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进入灵宅后我成了团宠 > 第83章 我可以随时破解你的咒法

第83章 我可以随时破解你的咒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拓跋珪轻笑一声,对于这套标准答案,他是不太认同的。

妇人干政的敝处显而易见,但也不必视之如虎,古往今来,有多少次垂帘听政挽救了危局,那些定策帷帘之间,纵横捭阖列国的女子同样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宣太后、吕太后甚至不需要帷帘,同帝王待遇,直接面对群臣。

后来,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才用垂帘做遮羞布,表示女主临朝不是长制。

但临朝称制这一制度仍旧是延续了下来,毕竟历朝历代都少不了主少国疑的局面。

当今天下,亦有一位杰出的女主。三度临朝,扶立六帝、称制四十年的皇后——康献皇后褚蒜子,毫不夸张的讲,正是她的存在,东晋才免于衰落,每次国家危难,朝臣都会请出这位太后临朝摄政,一度令大司马桓温汗流浃背。

如果历史延续,后世更是会出现冯太后、则天大圣、萧太后等一系列杰出女政治家。

其实禁止妇人干政的本质原因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而拓跋珪没有这个疑虑,独孤芷除了独孤信一个堂兄,已无至亲。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拓跋珪决定培养她,若是未来自己英年早逝,儿子在母亲羽翼下也能挣扎一下,不至于将江山拱手让人。

毕竟人生充满玄幻,谁也预料不到明天是怎样,柴荣不会想到自己中道崩殂,更不会想到社稷会归于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但凡小符皇后有她姐姐三分果敢,大周都不至于一败涂地。

拓跋珪将独孤芷紧紧揽入怀中,郑重说道:“汉家虽言妇人不得干政,却有高皇后、孝文皇后、和熹邓皇后维稳大汉江山,岂可因一言而蔽之”。

“再者,北俗不与汉家同,王妃但讲无妨”。

这话也没错,北魏、辽、金、元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有后妃与皇帝共议国政、处理政务的的历史,拓跋氏前代也出国数位杰出的女主。

游牧民族没有礼教束缚,对于女性权力也没有限制,因此女性掌控朝政、竞逐权力相当简单。

过去代国政治的两个显著特点,“子贵母死”“母强子立”便反映了这一点。

见独孤芷还在沉默,拓跋珪接着说道:“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爱妃有着邓曼一样的智慧,理应为寡人献策”。

邓曼,楚武王王后,汉代儒生推崇的杰出女性,《列女传》评价,君子谓邓曼为知天道,纵观全史,也没有多少女性得到过如此高的评价。

耳闻夫君将自己比作邓曼,独孤芷感到莫大荣幸,既然夫君如此信重自己,她也没道理再拂意。

睁开拓跋珪怀抱,组织好措辞,独孤芷檀口微张:“庾和辰等人身为朝廷重臣,贪酷至极,秽迹显著,不用重典,何以示惩?”

“妾以为应当将恶行较大者明正典刑,以一警百;其余小奸小恶者留待观察,若有改过自新之意,放其生路;若是长恶不悛,则收捕斩之!”

拓跋珪斟酌片刻,捡起地上的朱笔,说道:“若只诛首恶,其余人定会将孤当做懦弱之君”。

“前番孤收斩逆党五千人,都没能引起彼辈警示,依孤之见,此类人多是些聚群不逞之人!”

“孤也不是好杀之人,孤不杀人,他们就会吃人……难呐!”

细细品味,魏王话中不乏无奈之意,王者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屠刀再快,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凡古今之帝王,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随心所欲,言出法随。

或许夏桀、胡亥、陈叔宝、孟昶等人可以,但这些人都是亡国之君,拓跋珪可不想自己的名字与上述之人并列。

听得夫君道出肺腑之言,独孤芷仰起头说道:“触刑者、犯大恶者可以诛杀,其余官吏却是不妥;即使大王再杀五千人,也不会对国政有益”。

“妾以为官吏贪鄙,在于俸禄制度未能建立;若全数收斩,地方将无人可用,届时,百姓生活会更加困苦”。

独孤芷口中的道理,同样是拓跋珪犹豫的缘由,魏国本就缺少政务人才,若将地方的小吏屠戮殆尽,刚刚建立起的行政制度便会在顷刻之间崩溃。

拓跋珪起身指向牖外:“王妃所言有理,但你不知外间情形!”

“编户之家,困于冻馁,富豪之家,日有兼积。凡所见种种触目惊心,我大魏,一副王朝末路的景象”。

“前些时日,孤听底下的军士私语,说是有民众饿毙于道边,此事朝廷诸公没有上报,但孤却不能装作若无其事”。

事实上,处在深宫之中的人,很难察觉但外界的变化,尤其是有人故意堵塞言论,阻拦圣听。

若不是拓跋珪时常巡视治下,百分百会以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也难怪司马衷说出“何不食肉糜”这一言论。

司马衷是典型的“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缺乏对事物的全面认知,这使得他后来被误认为是傻子,实际上他一点都不傻,而且秉性善良。

侍中嵇绍战死,宫人欲浣血衣,司马衷痛哭:“此嵇侍中血,勿去”。

听完拓跋珪一席话,独孤芷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其实她与司马衷的境遇差不了多少,都对庶民阶级缺乏必要的认知。

“是贱妾妄言了,请大王降罪”独孤芷温声拜道。

对上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娘子,拓跋珪展颜一笑:“无罪,是孤让你说的,孤也认同你的看法”。

“往后王妃你可以去盛乐周边看看……有时候,自己的眼睛都会欺骗自己,更不要说别人的眼睛与嘴巴!”

拓跋珪说得不是太明显,但独孤芷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点点头应下。

二人落座,气氛恢复如初。

“王妃以为如何才能整治这股奢靡之气?”拓跋珪继续说起方才的话题。

独孤芷沉吟片刻,嫩唇微张:“豪族竟奢不在整治,在于移风!”

“王妃请言!”

“请大王撤毁宫中华绮秀丽之处,取下雕文刻镂,金玉之饰;明令禁止宫中妃嫔穿戴彩色锦缎、精美织物,一律改穿布衣”。

拓跋珪对考交结果十分满意,眉眼带笑,称赞道:“王妃所言,深和孤意”。

“孤初即位之时,颇认同萧何之言“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遂造帐落,广置珠玉,回首再看,萧何之言多失偏颇”。

顿了顿,拓跋珪继续陈述,声音中不乏愤怒:“前晋建造层层楼台,高耸入云,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墙挂珠玉,树满锦缎,极尽奢侈之事。

世人皆曰夏桀、商纣奢侈无度,在孤看来,晋室所作所为,胜商纣百倍、夏桀十倍,古往今来,凡是如此作法,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代地刚刚平定,人民还没有见到仁德的曙光,作魏国的表率,理所应当从我开始。

晋帝穿丽服藻饰,孤穿粗布麻衣;晋帝居富丽堂皇的建章宫,孤只需一间土屋,能遮风挡雨即可;晋帝食美味珍馐,孤只求饱腹……孤要极尽俭约,身体力行。

生民之劳,晋帝不恤,则孤抚之”。

独孤芷侧耳倾听拓跋珪之言,不知不觉心中涌现出一股敬意。

百姓饿毙一事,彻底磨灭了拓跋珪心中的私念,之前脑海中闪过修建宫殿的想法更是被早早抛出脑外。

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统治者选择视而不见,换个地方继续鱼肉百姓,还是人吗?

拓跋珪起身,手指南方,语气激昂:“王妃,你说,若孤如此行事,有打进建康城的一日吗?”

“若大王不忘今日之誓言,定有晋帝肉袒面缚,牵羊把茅,膝行而前以告的一日!”

独孤芷美眸系于眼前之人,笃定答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