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天地玄门 > 第98章书游巨野

第98章书游巨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地人又传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带兵征战,曾在此歇马,故又称秦王洞。经郦道元考证,实为西汉昌邑王刘贺营而未用的废冢。据《汉书?武王子传》载:刘贺在昌邑做了十三年昌邑王之后,被霍光迎立为帝,史称汉废帝,因祸乱不保社稷而被废,霍光亲自把他送回原封地做昌邑王,其后又被贬到江西永修县一带做海昏侯。在汉代,帝王即位之次年,即营作山陵,昌邑王刘贺事多僭越,自治寿域,乃入立被废,客死他乡,不得归葬,营而未用,遂成废冢。

北洞共有明道、侧室、甬道、耳室、主室等九部分组成。总长三十丈,最宽九丈,石壁最高处五丈,如劈如削。洞室整体结构布局严谨,开凿工整,鬼斧神工,令人惊叹。洞内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涓涓清泉,自石罅中渗出,悬溜不断。“云开山上地,雨滴洞中天,径窄藤萝没,崖高日月悬。。。。。。”,正是金山洞的真实写照。

其二是永丰塔,又称梵塔、大佛寺塔。为“巨野八景”之二。《巨野县志》载:“永丰塔,传为唐人所建,未合尖而止”。经郦道元考证,此塔建造距今约五百年的历史。该塔为平面等边八角四门楼阁式砖塔。《据《巨野县志》记载,因洪水泛滥,巨野沦湮,塔没二级。地面现存五级,第一级为砖叠挑檐,即用砖叠涩挑出,继而递迭收分而成。古朴浑厚,端庄凝重。其他各级皆由华拱两挑组成上承托檐,交叉盘错,更显繁缛玲珑。每级的东、南、西、北四面各设有券门,明暗有别,或进之为天井,或直通塔内回廊。塔体各级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室内有石台阶可至第二层南门,再沿塔檐绕转西门,继而逐层盘旋而上可达塔顶。扶栏四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塔下碧波粼粼,水色天光,交相辉映,朝晖夕霞,古塔倒影,甚为壮观。这便是著名胜景“梵塔朝晖”。塔是佛教的建筑物,是供奉“舍利”之所。梵文称为“浮屠”,音译作“塔婆”“佛固”等,即“方坟”“灵庙”之意。所以又称之为梵塔。永丰塔坐落于巨野县儒学前大佛寺内,所以又称大佛寺塔。

这大佛寺因寺内有丈八大铜佛而得名,寺内建有佛殿和塔院,古柏参天,遮空蔽日;烟绕霞蔚,暮鼓晨钟;游客纷至沓来,香火旺盛,是巨野著名的游览胜地。

永丰塔之名源由史籍无考。相传古大野地势低洼,诸水集积。常有黑龙作乱于此,洪水肆虐,民不聊生。托塔李天王奉命降妖,将宝塔分为三截,底部降郓城,塔身掷巨野,塔尖落金乡,分别将黑龙之首、身、尾三处牢牢镇住。黑龙被降服,洪水退却,大野泽渐涸,露出良田沃野。因此后人将塔名冠以“永丰”,意谓镇邪恶,呈祥瑞,以祈年年岁岁五谷丰登。

其三是巨野文庙。

巨野文庙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前后五进院落及东西跨院,共建有殿,堂,楼阁,斋,庑,亭,坊近百间.自南而北以太和元气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形成文庙中轴线,两侧建有进德斋,修业斋,东庑,西庑,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东华门,西华门等,东跨院为文昌祠,西跨院为启圣祠。大成殿内祀有孔子,四配颜回,曾参,子思,孟轲,十二哲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的塑像.两侧列“七十二贤”牌位.整个建筑布局得当,错落有致,间以苍松翠柏,气势害宠传,郁罩葱茏。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翼角飞翘,绿瓦朱甍,斗拱盘错,雕梁画栋。殿四周有二十四根大型石柱支擎,前檐下八根石柱以及后檐端柱为高浮雕二龙戏珠,上缀浮云,下着波涛,造型生动,雕琢精工。其它石柱为浅浮雕缠枝花卉,构图繁缛,技艺精湛。殿内有朱红明柱八根,下垫鼓形石础,上擎殿架,梁叠檩穿,勾心斗角。

其四是麒麟台。

麒麟台,史称麒麟冢,是春秋’西狩获麟”之麟葬处。

《左传》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详,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东周列国志》也载:“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鉏商获一兽,麕身、牛尾、马蹄,头上有一肉角,怪而杀之。孔子叹曰:‘麟也,孰为来哉?’使弟子埋之。是为麒麟冢。”麒麟降世,无人识晓,却被‘怪而杀之’。孔子痛惜不已,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自此绝笔,不再著书。

其五是齐鲁会盟台,为春秋齐鲁会盟处。台崇数仞,广可蔽二亩。形如覆斗状。

其六是荆树堂,也就是田氏家祠。

此堂临街面阔九间,均青砖砌壁,布瓦覆顶。其中大门三间,七架列式梁柱结构硬山建筑,高台作基,青石筑成,屋顶采用大式瓦作,雕脊跑兽,飞檐起翘。廊枋上阳琢文字,左“木本”、右“水源”,中刻“派衍青齐”,门上方高悬“荆树堂”匾额,金光灿灿,赫然醒目。院内正堂三间,亦七架列式硬山建筑,青砌撕缝,雕梁画栋,立吻增辉,更显庄重。

两侧设有配房,皆五间,配房与正堂之间又各设月亮门可通跨院和后院。院中拜厦由四列十六根木柱承擎,重梁起架,青瓦覆顶,前接卷棚,直至正堂。左右延及两庑。覆盖整个天井,夏日不曝,冬雪不侵。

荆树堂原称荆树山房,系田氏七世祖田峤、田峨兄弟二人的书斋。田峤,字云岳,号宗甫岁进士出身,长于文章;其弟田峨,字斗岳,号瞻甫,工诗善书。二人皆为曹州名士,其子遂辟书斋,加以增修扩建,更名荆树堂。

之所以叫荆树堂,盖源于“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荆树”的典故。古有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同居,妇欲分异,共议将堂前粗大繁茂的紫荆树亦破而为三。一日清晨,忽见荆树叶垂憔悴,众皆惊诧。田真谓弟说;“木本同株,若分析则憔悴,况人?兄弟而可离,是人不如树也”。兄弟三人,深为感动,紫荆树旁,抱头痛哭,决定不再分家。从此,居家和睦,荆树复荣。田氏家祠取名“荆树堂”,意在使子孙后世不忘先祖史实,向心合力,礼让躬亲,“荆树堂上兄宜弟,绿服庭中子悦亲”。

荆树堂后院有书馆,东北侧为王姥娘庙。王姥娘为本支田氏之祖田子成父子的救助恩人。田氏原籍青州。青州指挥使田子成,因谏言被谤,挂印遁逃,肩挑幼子投奔先前定居于巨野县田家庄的长兄。及晚,子成隔帘听到嫂问兄长:“二弟此来,是暂避还是长住?”子成察嫂意,遂告知片刻便走。“是夜,寒风呼啸,大雪纷飞,邑之大户王承辅之妻,忽梦两只猛虎卧于双碑泊桥下,猛然惊醒,恰值子夜时分,心中疑惑,即唤佣人同去探视。只见桥下,一副挑担,父子相拥,遂引领归家。王氏见子成父子气度非凡,又怜其落难之时,便好心收留于家,待子成如兄弟,视其子福顺若己生。王氏膝下唯有一女,福顺及长,便招赘为婿。田氏后世子孙不忘外祖母王氏恩泽,故于祖祠内别置一区建王姥娘庙。峤、峨兄弟诗文丹书,勒石镶壁,甚为壮观。

其七是蚩尤墓,又称蚩尤肩髀冢,位于巨野县城东北郊,堌堆庙村前。黄帝与蚩尤之战,《通典》云:“三年九战而城不下”。《史记》中也载“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蚩尤死后,被分尸葬埋。《皇览》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城中,高七丈,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县,大小与阚冢同。”《巨野县志》亦载:“蚩尤墓,在巨野县城东北八里”。

其八为东岳天齐庙庙内古木参天,碑石林立,香火旺盛,游人如织。

徐霞客一路读着书,众人权当神游巨野,催着马匹,出了巨野,打算转向泰安方向。突然间关超叫道:“那是什么?”

众人向前看去,只见一片尘烟,尘烟里隐隐的有许多百姓正在奔走,看来那尘烟正是人流所扬起来的。

“我去问问怎么回事。”信哥说了一声,已经催马向前。

只一会儿功夫,信哥已经回来了,他的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土匪击败了官军!”信哥说道,“官军败退,所以这些人正在逃难!”

“无能!”周虚只对官军评价了两个字。

“咱们怎么办?”关超不关心官军是否无能,只关心大家的安危。

“向那边走。”周虚一指,“咱们不要迎着土匪走。”

众人齐齐点头,一行人众打着马,急急忙忙的绕开战场,向着泰安方向前进。这一天众人都是心惊胆战的,直走到很晚,确认已经远远脱离了战场才算安下心来。也幸得有马匹,众人这一天居然走了一百三十多里路,离泰安已不足七十里,只是这一天下来,真的是人困马乏,众人直到定更时分才找了一个小旅店住下,匆匆吃了饭,个个都没了精神谈笑,都回房倒头就睡。

徐霞客和关超同睡一室,徐霞客的动作慢了些,等他洗漱已毕,关超已经鼾声如雷了。徐霞客倒在床上,在关超的鼾声里朦胧睡去,只感觉关超的鼾声好象马蹄声一样。

突然间,他又回到了楚汉的战场上,而且回到了楚军新败的时候。

他好象很清楚,西楚军各部正在不断收缩防线,以防汉军突击,而各路汉军也四下调动。是的,他当然清楚,因为他是韩信,汉军左路军的一个伍长。

韩信重新回到他光荣的伍长职位上。但他现在实在是有些难受。如果他就是个寻常的小伍长,不招灾不惹祸,老老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那么他没什么好难受的,该干嘛干嘛。如果他一战成名,一下子成了都统甚至参将,也没什么好难受的,顺风顺水,一路升迁。

问题是,他是一个战时指挥全军,闲时普通一兵的伍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