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第083章 二章合一
大年初一, 是左邻右舍相互串门的日子。
柳云帆他们到京城也有半年多时间,跟周边的人相处得都还行,当然最好的当属跟乡试时就结实的沈业钧两夫妻。
一般交情越好的人家, 彼此越早串门。
考虑到柳家有发方氏这个长辈在,沈业钧两夫妻就先带着两孩子过来柳家串门拜年。
方氏在京城安顿下来后,沈业钧一家子特意来看过她一次, 之后沈大嫂更是三不五时就来跟她聊天, 彼此都挺熟悉的。
一见他们上门,方氏就发挥她热情好客的特性,一会儿让人吃这个、一会儿让人吃那个,沈大嫂还好,沈业钧跟两个孩子却明显招架不住她的热情。
见在衙门游刃有余的老大哥,这会儿被自己老娘的热情,给弄得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的好,柳云帆好心地给制止了, “娘, 您继续这么热情,下次沈大哥和两位贤侄, 估计再不敢上咱们家了。”
自家人知自家事,家里的三个男人最怕人热情过头,但怕老人家心里难受, 沈大嫂拍着自己的胸口道,“这父子三人不懂惜福,大娘您把用在他们身上的热情,都用我身上就好,我保证您越热情我越高兴。”
“我娘自从有自己的体己钱,每次家里来人她都这样热情, 刚开始家里那些侄儿外甥的也都招架不住,次数多了就变得爱来家里,因为每次来都能得吃的。日后让大郎两兄弟多来家里几次,习惯了就爱往这里跑。”叶清函也帮着说道。
“以前自己养孩子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允许,很少给孩子们买吃的。等家里条件慢慢变好,家里的孩子都长大了,已经过了稀罕吃糖的年纪。但我总觉得孩子不该缺少糖果,所以在函儿让我存体己钱后,我就习惯每次赶集就买些糖果回来,有孩子上门我就给他们糖果吃,每次看到他们吃糖果时的样子,我的心情就跟着好,即便换了地方这习惯也没改。”
方氏趁机解释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而后有些惋惜地说道,“不过这里比不得家里孩子多,我只在来京城不久后买了一次糖果,然后就是过年前再没了一些。”
在有自己的体己钱后,老太太最大的乐趣,就是用自己的体己钱买糖果,给孩子们吃。可惜来这里后,她的糖果已经不怎么受欢迎,这才会看到两个孩子上门,就可劲着招呼他们。
沈大嫂原先还有些搞不明白,为什么老太太明明中年丧夫,还是感情很不错的丈夫,为什么脸上却没有太多的哀愁,反倒常见笑容。
如今听老太太这样说,沈大嫂有些明白为什么叶清函要让老太太有自己的体己钱。也明白老太太这是把看孩子吃她给的糖果露出的笑容,当成她的一种幸福。
心有安处,幸福自来。
说的大概就是方氏。
也许这并不是能耐很大的老太太,但人却能在遭遇不幸后,重新给自己的心找到一个安放的地方,重新定义另一种不一样的幸福。
沈大嫂觉得,这样的老太太,是值得人尊重的,“我家这两个小子随他们爹,对甜食不大感兴趣,这要是搁我两闺女,要知道来您这边有糖果吃,铁定得天天上门来讨糖果吃。等下次我给他们写信,我就把这事儿告诉他们,馋馋他们。”
“那你下次寄信给他们时,提前告诉我一声,我准备点糖寄给他们。”
“行,回头寄信我告诉您,让我那两闺女重温被长辈给糖吃的快乐。”一般人成家有孩子后,无论长辈还是她本身,更多的注意力就都在小的身上,很少再有人惦记才升级为妻子或者娘亲的那个人。
这样一想给闺女寄点糖果,指不定还真能让他们感受另一番幸福。
沈大嫂觉得方氏这个做法给了她一个新思路,她考虑日后隔一段时间就给两闺女寄一回他们爱吃的糖果。
不拘泥多少,但这能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娘亲始终记得他们爱吃的东西。
沈大嫂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方氏听得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太好了,日后我也每隔一段时间,给我两闺女寄点他们爱吃的糖果。”
她自己一辈子没怎么得到亲娘的关爱,却希望自己的两个女儿能得到她这个亲娘的关爱。
找到共同话题的两人,后面有絮絮叨叨聊了很多。
叶清函甚至觉得,要不是沈大嫂还要去其他人家串门,这两人能说上一天一夜。
送走沈家一家四口,柳云帆两夫妻也打算带着禾禾出门串门。
结果他们这还没出门,焦卫涵两口子上门了,两夫妻只能将人迎进家门。
叶清函第一次进宫的礼仪,就是焦卫涵上柳家教的他,所以这不是焦卫涵第一次来柳家,焦卫涵的妻子胡氏却是第一次登柳家门。
她以为像柳云帆和叶清函这样一对农门出身的夫妻,住的宅子就算不粗犷,也绝对不可能清雅到哪里去。结果一踏入柳家大门,她就发现柳家的宅子跟她想象的大不一样。
首先两夫妻没有改动这个宅子的任何格局,原有的假山园林,亭台楼阁什么的,都照样保留原样。不,应该说是都被重新翻修过,而且还翻修得很细致,丝毫没破坏整个宅子的美观与典雅。
胡氏为什么特意提这点?
实在是她去过那种把宅子的格局改得乱七八糟的人家,记忆最深的是那把假山园林改成田地菜地,种田种菜的。那户人家的两夫妻也都是农门出身,这让她对农家出身的人带了固定的印象,觉得这些粗人就会干那种粗事。
其次,她看到回廊两侧,每隔一定距离就摆放一盆绿植,让整个回廊多了几分生机,很是不错。
再有就是院子里的花花草草,都被修剪得有形有状、错落有致的。
总之这柳宅没坠了其园林的建筑。
这对夫妻的确跟她印象中的农家人不大一样,难怪自家相公总是夸这对夫妻。
想到原先自己打算跟他们维持在点头之交上,今天却因为父亲的缘故,不得不上门,胡氏的心里总有些别扭。
又想到临出门前,怕叶清函穿着她的官服,自己的穿着完全被她的官服给被比下去,她穿上了自己那套繁复的六品诰命服。结果人叶清函只是着一般的袄裙,压根没有她想象的官服在身,想到这里胡氏有些不自在地扯了扯身上的诰命服。
叶清函可不知道见个面而已,焦卫涵的妻子自己脑补了那么多东西。
不过,从这半年时间的观察来看,这位官家小姐大概率瞧不上他们的出身,就是不知道这位今天上门所为何事了?!
焦卫涵两夫妻没带孩子来,叶清函也没让几个孩子过来见礼,免得有讨人家压岁钱的嫌疑。这种见陌生人的场合,方氏更不可能出现,所以花厅里只有他们四人。
彼此寒暄过后,柳云帆开口了,“我跟娘子也正想出门去焦大人家拜年,没想到你们比我们出门得还早。”
其实他们出门第一站并不是要去焦家,但这种时候自然不能这样说了。
往年他们串门也都是熟悉的人家串起来,今年要是照这种方式串门,柳家如何都不可能是他们上门的第一家,可今儿个早收到岳父大人的信,两夫妻只能第一站先来这里,“这不是想着今年柳编撰和叶大人第一年在京过年,作为同乡又同在翰林院当值,理应过来瞧瞧你们有没有不习惯的地方。”
“街坊邻居都特别好,还有焦大人的惦记,咱们这年过得很是不错。”
“过得好就好,过得好就好。”尬聊了几句后,见只在一开始寒暄了几句的妻子,没开腔的趋势,焦卫涵不得开口提醒,“夫人不是说有问题同叶大人说,怎么迟迟不开口?”
正不知道该怎么开口的胡氏,被自家相公这样一问,干脆心一横就开口,“家父觉得叶大人教出来的两位徒弟,都是难得的有才之士,想把他们留在化肥厂当差,让我帮着过来问问叶大人,行不行?”
叶清函没说其他,只顺着她的话回答道,“只要他们两个自己愿意,我没意见。”
“家父说,他们两位直言要一直跟着叶大人,所以能不能麻烦叶大人,帮着从中周旋一番?”第一句难开口,一句过后,胡氏也觉得没什么好丢人的,“家父说只要他们愿意留在化肥厂,前途一片光明,想来作为两人的师傅,叶大人一定乐见他们的未来大好吧?”
听到胡氏的话,叶清函很庆幸陈六两兄弟赶回去了,不然照胡氏这种给她带高帽的行事作风,自己不帮着劝说几句,指不定得被传成容不得弟子比自己优秀。
这些官家出身的人,果然心思比筛子还多。
叶清函心里不赞同地想着,脸上却是一副惋惜的样子,“我倒想替侍郎大人劝上几句,可他们两兄弟想家回家去了,而我年后就要启程前往两湖地区,怕是没办法替侍郎大人劝他们。”
胡氏还想说什么,一旁的焦卫涵却抢先开了口,“我还当陈家两兄弟过年没回去,这才想着麻烦叶大人帮着从中说项说项,没想到他们竟然会去了。”
“两兄弟想着我们两夫妻初到京城,怕我们不习惯除夕夜太冷清,特意留下跟我们一起吃团圆饭。守夜的时候,两人就跟我们说想家了要回去,任我们怎么劝着等初五过后再启程都不听。考虑到两人的确来京城好几个月,也明白他们归心似箭的心情,便就同意他们今日回去。于是,早上天光刚亮,两兄弟就带着我们草草给准备的吃食,骑马离开。”
听到叶清函的解释,焦卫涵语带惋惜道,“说起来我跟他们两兄弟的四哥还是同年,都说同年素有兄弟之义,兄弟的兄弟也该是是我的兄弟才是,可这几个月下来,我这边一直没抽出空来招待他们两兄弟,着实不应该。”
所谓同年,是被同一年被政府举荐的人才,同年有一个同年会。所有的同年会中,南北直隶的最是盛大,焦卫涵和陈澍两人属南直隶同学会,两人的确打过照面,但却只是点头之交,并不像焦卫涵说的那般。
但官场上最不缺的就是这类场面话,柳云帆只能接着道,“也是我们没想到这层关系,不然该提醒他们两兄弟上门拜访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