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我的生活超市 > 第四十三章 我的“及时雨”大伯

第四十三章 我的“及时雨”大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为这事,老头没少找自己妹夫,也就是陆远三姑父,上任镇长留下来的烂摊子砸到他手里了。

尽管做了不少补救措施,请农科站专家、给农户申请补贴等等,还是无力回天。

这下大伯算是知道了农村生产风险有多大了,天灾人祸躲无可躲,碰上了就是认命。

为了避免拉饥荒的事情再落在自己跟老伙计们的头上,大家伙一合计,陆泮江带头,八个农户响应,发起了一个“资金互助合作社”。

就这个事,陆远时隔多年记忆犹新,大伯可谓是在十里八乡一炮而红,比村里有名的俊后生牛气多了。

可能大伯当时也不知道,自己一时心急凑起来的这笔钱让他游走在非法集资的边缘。

村里知道合作社的不少,但是响应者寥寥无几,很多庄户人家反对的理由是,“合作社”的名字让他想起了当年的“人民g社”。

虽然后来抱着随大溜儿的态度也入了社,200块钱的入社费不多,就当看个新鲜。

但是挺多老汉还是将信将疑。

直到2008年冬天,村里的鳏夫老汉才真正明白合作社是怎么回事。

当时做豆腐的张老汉看到黄豆涨价涨得厉害,就想提前买2000元钱的豆子作原料。

可当时女儿上学要交学费,自己偏偏就缺这笔钱,于是张老汉想到了合作社。

有了合作社的支持,这才让他觉得这个社没白入。

后来张志升跟调查记者说:

“1块1,买完黄豆,就涨到1块4,1斤差3角,2000斤黄豆差不多600元嘛,差600元!

我做完豆腐,这一斤黄豆我还剩1元多,还挣1元多,这就3000多元。

要合作社不支持我这2000元钱,能挣3000多元吗?”

据老张跟街坊邻居说,还有一句夸大伯做事大气的话没播出来。

从这以后,张老汉逢人便夸合作社。

不到半年时间,合作社吸纳了村里100多户农民,社员入股资金将近30万元。老陆也名正言顺的被选为村支书。

就在记者在陆家庄调查的时候,乐安县主管合作社工作的农资局田局长田景斌也来调研。

他说这样的资金合作社在陆泮江的示范带头下已经有4个,在农民心里就是救急的“小银行”。

至于局长问起村民为何不去镇上的农信社贷款。

朴实又狡黠的乡亲们给他农村信用社上了眼药。

“银行钱不好借。银行得有人,没人你借不出来,借来的话,也得给人家好处,不给点儿好处还不贷给你。”

不愿意去信用社贷款除了因为要托人情,另一主要原因就是信用社的贷款机制不够灵活。

每年只有春耕的时候才给一次,之后追肥、打药再需要钱就没人管了。

可这庄稼不等人,不及时肥的话,那损失可就大了。

“减产,像我这十亩地要是不追肥的话,至少得减产1000多斤。”

根据政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对近2000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当时大约只有1/5的农户能够从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

亲戚朋友之间的私人借贷仍是农村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

在这个背景下,借取资金灵活方便的合作社远近闻名,老陆也被临近的几个村话事人冠以“及时雨”名号,但这外号可不太吉利。

果然,没过多久,老陆就被人举报了。

虽然资金互助合作社没有非法谋取暴利,但是它计算利息,年底分红,入火燎原的发展扩散还是超出了当地银兼局的忍受范围,不久即被“保护农民生产生活安全”的名义取缔。

大伯坐稳没多久的位子也被县领导顺势拉下来了,只在附近乡镇留下一段传奇故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