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葫芦鸡 黄河鲤
第二天,洛小宁两人跟着何秋,去梅娘的酒楼吃饭。小宁看过去,这酒楼虽然不在繁华闹市,但整体布局挺顺眼的,两层的建筑不高不矮,实木的门脸,黑底金漆的匾额,写着“一招鲜”三个大字,大方不失雅致。
几人上楼落了座,楼上中间设了几张桌子,摆放间距很大,不会让人感到拥挤,而四周都是包厢,隔音甚好,从窗户望出去,还能隐约看见远方黄河,白云苍狗的景致。
“妙啊,”都过敏笑道,“不愧是有巧思的,单这一点,就跟其他酒楼有区隔,难怪原先的房东做不起来,换了他家姐姐,就做起来了。”
“怎么说?”洛小宁问。
“一般的酒楼追求热闹,薄利多销,但人多了,就难免嘈杂邋遢,而那种环境下,大家都是吃饱就走,白费了这一番好景致,所以这个二楼,凭借这凭栏观景的优势,设计成安静的包厢,专门接待那些不喜嘈杂,追求风雅的宾客,价钱也能收的上来,这就是因地制宜。”
“杜兄果然聪明,”何秋笑道,“我姐当时就是这样说的。而且我姐还说,人不在多而在精,别看她只雇了一个大厨,一个小二,这两个都是个顶个的人才。”
“先说这大厨,是她从会宾楼挖过来的,开了人家一倍半的价钱,有人说她傻,她说,老师傅三十年经验,怎么就不值这个价?我给这个价钱,就是希望师傅在我这不挪窝了,做出来的菜品,口味都是一样的。”
“但这老师傅虽然好,还不算是捡到宝,”何秋说下去,“店里的小二——也巧了,他大名就叫王小二,才是这店最吸引客人的地方,别看他年纪轻轻,嘴皮子可溜了。一菜单的菜,都能给你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客人特别愿意听,说别人家的菜吃完也就忘了,我们家菜,一想起那小二说的书,就想起味道来了。”
说曹操曹操到,正说着,小二已经提着热茶来到桌前,他约莫十八九岁年纪,生得亲切,满脸带笑。
何秋见他,便打招呼道:“我姐姐呢?”
小二点头:“姜会长找她,且得等一会子。交代小的先好好招待几位。”
“也好,你先给我这两位朋友介绍下特色菜。”
“哎呀,两位不愧是何公子的朋友,真像画上走下来的人。”小二转向洛小宁都过敏两人,用带点口音的官话殷勤笑道,“看两位面生,想来不是本地人?要是外地来的,那可一定得尝尝这‘西北第一味’葫芦鸡啦。这葫芦鸡啊,要经过先清煮,后笼蒸,再油炸整整三道工序,若是不煮就蒸炸,则鸡肉不够酥嫩;若没经过笼蒸时放入精盐、葱姜、八角、桂皮、料酒这些佐料,则鸡肉不能入味;若不经油炸,则鸡皮不脆,没有金黄香醇之感,而经过这三道工序,鸡身还得保持完整,决不能骨肉分离,碎烂一片,这就是最考验大厨功夫的地方啦,没个五年十年火候,绝做不成上好的葫芦鸡。等会儿咱家这鸡上来,您且看着,是不是囫囵整个,像个葫芦……。”
“额家第二道特色,是红烧黄河鲤。这黄河鲤鱼,不像别的地方鲤鱼个头小,刺多,还有土腥味,头头金鳞赤尾,肉质鲜美,人家都说,这是因为黄河这一段河面宽浅,水草丰美的缘故,民间有诗云:黄河三尺鲤,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这凡是能吃上一回黄河鲤鱼的,四舍五入,都相当于吃过天上的龙肉啦。”
洛小宁在不少饭馆吃过饭,多数小二都只是擦桌子倒茶,问他们几句菜品,大多只能回答到甜的还是咸的,用的猪肉还是牛肉,像这个小二这般口齿清晰,一道菜能扯出不少典故的,属实不多见,于是伸出拇指夸赞:“刚才何公子夸你,我还不信,现在看来,你果然是店里的活招牌。”
“姑娘过奖了,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这菜要是不好吃,酒要是不好喝,小的就是说破大天去,也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