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之陌上尘归处 > 第五章 贾府荣华众生相I

第五章 贾府荣华众生相I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开学几天后,国子监例行放了三天假。只有第一个月是这样,这次沐休后,则是每个月的月末才能沐休两天。这次沐休,是为了让从外地来的学子有时间去整理行囊,安顿下来。好好读书。一些寒门子弟,也趁着这几天,向一些高年级的学哥们买一点用过的旧笔墨纸砚。毕竟京师,居大不易,能省一些是一些。

国子监进学三年,三年内如果没有获得功名,也可继续在国子监内学习。不过三年后,当地学政就不会负责学子的学费,修学的学子需要自掏腰包,虽说国子监会给予一定的减免,但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特别是寒门子弟,有时候会去接一下抄写,代写等活计,赚取银两。

一些仍在求学的寒门学子,会选择把一些物品低价卖给学弟,而学弟通过跟学哥买东西,也是间接搭上关系,互相认识。

毕竟学哥前辈们的失败经验对于自己也是一份宝贵的经验财富,也能趁这个机会多与之交流。大乾莘莘学子为了通过科举的独木桥,都是在各自绞尽脑汁的想尽一切办法努力。

当然,勋贵子弟除外,他们承蒙祖上,朝廷会给他们授官补缺。但为了跟正式科举的授官区别开,一般朝堂给补缺的都是一些散职,闲职。很少能补到实权部门。这也就意味着,勋贵子弟所能享受到的祖上荣光一代比一代少。这不仅是让一些老牌勋贵退出历史舞台的一种相对温和的办法,也是促使一些勋贵转型的重要理由。

这些勋贵子弟在沐休日当然是照例勾肩搭背,继续声色犬马。在他们看来,他们肯来国子监读书,已经是勋贵子弟中的人中之龙,各中翘楚。没看见很多不愿意来国子监上学的,全部都是在家蹲着,整体无所事事,不学无术,就知道去坊内听曲,要不就去画舫内与小姐姐谈心。

他们看一些寒门子弟非常不顺眼。毕竟他们读书读不过他们,每逢月考,自己都得从下往上找自己的大名。当然,这帮人更讨厌景恒这类读书的世家子弟。

寒门子弟还好,毕竟家中长辈不认识,但景恒这些不一样,很多都是相互多代相交。过年的时候,长辈们相互拜访,总是被家中长辈有事没事的拿人家跟自己对比,自己一比,别人家的孩子果然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天天活在阴影之下。特别是景恒,来学院几日,就做了这两首诗,还调侃作诗是小道,快成为国子监公敌了。

同样不喜景恒的,还有我们的衔玉公子贾宝玉。宝玉自从景恒来京师之后,景恒简直成为了贾政口中的架海擎天柱,栋梁之才。被贾政天天拿来当榜样例子来训话,贾政刚刚结束地方学政的职务,还赋闲在家,自然是有时间紧盯着宝玉的功课。

宝玉这段时间可遭了罪,贾政一言不合就考核贾宝玉的四书五经经义典故,贾宝玉是一个也回答不上来。因为族学已经旷课多日,之前所学的早就忘得一干二净。贾政不在家时,自己只要一装病,老太太和母亲就惯着他,不让他去上课。

他便可以在院内与裘人玩吃胭脂的游戏。混在胭脂水粉圈里,宝玉自是乐不思蜀,但是景恒的到来打破了他的好日子。

老太太和母亲见到景恒的年龄和科举成绩,觉得是时候要催着宝玉上进,以往用年龄小护着的理由似乎没有那么站得住脚。贾政趁着这个机会,更是狠抓宝玉的学习。不去族学,打!今天课文背诵不来,打!打的宝玉连摔玉的准备时间都没有。因为还没等酝酿,贾政的棍子也到了。贾母和王夫人赶来也晚了,都打完了。

宝玉现在是恨极了景恒,偏生又没什么办法。不过宝玉听见有着薛家姨妈家的宝姐姐也来到京师,这才算找到悲惨人生的希望,每日期待宝钗的到来。

薛府上,薛姨妈带着薛蟠和薛宝钗准备着带去贾府的礼物。薛姨妈对宝钗吩咐道:“我的儿,过几日我们去贾府,看一下贾府那位有名的衔玉公子,是不是大姐儿你的良配。如果是,我便同你姨妈说道,都是亲戚,亲上加亲更好”。

薛宝钗低声应下。心里叹道:“哥哥说的景家公子,这已经来京数日都没有送上帖子,想来也是看不上我们这样的商户”。心里有些黯然,陪着母亲走出别院。

薛蟠倒是没什么感觉,自己到了京师之后,认识了好些志同道合的友人,过几日已经跟友人约了出城玩耍,却被母亲告知那日要去贾府拜访,本想拒绝,但看了看妹妹,只得答应下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