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 025 章 有奔头
无论石灰石、矿渣还是煤炭都属于矿, 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把他们做成粉末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另外煅烧也是个问题。
想量产,必须先解决粉碎和煅烧两个问题。
这个时代用的粉碎工具是石杵,这个的难题在靠人力想要量产很难, 但这个做几架水车,用水力就能解决,倒不是大问题。难解决的是煅烧问题, 要煅烧就要高炉, 高炉就要用到铁, 而在这个时代民间是不能大量买卖铁的,这个不是叶清函现在的身份能办到的事。
伍子敬当然也知道这个情况, 可他现在也是白身一个,连写奏折的机会都没有, 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好在有张笃行,不说他跟伍子敬的关系,单就他是个真心实意想为百姓谋福的官, 就不会看着这事儿不管,所以得知情况后他二话没说写了奏折回京。
这两个问题解决后, 量产水泥就不是问题。但叶清函和伍子敬两人商讨过,两人一致认为,生产水泥这事, 最好是官家性质的。
倒不是叶清函不想从上头得好处, 而是她知道柳家现在的情况,根本吃不下这么大的事。不说柳家现在官家层面够不着,就是够得着, 柳家现在也没成本做这事儿。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事儿交由官家做,然后柳家从中得一些好处。
伍子敬如今的身份,也不方便去跟当地的官员往来,正犹豫这事儿要不要请张笃行出面时,裘□□站出来揽了这事儿。
裘□□虽然只是个百户,但能被派来当矿监,证明这人能在皇帝面前挂上号的,尤其世人都知道锦衣卫在皇帝面前的特殊性,哪怕这人现在只是个六品官衔,也有的是人乐意跟他交这个好。
这事儿有裘□□出面,会比张笃行更好。
裘□□接过这事时,还问她真愿意就这样,把这事儿交由官府做?
叶清函说全不在意那不可能,但她明白这事儿不是他们这样的平头百姓家,撬得动的。不过,她也提了两个要求,一是做水车的人来,得同意柳海跟在他身边学;二是往后官家有相关的工程,比如水利工程、修筑城墙或者府衙等事,能优先考虑柳祖父祖孙三代四人。
动力水车的原理算不得太复杂,但要有足够的动力,这水车必须足够大,没些真本事的人,做不来这么大的工程,他要愿意带着柳海学,那柳海未来的路也算有着落了。
柳海的未来有着落,柳家两兄弟的将来就算都不用担心,那就是柳家大房爷几个了。倘若柳祖父祖孙三代四人往后能当官家长期雇佣的泥瓦匠,不仅能提升柳家整体的地位,时间长了定能跟官家形成比较稳定的关系,如此外人更不敢小瞧柳家。
柳家的底子太薄,叶清函希望他们能慢慢跟官府攀上关系,如此柳云帆出仕前,柳家就能在官面上有一定的人脉,将来大房的几个堂兄弟,也才能更好跟柳云帆相互扶持。
裘□□还以为,叶清函会提金钱上的要求,心里还想着只要她提的数字不太离谱,他就尽力帮她争取,没想到她竟提的是这样的两个要求。
但不得不说听她提这样两个要求,他不由对这女人高看了几分。
钱再多都有花完的时候,她提的两个要求,一个给夫家小叔子谋了好前程,一个给夫家堂叔伯在官家面前谋了好差事,只要他们懂得把握住这女人给他们带来的好机遇,不仅钱财随之而来,名声也能随之而来的。
这是个有远见的女子,倒是值当往来,裘□□心里如此想着。
不算过分的两要求,又有意卖叶清函一个好,裘□□答应了她的两个提议。
虽然干脆地将事情交给官家做,理智也告诉她,以柳家目前的情况,这样做最好,但真的将事情交出去那一刻,她心里还是忍不住难受。
没人比她更清楚,真的将水泥利用好,能成就一番多大的事业,可惜她现在能力不够,吃不下这般大的事,只能将它拱手相让。
心里的不甘心,让她下定决心更加努力,争取早日改变现在的情况。
于是,她化不甘为动力,再次让自己的日子忙碌起来,每天田间、山上两地跑。田间是要顾早稻的看顾,山上是想找野生稻以及绿矾,野生稻是为杂交水稻做准备的,绿矾则是为生产氮肥做准备。
得知她要往更深的山里走,柳云帆不放心她,想陪她一起进山。
叶清函最是知道这个男人,真让他跟着自己进山,他夜里肯定减少睡眠时间,来弥补落下的书。这男人现在每天睡觉的时间已经够少,叶清函可舍不得他再缩减。
见她不乐意自己陪,柳云帆说她要愿意带着柳海一起,他就不跟着。
柳海也是个十一岁的小伙子了,跟着上山并不会成为自己的拖累,叶清函就答应了。
听说能跟嫂子一起上山,柳海挺高兴的,他这样告诉叶清函,“爹在世时,每次上山找木材都会带上我一起,然后告诉我哪种木料适合做什么家具。本来说今年开始教我做木工的,可惜他食言了。”
柳森问过他想不想读书,柳海说比起读书他更愿意学做木工。不读书学一门手艺,柳森觉得也可以,可先前柳海还小,柳森只偶尔带他上山认木材,并说等他长到十一岁再正式带他入门。
自打知道自己十一岁,能开始跟父亲一起学木工,柳海一直盼着十一岁的到来。
如今他十一岁,可那个承诺要带他入门的人,却已经不在。
这般想着,柳海的神情又是黯然,又是伤心。
黯然不知道将来能跟谁学木工,伤心父亲的去世……
谢均上门问柳叶能不能孝期嫁入谢家那次,柳云帆母子三人发泄了一回,独独这个晚回来几步的小叔子没跟着发泄。
她嫁进门大半年,柳叶还时不时去隔壁找柳眉唠嗑,却从来没见这个小叔子去找过谁。地里有活时,他就乖乖跟着大家伙儿下地干活,地里没活时,他就自己在房间里摆弄柳森留下的木工工具。
叶清函问过柳云帆,小叔子这样会不会有事,他说这个弟弟虽打小就被全家人宠着,却一直很懂事,不会有事的。
她曾问过柳海,为什么都不出门,这孩子的答案是现在守孝去哪里都不合适,就没出门了。叶清函观察了一段时间,除了没出门找人玩,的确不像有事,她也就再没关注他。
如今听他这么说,这孩子很明显还没从父亲过世的事上走出来。
想到此,叶清函有些心疼,她不懂怎么安抚,只干巴巴地安抚了句,“爹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
“我知道的嫂子。”他就每天睡前晨起都会想起爹,“嫂子别告诉大哥,我今天提起爹的事,免得惹他伤怀,影响他读书。”
“好,嫂子不提。”的确是个懂事的孩子,“那海哥儿能不能告诉嫂子,你现在还想不想学木工?”
“要学的。”柳海应道,“爹临终前交代我,待他日出孝,让大哥帮着找个可靠的师傅拜师。”对两个已有婚事的孩子,柳森的临终交代是热孝期成亲,对这个幺儿他的临终交代是学手艺。
“嫂子找找看,有没有木匠方面的书籍,能找到咱们买回来,自己先在家学学。”裘□□那边答应的,最后能不能成还不知道,叶清函便没说。
嫂子嫁进柳家后,做的所有事情,柳海都看在眼里。
嫂子虽然没有爹的木工手艺,却是比爹更好的庄稼好手,嫂子自己还识字,还研究农书,找能让庄稼收成更好的办法,并不断在尝试。
在他眼里,嫂子跟爹一样厉害,这才让爹走后的家,不至于太艰难。
他崇敬嫂子,就跟崇敬爹一样。
嫂子说可以先这样做,他柳海就相信这样做一定行。
“那就拜托嫂子了。”
……
距离村子比较近的山里,她自己都走过一遍了,既没找到天然杂交稻株,也没发现绿矾的踪影,今天她打算往深山里找找看。
深山里高大的木材多,每看到一种熟悉的,柳海就会告诉她,他曾在柳森那边学得的。木材坚致、纹理美观的榉木常用来做床、桌、柜等,带着天然香气的樟木是雕刻工艺的首选木材,韧性好的核桃木被用在车船上起抗震动的作用。
说这些的时候,柳海的眼睛亮闪闪的,一看就对这些内容很是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又愿意花时间,终能在喜欢的领域有所成。
原著里柳海的确在木工上颇有一番造诣,想来是跟他这份兴趣大有关系。
叶清函会跟裘□□提让柳海跟着之后来做水车的人一起学木工,便是基于他本身的这一爱好提……
两人边走边聊,不觉中走到了两座山之间的峡谷,峡谷间有山间水流成的小溪流,怕柳海走累了,叶清函让他坐着休息,自己则在峡谷里转悠。
已是初夏时节,峡谷一片绿,青草都有膝盖高,又是无人到过的地方,叶清函怕草丛中有蛇,手拿树枝开路,一边开路一边仔细看周边有没有野生稻。
可惜转悠了老半天,转遍了整个峡谷,都没看到野生稻,就在她泄气的时候,听到柳海的声音,“嫂子,你来这里看看,这些是不是水稻?”
作为农家子,柳海自然不可能连水稻都不认识,可眼前的‘水稻’看起来明显比家里种的水稻高很多,且它的分蘖比家里施肥过的水稻多了许多,所以柳海有些不确定这是不是水稻。
听到柳海的声音,叶清函当即往声源的方向走去,然后就看到正挽着裤管站在水里的柳海,正看着水边不远处的一丛野生稻,“没错,这是水稻,不过是野生的。它的株高和分蘖比家里种的栽培稻粗犷很多,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她怎么也没想到这野生稻,竟长在这般靠水的地方。
“咱家田里的水稻,已经开始抽穗,可这个并没有。”
“书里说野生稻的生长周期不一,有的好几年才能抽穗结实,不见它抽穗很正常。咱们现在种的稻种,抵抗恶劣天气的能力很弱,每次遇到灾害天气,庄稼就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野生稻却能在野外存活得好好的,我想着咱要是能把它这种性能转移到家里的栽培稻上,栽培稻是不是能更好的抵抗恶劣天气?”
“嫂子的意思是像果树嫁接那般,给家里的水稻做嫁接?”
“差不多这个意思吧。”
“可稻杆是空心的,怎么嫁接得了?”
“所以这个需要研究。”
“那咱们现在要把这些水稻移栽回家吗?”
叶清函摇头,“这水稻已经不是幼苗,冒冒然移栽,怕是都活不成,还是让它继续长在这里,我时不时来看看,待它抽穗结实了,我再收种子回家播种。”
柳海信任叶清函这个嫂子,就跟信任曾经的柳森一样,对她的安排并没异议。
虽说上山的主要目的是找野生稻和绿矾,但绿矾一般在干旱风化的地方,外塘村附近的山树木都葱葱郁郁的,一点都不像能找到绿矾的样子,今天能找到野生稻,她已经满足,不打算继续找。
在野生稻周边做了标记,免得下次过来看顾,还要浪费时间找位置,她就准备柳海回家。
结果柳海告诉她小溪里有螺狮,她探头一看,的确有螺丝,且个头还都不小,捡些回家添菜挺不错的。当然,他们还在守孝中,这玩意儿自然不能吃,但大房和叶家那边却能吃,所以她捡了不少,并且直接分成两份,打算回去时直接送到两家去。
回家更多的是下山,比上山的脚程快多了,叔嫂两人不到半个时辰就到村里。
到了村里叔嫂两没着急回家,一人拿着一包滴水观音叶子包的螺丝,一人去隔壁大房家,一人往村头叶家去。
这会儿是半下午,大部分人都在地里忙活,不过叶家有个怀孕将近九个月的叶大嫂,还有个身体不怎么好的叶长松在家。
逢年过节,叶清函未免自己守丧影响叶家的喜气不回叶家,平日里得了好东西给家里送的时候,还是会回来的,就像今日这样。所以听到她在院门口叫,叶大嫂就知道这小姑子,定是又拿东西过来。
不出意外,她看到自家小姑子,进门后径直去了厨房拿木桶装水,然后把螺蛳往木桶里搁,“我就知道你一回来,家里铁定又能添菜了。”
不算那些亲手采的草药,就是上山偶尔得到一些好东西,田鸡、野兔、小鸟之类的东西,从来都是想着家里的。比起另一个光想着从娘家要好处的小姑子,这个小姑子真的太好太好了。
不是她现实,看中这些东西,而是另外个小姑子拿了家里的东西,从来都觉得理所当然,就没想过回报家里点什么。
这种只会要好处,不懂感恩的人,永远都养不熟,正常人都不喜欢。
不说她不喜欢,就是丈夫这个亲大哥都不那么喜欢,但毕竟是亲妹妹,就算再不喜,也只能这样。
“今儿个进山,瞧这螺狮不错,捡了不少,送点过来给小侄子尝尝鲜。”
叶家是普通农民,家里只有叶父一个壮劳力,叶长松身子骨又不好,还供着一个读书人,日子并不那么好过,不说每天吃肉就是蛋也难每天都吃到,其他人倒好,叶清函总担心怀着孕的大嫂和身子骨不好的弟弟营养不够,所以每趟进山,她都会想办法弄些荤食,兔子、小鸟、田鸡、再不济也掏几个鸟蛋给送过来。
叶大嫂也不是个吃独食的,拿回来的东西从来都是想着法子,加上一大堆合味道的东西,煮成一大锅,全家人一起吃。
这是个念人好,也愿意对人好的人,叶清函挺喜欢她的。
很多人不懂,越懂得分享的人,往往得到的会更多。
如果叶大嫂得了这些东西,都紧着自己吃,那她顶多也就送个两三次就不乐意了,可她越是这样想着全家人,叶清函越是每次都愿意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