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古代生存密码:解密三教九流 > 38【八作】铜匠:青铜时代的古老职业,传承至今

38【八作】铜匠:青铜时代的古老职业,传承至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铜匠指的是用铜板或黄铜板制造各种器件如铜壶、铜锅、铜管及各种配件和修理各种铜器的人;现也指从事铜方面工作的人。铜匠在旧日手工匠作行当“九佬十八匠”里占有一席。铜匠作业,之所以称之为“打制”或“打”,是因为铜匠并不炼铜,只是以铜板或铜片为原材料,用锤子之类工具敲打出诸如铜壶、铜锅、铜瓢、铜铲、铜锣、铜茶盘、铜锁之类的器皿来,而与冶炼浇注之类的工艺无关。

铜匠按营业方式分,有两种,一种是没有作坊店铺的铜匠,通常就是挑一副铜匠的挑子,早晨出门,走街串乡,持由五块铜片串成的“铜串子”,到那烟火稠密处了,手一抖,铜串子抖开了,一阵哗啦啦叮铃铃脆响;手再一抖,铜串子立马收成一叠铜片,那做派,仿佛唱戏的甩水袖一般,煞是有味。那铜串子既是游方铜匠的行当招牌,那叮铃铃的铜串声,也算是铜匠行当的特色吆喝。听到这铜串声,有那需要的,就将脑壳探出门来,招呼一声:“换个脸盆吧!”或者“给铜瓢接个把咧!”一般来说,游方铜匠,打制的多是居家过日子的小器皿,且以修修补补为主。

有店铺作坊的铜匠,一般都有自己的炉子,如加工铜烟壶,铜唢呐嘴,制铜杯铜器具,需要熔化各种铜原料。经营就有规模了,打制物件,往往是成批量的,那生意做得好的,还往往有较为固定的客户。

铜匠这一职业是伴随着铜的冶炼发展而来,这些冶炼铜的匠人也称为铜匠只是与制作器皿不同,铜的开采,冶炼和制作他们都有参与。因为闪电,让古人见识到火的威力,于是古代铜匠用天然火,把铜矿石炼出铜水,再塑造成各种器皿。古代铜匠以孔雀石为原料炼铜,加猛火长灸,最终化为灼铜水,再做成各种各样的器物、兵器。

考古发现,3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学会用此法炼铜。具体化学变化方程式如下:孔雀石与点燃的木炭接触而被分解为氧化铜,继而被还原为金属铜:古代铜匠以火法炼铜,主要用于创造劳动工具战胜自然,或者制造兵器保护族人及其领地。

后来随着古代铜匠的不断研究,终于研究出利用天然铜的化合物进行湿法炼铜,西汉时先用硫酸与氧化铜反应,再用铁置换出铜。刘安在《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指可溶性铜盐,即铜盐遇到铁时,就有铜生成。

与火法冶铜相比,湿法炼铜具有可以就地取材,技术、设备简单,劳动强度低等优点,古代铜匠湿法炼铜可以进行大规模操作。据《宋会要辑稿》载,宋代有十多处湿法炼铜生产地,分布在广东、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其中以韶州岭水、信州铅山、饶州德兴三地规模最大。古代铜匠湿法炼铜主要用于铸造钱币,所以到绍圣五年,官方全面禁止偷盗、私制胆铜和私自取胆水等,此时胆铜法已成了官方专利。

铜的历史比铁早,铜史比铁史早1000多年。四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已经开采铜矿石炼铜。到殷商末年,已经铸造出一千七百五十斤重的司母戊鼎。随着炼制青铜的需要,锡、铅矿也被开采使用。三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开始用陨铁。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铸铁技术,出现了块炼渗碳钢,铁工具已经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中使用。

那么为什么先炼铜后炼铁?古时候,地球上的红色铜矿容易找,而褐色铁矿不容易找。在远古时代,铁可能不是来自于地球,而是来自宇宙空间,因在一些古语中,称之为“天降之火”。埃及人把铁叫做“天石”。可见人们最早认识的铁是从陨石开始的。

相对于这种天外飞来的陨铁,古人还是见得比较少,而天然铜就见多了。红色的铜矿石比铁矿**容易识别,更容易开采。天然铜比天然陨铁质地软,易加工,所以,最早出现的铜器就是用天然铜制成的。古埃及在公元前2700年就已用天然铜制作工具。从考古资料看,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夏代,已经掌握了红铜冷锻和铸造技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