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不是奸臣 > 第124章 一枯一荣

第124章 一枯一荣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邓玘的死在朝堂里并没有泛起多大的涟漪,至于他死得冤不冤已经没人去深究了。

崇祯皇帝已经下圣旨彻查邓玘杀良冒功劫掠百姓,即便此次没有被烧死,恐怕也躲不过崇祯皇帝的那一刀,所以死亡对邓玘是最好的解脱,毕竟留下了这万贯家财不是。

为了将这些多年来贪污的黄白之物和邓玘的灵柩运回老家四川,邓玘的弟弟邓琳请王应熊出面,让兵部尚书张凤翼批个条子,让沿途的州县照拂一二,毕竟路途遥远又兵荒马乱,若无沿途州县的照顾,邓玘的灵柩肯定回不来四川老家。

在崇祯皇帝面前王应熊可以说和邓玘不熟,可私底下这话却决计说不出口,当然也为了让邓玘一家人赶紧滚蛋,王应熊最后还是卖了最后一次面子,让张凤翼批了这个条子。

估计是平日里嚣张跋扈惯了,再加上手里又有兵部尚书张凤翼批的条子,邓家人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路过宜昌时向当地知县大人索要驿马二十五匹,脚夫两百人。

宜昌知县一听这话就炸了,要知道自从崇祯对驿站改革之后,天下的驿站裁撤超过七成。

可驿站虽然裁撤了许多,但这来往的接待却一个没少,这些个事最后只能压到这剩下的三成驿站身上,如此一来,原本还能捞些油水的驿站如今完全变成了亏空无底洞。

有银子捞什么都好说,如今非但没的捞还要往里面贴银子,那这服务态度能好才有鬼呢。

官场之上本就没有不漏风的墙,邓玘身死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朝野,如果邓玘活着,说不定宜昌知县还卖他一个面子,邓家人提出种种过分要求也就忍了。

可如今邓玘都已经被烧成人干了,邓家人还如此跋扈,那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至于张凤翼给的那张条子,宜昌知县压根就没搭理,人走茶凉的道理谁不懂,拿张条子就出来唬人,真当人宜昌知县是三岁小孩啊。

面对着邓家人的种种过分要求,宜昌知县最后撂下一句狠话,马一匹没有,脚夫一个没有,想要马和人,自己到市面上花钱雇去。

邓家人一看傻眼了,正要发作,可发现自己手里除了那张唬人的条子,其余一无所有,他们还真没办法拿人宜昌知县怎么样。

这就是典型的装逼不成反被操,在对着宜昌知县撂下几句无用的狠话后,邓家人最后决定花钱。

只是常年嚣张跋扈惯了的邓家人如今吃了一个闭门羹,他们不会反思自己,而是总觉得是这个世道太差劲了,特别是这个宜昌知县,那是真的狗眼看人低。

为了出这口恶气,邓家人表示,没有你这个小小的宜昌知县,我邓家一样可以买到足够的马,雇到足够的人。

一句话,邓家人不差钱。

可惜的是邓家人不懂一个道理,出门在外财不露白,特别是这进川道路之上多劫匪,如今邓家人如此高调,那无异于告诉这些劫匪,我有很多钱,想发财就赶紧过来。

劫匪们果然没让人失望,邓家人刚出发了百余里,就有劫匪迫不及待的动手了,至于结果嘛,因为邓家的护卫拼死守护,邓家人总算熬过一劫。

如果邓家人此时及时醒悟,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可惜头铁的他们选择继续前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邓家几十口在归乡的途中悉数被杀,邓玘苦苦积攒了十余年的金银被劫掠一空,只留下邓玘的尸体孤零零地丢在原地无人收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