铜匠师傅们来说,心理的触动很大。用他们的话说,喜欢铜匠活,也不强求,因为这活计又苦又累,常年与铜打交道,到晚年对肺都不好。有一家父辈兄弟四个都是铜匠,三个都死于肺癌、肺心病或肺气肿。

由于铜匠手工作业给人带来的各种伤害,许多年轻人已经远离了这个手艺,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铜匠和精美的铜器都只能成为历史。手艺人的消失对于文化而言或许是件坏事但这对人类发展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已经不需要再以身体为代价去换取器皿,我们有了更进步的技术,有了更多比铜更好的替代品。(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