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之功勋突击 > 085章 春耕,北狩

085章 春耕,北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王伴伴立即跪在地上请罪。

“好了,你去拟旨吧,擢方远为开平卫守备,不过一件小事而已。”崇祯说道。

确实是小事,因为此时建奴的兵马还没撤完,整个大明属于“战时状态”,皇上升一个守备官,而且是处于宣镇最前沿,且直接关系到京师安全的一位军官,压根没啥问题。

就是兵部那些大臣,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与皇上过不去。毕竟,皇上此举,并未损失任何人的利益,就是黄科,也是在原地升了半格,且继续驻防原地。

再说,从去年到今年,崇祯把低品官员一次拨到较高位置又不是没有。譬如那个已经战死的刘之纶就是。

刘之纶,四川宜宾人,崇祯元年进士,授庶吉士,六品官。崇祯二年冬,建奴围攻京师,崇祯问满朝文武谁可御敌,刘之纶挺身而出。崇祯大喜,将其由庶吉士升为兵部右侍郎,招募万人,分为八营,前出御敌,驻三屯营,并分兵守汉儿庄,经战不胜,后兵败被后金兵射杀。

崇祯能够升一个六品庶吉士为从二品的兵部右侍郎兼带兵主将,此时再升一个从五品的武义将军到正五品的守备从四品的显武将军,连一件事儿都不算。

但是,切莫以为崇祯此举就对方远有好感了,或重视人才了。这是个然并卵的问题。崇祯此举,不过是告诉宣化府,包括侯世禄等人,你们那些事,别说我不知道。

当然如果方远的啥来自佛郎机的作物真有他说的那样亩产啥十石,那这次升官,亦算是对他的奖励。

可如果他是欺君之举,那不好意思,九月之后,就是他方远人头落地之时。

同时提拔方远,也是对包括关宁军、各路勤王军的一记耳光,玛达,你们都在干嘛,从去年到今年,你们拿了几颗人头来验功啊?

当然内中的道道,崇祯不说,别人也未必清楚。唯有相关的人,或许能从这个小小的擢升之命里,嗅出一点点东西来。

……

大东沟的方远,并不知道自己升官了。

由于军事装备的滞缓,让他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塞上的春耕之上。

今年,大东军计划播种五万亩作物,其中四万亩为莜麦、高梁、大豆等作物,这些都是明末常见的品种。

另有一万亩则拟种植一些新作物。

第一个新品种就是棉花,游戏既然给自己出品了棉种,就说明在自己控制的地区适合种棉花,不然,游戏就在做无用功。

棉花对于种花家来讲,就不是新东西了。东西南北到处都有,大多数种植于南方山地。至于后世**成为棉花的主产区,那是新品种研究的成果。如果你直接从南方带品种到**,大体上是种不出来的。

这个道理同样适合大东沟,如果去江南买几斤棉花种子,想要在大东沟的地盘上摘到棉花,怕是不太容易。或者有收,但那产量极可能低到让人绝望。

这是农业这门产业的基本道理,有句最著名的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讲的这种情形。

今年方远计划种植棉花3000亩,如果效果好,明年可以扩张到3万亩,其棉籽可用着种子,亦可榨油。当然,这个粗制棉籽油吃多了容易造成生精细胞障碍,食用者易患不孕不育症。

不过,这种由与动物脂肪相混合食用的效果会更好。但不管怎样,在食物匮乏的时候,棉籽油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除棉花外,玉米也是要大力推广的新品,也是计划种3000亩。方远前世,对于玉米的种植很熟悉,不过棉花到是真的没有种过,所以今年玉米3000亩,明年如果愿意,其种子就可种十万甚至百万亩了。

辣椒也可种上3000亩。这个东西,绝对是好东西。北方的冬天太冷,有了这个东西作蘸酱,涮羊肉啥的,不要太爽太爽,当然,火锅绝对是辣椒的极品。

至于花椒,好像也只有四川人特别喜欢,不过在药店应该有卖。

至于土豆和蕃薯(红薯),今年只能说还在试种、制种。真要推开,大约还要两三年。哪怕烤薯很好吃,方远都不好意思去烤一根。要知道那可是种子啊,每一根都老贵老贵的。

另外,为了改善生活,今年方远特别要求种植1000亩地的西瓜。这东西,在北方各地都能种,且产量不错。

除此之外,啥南瓜、冬瓜、丝瓜、苦瓜、茄子、豇豆、二季豆以及其他适合田间地头的蔬菜一股脑儿地多种一些。

今年开始,大东沟屯田制有了一个显著变化,那就是从去年来大东沟的屯田人群中,选择一些种田能手,优先作为“土地承包人”。

注意,这是“土地承包”,而不是分田分地。

在这个问题上,方远可谓纠结了好久好久,但他最后,决定在由集体所屯田地之中,实行集体所有,在此基础上承包给私人耕种、经营。

每个人可以承包五十亩,一家人根据劳动力情况承包数百亩不等。

每亩每年地租,以两成收益为准。如果是种植莜麦,则是二斗地租;如果是种植玉米,则是一石二斗地盘,不过上交的时候要交玉米。

总之,不管你种啥,就是两成地租。

除此之

外,屯户不承担来自官府的任何义务性徭役啊什么的。当然如果官府有啥事,要求屯户出人出力,屯户也是必须出,只不过所出人力,到了工地上会享受相应的劳动报酬。

对于一些富户,不愿意出人,譬如不愿意让子弟去当兵,也不要紧,你出钱给政府,由政府去另招人当兵便可。

杨老汉杨官权,在崇祯二年腊月二十八日受表彰和奖励之后,今年屯田期间,全家人更是毫无保留地全力屯田,竟然又屯了千余亩地。

夏先富要推行“土地承包”制度,自然得有人来带头,所以夏先富就找到了杨老汉杨官权一家。

他家有15口人,其中**8个,未成年人7个,目前有4个未成年人在大东小学上学。根据安排,他家一口气承包了500亩地。

而且,他要求500亩地中,一半用来种玉米,一半用来种辣椒。

当然有民众愿意主动种植新品种新作物,这是方远愿意看到的。方远说的推广3000亩,主要是担心有人不愿意种。毕竟这是试种第一年,万一中途出个啥事就不好了。

有杨家带这个头,让方远的新品种推广计划意外地顺利起来。有人对此有疑问,找到杨老汉咨询,杨老汉说,“你遇到过比方大人更好的上官么?”

那人摇了摇头,表示没遇到过。

“既然这样,你还担心啥呢?方大人的走的哪一步,不是在为我们百姓考虑?不然你以为方大人喝酒喝醉了,专门屯了两个多月的田?”

“我只知道,方大人不会害我们。”最后,杨老汉一锤定音地说道。

……

看到屯田的屯田,春耕的春耕,开矿的开矿,上工的上工,整个大东沟基本没有闲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而挥洒汗水。

这种情景让方远很是沉醉。他觉得,他有必要保护这种良好的秩序,让劳动变得更有价值,更有尊严。要让尊重劳动和劳动者,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共识,而不是那孙子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要保护这种良好的秩序,当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需要战斗。

差不多半年没有作战,身体都生锈了,确实有必要动一动了。

方远将目光,盯在了独石堡正北六十里外的平定堡。这个地方,过去是开平卫的千户堡之一,但现在成了蒙盗的牧场。如果不是方远的横空出世,几乎立即、马上,白河上游两岸就会成为蒙盗的永久牧场。

此时的平定堡,有一个蒙盗千夫长部落居住在那儿。放牧的人,虽然要将牛羊赶到很远的地方,甚至当天也未必能够回来,但部落的总部,却也不能随便乱迁。

而且草场属于此部落或彼部落,都是有历史根据或由实力决定的。正常情况下,谁也不能越界,不然会引发战争。

方远与古月天,已经研究这个平安堡很久了。

要把平定堡打下来,对于方远来讲没任何问题。只是,打下来之后,能不能守住?这个地方,其实非常适合放物,有七个湖泊,湖光山色,水草丰美。

“除非是有大规模的蒙盗将大东沟与平安堡之间隔绝了,否则平定堡打下来后,根本就丢不了。

而且,我建议把平定堡作为吸引蒙盗来攻城的一个靶子,我们可以动用连弩、燧发枪狠狠地消灭他们!”**长陈玉文也是个好战份子。

“好,可以考虑!你们马上制定一个作战计划!”方远想了想,钢铁厂那边,千斤料的炼钢炉已经研制完成,这两天正在点火温炉,准备开炼第一炉。

这一个炉子就意味着,大东沟每天可以增加250斤钢铁。

就在方远准备给蒙盗来个狠的时,突然宣旨太监来到了大东沟:“圣旨到——”三个字一路喊来,让大东沟所有的人都驻足观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