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据北:我在元末搞起义 > 第36章 奇计

第36章 奇计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宋应运笑着说道:“此事不必担忧。

我在郑州时已经发现城中有河可以通向城外,发生这么多变故,他们肯定也派出了信使出来打探消息。管城进不来,中牟肯定要去的。

另外,我们不是有约定以红灯或三声炮响为信号嘛。

我们派人到中牟联络好约定时日以后,即可发信号城内外同时进攻。”

商定以后,周德澄当晚就派人趁雨势夜坠而出。

信使到了中牟以后得知,郑州果然有派出人来。周德治看完周德澄的书信以后,连连称妙。

中牟本来招募了五千人,加上之前留下的一千总共六千人,但周德治听说管城、郑州被围以后,又加急招了两千人,现在足有八千人。

周德治天一亮就着手准备突袭事宜。他打算带六千人前往,全部轻装前进,多带弓弩、油料。

另外,突袭距离虽然只有几十里,但也不能选在雨夜。再精壮的汉子淋一两个时辰的雨赶几十里路也吃不消。

最好晴朗几天才好呢,便于放火扩大战果。

大雨断断续续下了三四天以后,天气开始转晴。夏天的太阳两三天就把土地给烤干了。

周德治感觉时机成熟,于是派人天黑后在郑州几里外放了三个红灯,示意近期将有行动,让城中做好准备。

城中士兵禀告周德清以后,他次日就开始准备,命夏玄机、牛道通等人带队待命。

天黑以后,周德治就依计率领六千人出发了。

他的突袭计划是,先派两千人摸进军营驻扎的地方一通砍杀,然后分散放火。

粮仓、军帐、马厩,凡是能点着统统点着。听到本营信号以后就赶快撤出,然后弓弩手开始放箭射杀乱窜的元兵。

到了这个时候,城中的义军也该冲出来了,随即就收起弓弩持刀近战再来一波砍杀。内外夹击之下定能让城外元军伤亡过半。

夏季的夜晚各种蛙虫鸣叫声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夏季庄稼草木茂盛,周德清这六千人很容易就到了郑州城外三四里的地方。

两千先锋由一千之前有作战经验的老兵和平时训练优异的新兵组成。周德治明他们带好油罐和火折,交代放火务必要分散尽可能烧的多,最好先放火然后再趁乱砍杀。

先锋军出发以后,周德治率剩下的四千人紧随其后。摸到一里外时,他停下仔细观察元军大营动态。

没一会儿就见星星点点着起了火,一转眼就连成一片。眼看时机成熟,他命令火速前进,临近大营前时他让手下放炮三响,一是让先锋撤出来以免箭矢误伤,而是通知城中守军开城门出击。

先锋军撤出回归本营以后,周德治命令弓弩手开始射击,箭矢如雨点儿一般落在元军大营。先是大营着火士兵夜惊,随后是一顿莫名的砍杀,紧跟着的又是一阵接着一阵的箭雨,元军真是哀嚎遍野。

古代通讯条件落后,有计划的行动还可以通过旗语、金、鼓发号施令。应对突发事件,除非军队训练有素将领又极有威望,否则就只能看天命了。

士兵和基层军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接不到上级军官的指令,那就只能乱窜逃命了。这个就叫夜惊,军队纪律和士兵素质稍微差点儿的,夜惊往往伴随着哗变。

因此,古代夜袭对军队是一种伤害极大的操作,往往能够以少数兵力取得重大战果。几个从军帐里出来的士兵,看见一两百杀红了眼的敌军,他本能反应就是敌军必然是数倍于我,这仗还怎么打?赶快逃命吧。

他们边逃边嚷嚷再跟其他人夸大描述一下,又会造成更大的恐慌和溃散。这个时候,就算主帅和将军出来都未必好使了。

此时的元军就是如此。

周德治部弓弩射了几轮之后,城内的义军已经冲出来了。于是他命令收起弓弩,全体杀进元军大营。

元军为了躲避大火和箭雨跑的到处都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统一指挥了。这时候就算逃出升天的毫发无伤,也基本没有战斗力了,只能被义军像夏收割麦子一样成片成片地放倒。

差不多一个时辰,义军已经歼灭元军六七千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