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据北:我在元末搞起义 > 第45章 徙民

第45章 徙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白雪消融之后,浸透了雪水的大地逐渐有了春意。远远望去,已经冒出了淡淡的绿色。

义军们可没闲着,他们在各个县城忙活了近一个月,这才尘埃落定把附近的州县连成一片。

雪化没多久就开始春耕了,田野里到处是忙碌的农民。

诸县已经平定,现在是无仗可打,总该腾出手来做点儿其他事儿了。

历代农民起义军都是拖家带口的,一动起来都是几十上百万的队伍。要是打顺利仗还行,稍有不顺立马掉头回去找老婆孩子和金银细软。

这种打赢了就肆意去抢掠搜刮,打败了就带着老婆孩子跑路的军队,哪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基本就是乌合之众。

这就是周德清刚开始不愿意学刘福通的原因所在。他想要的是一支像样的军队,不是拖家带口的抢劫团伙。

这样无非就是底层百姓之间相互倾轧而已,没有多少进步性,最后遭殃的仍然是广大底层百姓。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并非是无缘无故的。

你大旗一举人家就跟着你脑袋别裤腰带上造反,连他妈稳定的军饷和粮食供应都没有,全靠自己打自己抢。

起义军又不是只有你一家,我们跟着你武装旅游,没准儿回头一看家乡就被别的义军或土匪给抢了。那我当然得带着老婆孩子和家当啊。

活着都没有稳定的军饷,死了难道还会有抚恤吗?别说抚恤了,估计受伤气儿还没断,身上值钱的东西就被其他人拿走了。

那为啥不带着家人?至少战死了还能给他们留点儿遗产。

周德清麾下义军目前这个问题倒不算严重,可是长远来看不容乐观。

他起兵到现在一直都在方圆两百里的范围活动,兵员也都是来源于此。现在这些地方都在义军控制之下,他们当然可以自己单独出来当兵,把家小留下种地。

可义军不会一直局限在这一亩三分地啊,如果以后要长途作战,或者打了败仗远距离转移,那会发生什么情况?

他们的家人被元军或其他义军控制,能像现在这样好过吗?别说他们拼命打仗挣军饷置的房地被搜刮殆尽,搞不好家人还会丧命。

那个时候这些当兵的还怎么在外打仗?上面管事儿的连士兵们的家小都保护不了,那谁还跟着你混啊。

搞不好会一哄而散。

因此,义军必须得有一个安定的后方来安置这些家属,最好是集中到一片地区。

这样士兵不会离家人太远来回奔波,再者大家亲属都住在一起,一有危难可同时进退。为了保护家人和财产,全体将士作战意志也会比较坚定。

郑州荥阳是东西交通要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按理来说,这里实在不适合做一个安定的大后方。不过,周德清也没得选,只能暂且将就个个一两年。

一两年换一个地方也比拖家带口打仗强啊。

义军规模十几万,家属至少得是三倍以上了。这近五十万人口的安置不是个容易事儿。

周德清算了一下实际需要迁徙的也没那么多,刚扩充的义军大多都是方圆几十里范围的,这些不用动。主要是把南部和东部边缘地区的义军亲属迁过来就是了。

这些是元朝和红巾军控制地区的交界处,一有风吹草动就是战争最前线,相对危险的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