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公务员 > 第十四章钱粮

第十四章钱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明公务员第十四章钱粮最新网址:第十四章钱粮

  只是这对朱雄英来说,太不友好了。

  首先,朱雄英本来就有得皇位,忽然有了波折,何夕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实际上,朱雄英对于何夕能不能做到,他所说的事情,是很存疑的。

  即便何夕能做到,朱雄英又何必承担其中风险,就为了变法?

  这是他最不能理解的。

  其次,就是朱雄英感受到来自何夕的威胁。

  北京,辽东是何夕的基本盘,朱雄英虽然一直拉拢很多人,但是根本不能与何夕在两地近十年的经营相比。而今是这样,如果将来靠着何夕打下天下,又会是什么样子啊?

  朱雄英的皇帝本能,感受到深深的不安。

  好歹,朱雄英也是朱元璋培养出来的。他心中再不舒服。也没有表现出分毫。说道:「姑父,这三不足如何变法?」

  何夕说道:「我之前在辽东所拟定的票据制度,你还记得吧?」

  朱雄英说道:「自然记得。」

  何夕说道:「以这个制度为根本,发行粮票,锁死粮食价格。稳定粮价。这一次申国公动手,也给了我们机会,最少可以从邓家收拢几百万两的钱。并且,我拟定,发行国债,超量发钞等政策,在今年与明年两年期间,提供一亿元的财政支持。当然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朱雄英大吃一惊,说道:「一亿元?」

  何夕说道:「正是一亿元。」

  打仗就是打钱,何夕岂能没有准备。在钱上面,何夕准备的最多。

  甚至可以说,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后,何夕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做准备。

  首先,银元代替宝钞已经完成了。这就给了何夕机会,也就是说,何夕超发的货币,并不是北京一地承担,而是整个大明乃至南洋,很多地方一切承担。

  这种金融霸权,这个时代很多人还未必理解。

  或许有人觉得,一旦开打,难道南京那边还会有北京有经贸往来,货币还能流通的吗?

  答案是能。

  即便是战争也抵挡不住金钱的往来。甚至很多人会更赚钱。

  其次,北京与辽东的工业也有很大的发展。

  总体上来说,这两地的工业发展其实不如何夕的预期。虽然工厂生产体系,已经扩散开来了。北京,辽东大大小小的工厂,也有两千多家了。否则,何夕也不会说两地赋税有一千万元。

  这是田税,关税,盐税,商税等各方面的总和。

  大抵上大明朝廷七分之一。

  但是,何夕也明显的感受到了增长乏力。一方面是市场原因,而今辽东与北京的工业产能,已经能够满足已知世界了。日本,南洋,漠北,等地。至于大明腹地,反而遇见瓶颈。

  自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与士大夫特权的阻碍,让北京辽东商品,难以进入这些富饶之地。特别是,洪武二十五年后,朱元璋逐渐放权给内阁,以方孝孺为首的内阁为了安定南方,推行一系列政策,就是阻止北方的商品进入南方。维系原本的生产关系。从而稳定局面。

  这种保守政策之下,南方一些隐患被压制下去了,甚至也有一些欣欣向荣的感觉。

  一方面,整个大明本身就在经济上升期,元末战乱对大明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另外一方面,也不是所有的商品都会遭到抵制。遭到抵制的主要是布匹。因为这后面牵扯太大了。而其余的廉价铁料,还有其他机器引入,反而让南方的很多产业更加繁华。

  但是从而限制了北方工业产能的上限。

  不过,数年之下,很多企业主也赚了不少钱。

  何夕就

  由了发行国债的基础了。

  除此之外,何夕也预备另外的举动,那就是进一步国退民进,放开最重要的煤铁行业,将官营的煤铁全部卖出去,引入大量资金,作为军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