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据北:我在元末搞起义 > 第37章 激战

第37章 激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周德治再次见到哥哥周德清颇有一番感触,二人顾不上感慨,汇聚一处后统一指挥,把元军杀的四散奔逃。

元军大营被突袭以后不明所以,赶紧派人到管城求援。兀勒得知之后,命令万庆点六千人马立刻赶去救援。

周德澄他们在城上仔细观察着兀勒大营的动态,他见突然增加了很多移动的火把,知道是要分兵增援郑州。

管城的义军已经整装待命多时,万庆走后约摸半个时辰,周德澄下令开门出城袭击元军大营。

偷袭大营策略都差不多,袭杀、放火、再趁乱袭杀。

由于管城大营不久前刚被夜袭过,所以这次他们反应比较快。义军放火之后没有在大营厮杀多久,退出来后结阵于外围。

周德澄总共带出来七千人,三千长枪兵和刀兵列于前,后面的两千弓弩手从容往大营放箭。元军慌乱之中根本无力招架,中箭者不计其数。

兵法说“以正合,以奇胜”,周德澄为了更大程度上让元军恐慌,他把剩下的两千人一分为二,偷偷潜入到元军两侧的农田、树林里。

夏天草木正盛,又是夜晚,藏千把人太容易了。

他们的任务就是掩杀从大营里逃出的溃兵。周德澄交代他们不必硬战,如果是小股散兵就杀完之后继续潜伏,如果是数倍于我就撤。等待本营总攻信号发出以后,再奋起厮杀。

打响以后不到半个时辰,义军的箭矢就用的差不多了。弓弩手还是太少,元军反应过来后也都汇聚到一起重新结阵。看来义军必须得短兵相接来厮杀了。

弓弩虽然好用但是成本太高,义军初起时用的那种弓箭质量都很差,也就二十米左右的杀伤距离,近距离偷袭还能凑合射几箭,对方反应过来之后就不怎么顶用了。正规作战距离一远恐怕连军帐都射不穿。

军用级别的弓箭制作很难,成本也特别高。当然,这些花钱还都可以做到,但是合格弓箭手的选拔和培养就不是光有钱就能短期做到的了。

古代军队里,弓箭手是要求极高的技术兵种。首先必须得是膀大腰圆的壮汉子,这才会有气力拉弓。这点儿就已经排除掉一大半的人了。

那个年月稀粥能管饱就不错了,膀大腰圆至少得是个能常年吃饱饭的家庭吧。体格只是最基本的要求,然后还有臂力、视力的要求。

所以弓箭手是宝贝疙瘩,他们只管射箭不用上阵近战厮杀。

目前三万义军里还能凑合的弓箭手也就两千左右,剩下的几千都是弩手。

弩对使用人的要求比弓箭手要低的多,基本是个正常成年男子就能操作。也就是刚开始制作的时候废点儿功夫,相对于弓箭,弩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

不过弩上箭比较慢,一般都是集群结成方阵使用。

不管是弩还是弓,所用的箭矢大多也都是消耗品。另外,箭矢的制作也极其复杂

繁琐,尤其是弓用的箭矢。

很多人以为箭矢制作的难点在箭头,实则不然。

箭头用模具浇灌青铜汁或铁汁,然后再打磨就是了。秦朝时复杂的三棱箭头就能制作的相当精良了。

难的是箭杆,箭杆选材首先要打磨干净,然后烤直,还要沾上尾羽。一个工匠一天下来也就能做个一两支,成本可想而知。所以周瑜敢肯定诸葛亮十天造不出十万支箭。

当然了,这是正经的军用级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