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进入灵宅后我成了团宠 > 第84章 永乐不会死

第84章 永乐不会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四月初,魏王下诏,诏曰: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又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豪族争相竟奢,罄竭资财,有悖圣人教诲。

昔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晋室以奢靡为荣,卒以此亡国家。

孤深警之,恭谨律己,夙兴夜寐,朝夕临政,以此恤民,苟求国家强盛。

着令有司广谕治下,使大道归简,咸遵礼制。”

伴随着魏王传给臣民的诏书,魏王的实际举动也传入了三郊三遂,引起臣民的广泛议论。

魏王撤去了王庭中一切华绮秀丽景观,取下雕文刻镂、金玉之饰赐给将士,将居处搬迁至一间小帐,与宫妃同穿粗布麻衣。

一国之主如此行为,议论自然是避免不了,谁也不知道他是作秀还是兴致来潮。

臣民如此想法不足为奇,自始皇帝统一天下以来,帝王之中称得上节俭的并无几人,满打满算两个半。

造就“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史称“明章之治”的汉明帝刘庄,剩下半个是(伪)汉高祖刘渊。

而中国历史上共有四五百位皇帝,以节俭闻名的也没有多少,寥寥十几人而已,因此拓跋珪的举动难免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

当然,鸿鹄不会在乎燕雀的想法,拓跋珪是真正决定将节俭推行下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魏王以身作则,整风行动效果显著,至少,臣工中没有人明目张胆穿华丽的服饰,住宏伟的穹庐,明智之士都开始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

整风之后,朝廷没有别的动作,但暗地里,拓跋珪已经是磨刀霍霍,对于那些冥顽不化之辈,唯有刀兵相加一条道路。

……

天方大亮,朝食过后,拓跋珪便与主管内政的长史燕凤前往金河泊视察,他向来是个自律的人。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对于农事,历朝历代无不重视,拓跋珪也是如此。

乱世之中,不重视生产,就得学习曹操、朱粲、黄巢——以人肉为军粮。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五水交汇的云中,从来不缺少生命之源,蜿蜒曲折的沟渠,覆盖金河泊的万顷良地,灌溉农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意盎然,数指高的麦苗在夏风中欣喜地摇曳身姿,恣意进行光合作用,即将结穗。

田垄之上,拓跋珪一身苍色布衣,专心致志地观看田间农人操持各种农具,这些农具都是冬季闲暇时间,农人自已打造的。

当然,拓跋珪基本都不认识,对于农事,他是一窍不通,完完全全的门外汉,穿越者都会的曲辕犁他也不会。

对自己不精通的领域,魏王不耻下问,之前任命的屯田中郎将张恂担当起解说,不停地解答魏王手指的农具。

“此物为劳,碎土所用”。

“此物名三脚耧,播种所用”。

“……”

张恂连着介绍十几种农具,又介绍数种农业技术,诸如选种、沤肥、轮休。

令魏王大开眼界,若是以偏概全,两汉、魏晋的农业技术,在封建王朝中算不上落后。

了解完农具,魏王又问起心中的疑惑。

“如今时令已过季春,孤却见新开辟的田地有人播种,如此,岂不是有违农时?”

“大王有所不知,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如今种植谷物是晚了些,种菽却是不晚,此时种菽,寒露之前便可收成”张恂回道。

听完张恂的回答,拓跋珪露出灿烂的笑容:“善!大善!夏季收麦、秋季收菽,有此两季收成,孤便不用忧虑百姓生存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望着拓跋珪脸上洋溢的笑容,张恂有些感慨,谁能想到,一位胡族国主,如此简朴、重视农桑,自永嘉丧乱、神州陆沉以来,已经没有多少统治者致力于恢复生产。

他是建武十三年生人,年近四旬,年轻时做前燕的仓吏,燕国灭亡后回到乡梓,亲自耕种养活自己,因此他比寻常官吏更懂民间疾苦。

他更清楚,一位胡族之主做出如此举动,需要何等的魄力。

当世,这样仁政爱民的君主更是少见,仅仅苻坚一人,但苻坚的仁义播撒不到关东平民,他的仁义只是个人崇高的品德。

张恂感慨的同时,也不乏对兄长帐衮眼光的佩服,当初他决定投效慕容垂,最终在兄长劝说下去了牛川。

而今看来,还是兄长眼光更甚一筹。

不管张恂繁杂的思绪,拓跋珪问道:“屯垦之事可还有难处?”

“臣就任中郎将将近一年,屯田诸事已经理顺,耕牛、农具皆无短缺,只是苦于丁口不足,无法扩大屯田规模”张恂正色答道。

对于人丁不足的国情,拓跋珪还是比较清楚的,况且当初迁往云中的部民也不是全部转牧为农。

面对人口危机,摆在拓跋珪面前的解决方案有两个。

一,学习勾践十年生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