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博水园 > 第192章 启先蒙冤(下)

第192章 启先蒙冤(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唐玄宗满意地点点头,说:“多年以来,幽州东北部的契丹势力强大,尤其契丹牙官可突干有勇有谋,经常侵犯大唐边境,掠杀大唐边民。以前幽州两任长史赵含章和薛楚玉,对可突干的侵犯都是无能为力。张爱卿移镇幽州,迁任幽州节度使,仅在短短半年内,多次主动进攻契丹,频频取得胜利,实乃可喜可贺啊!张爱卿能否介绍一下,你是如何迅速击溃契丹、斩获契丹首领屈剌和牙官可突干二人首级的?”

张守珪说:“臣在幽州采取多项措施后,使契丹首领屈剌和牙官可突干非常害怕。他们感到在战场上屡次失败,取胜无望,于是改变策略,遣使诈降,妄图一举扭转败局。他们的阴谋诡计很快就被臣识破了。为了彻底击败契丹,臣将计就计,派了一个部将、右卫骑曹王悔去屈剌营帐,假装商量受降事宜。屈剌并无降意,准备趁机杀死王悔。王悔早有警惕,利用契丹另一首领李过折和可突干争夺权力、嫌隙日增的矛盾,劝诱李过折率领重兵包围了营帐,斩杀了屈剌和可突干。然后,王悔带着李过折及契丹余部归降了大唐王朝。今晨,臣和王悔、李过折一同返回了长安。”

唐玄宗高兴地对文武百官说:“张守珪镇守幽州,彻底击败契丹,战功赫赫,实乃大唐之功臣啊!朕对张守珪的战绩非常满意,定要重重赏赐。大唐历来就有出将入相之传统,朕准备封张守珪为宰相,以作赏赐,同时也可激励其他戍边将领;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文武百官大都点头附和,赞赏不已。仅过片刻,中书令张九龄走出班列,上前启奏:“陛下,此举恐有不妥。”唐玄宗一愣,问:“张爱卿何出此言?”

张九龄严肃地说:“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位高权重,具体分为两项主要内容,一是协助天子议决天下大政,二是任免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郎官、御史等六品以下重要官员。而当面和天子议论政事,则是宰相行使职权的最重要的条件。现在,张守珪作为幽州节度使、营州都督、河北采访处置使,常年镇守东北,战功显赫,可毕竟不在长安,难以充分协助天子和总领百官;何况宰相平时事务繁多,日理万机,夙夜不懈,并不是用于赏赐的职务。陛下让张守珪担任如此重要的宰相之职,实为不妥。”

见张九龄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否定自己的想法,唐玄宗有些恼怒,但很快便镇定下来,认真地说:“张爱卿,朕之想法本是出于关爱戍边将领的考虑。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赏罚分明,乃是治国之基。张守珪既深谋远虑、胆略过人,又骁勇善战、治军有方,而且长期戍边,东征西讨,能从一个下级军官成长为威震一方的边帅,凭借的全是赤诚忠心和卓越战功。自从朕继位后,张守珪多次跟突厥、吐蕃、契丹等作战,胜多败少,战功赫赫,是抵御北方夷狄入侵的著名戍边将领。非朕夸大其词,如今大唐繁荣兴盛,百姓安居乐业,像张守珪这样的戍边将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啊!”

张九龄毫不退让,执意劝道:“张守珪立下显赫战功,确乃事实,陛下完全可以赏赐其他官职,唯有宰相之职不可。”唐玄宗耐心地说:“大唐建立以来,已有多位战功显赫的将领被封为宰相之职,比如太宗时期的大将军李靖,对内灭萧梁,破辅公祐,平定江南,促成大唐完成统一大业;对外击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有效维护边疆安定。贞观四年,李靖担任尚书右仆射,位极人臣;这个尚书右仆射就是宰相。还有在军事方面和李靖并称的李勣,也是因为先后击溃东突厥和高句丽,立下卓越功勋,后来官拜尚书左仆射,出将入相。武周时期的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于长寿元年时,率兵讨击吐蕃,陆续克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以军功拜左卫大将军;次年,便升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封清源男。王孝杰出将入相,可谓显赫一时。”

张九龄一点也听不进,继续固执己见,大声地说:“彼一时,此一时,如今的环境跟原先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大唐仍面临周边一些夷狄的不断侵扰,但是整个国家却处于长久的太平盛世。而在太平盛世之下,宰相必须具备高超的诗文才华和丰富的理政能力,方可有效协助天子,积极应对国内诸多繁杂琐事,以便促进大唐持续繁荣兴盛,这些都不是一个战功显赫的将领在短期内所能达到的。作为一名位极人臣而至关重要的宰相,如若不能有效行使职责,对大唐而言,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甚至难以挽回的后果。”

面对张九龄的慷慨陈词,唐玄宗轻轻地叹了口气,知道他的倔强脾气又犯了,明白自己只要坚持下去,他就会无休无止地阻拦;便说:“张爱卿不必过于计较,朕只是赏赐张守珪的宰相虚职,并非让他真正行使宰相之职;过段时日,仍然让他返回东北,继续管理军政事务。”张九龄更是不依不饶,激动地说:“陛下,这样更为不妥。古人曰,‘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意思是说,名分就是君主手里的武器,君主若是轻易地把一个重要的名分,也就是手里的武器送给了别人,以后别人便会既不尊重这个名分,也不尊重君主了。再者而言,张守珪刚刚打败契丹,陛下就想让他当宰相,那如果有一日,他将突厥和吐蕃全都消灭了,陛下又拿什么官职赏赐给他呢?”

第一次目睹张九龄理直气壮地批驳唐玄宗的想法,而没有丝毫的商量余地,排在班列末端的曾和培惊得后背冒出一阵阵冷汗,略微侧过头,瞄了一眼站立旁边的杜琎,发现他的脸上难掩欣喜神情;不禁思忖起来:“朝堂上,圣人和百官商议着国事。贵为九五之尊的圣人和颜悦色、平心静气,这些劝谏官员反而锋芒毕露、毫无顾忌;刚才是左补阙杜琎,现在是中书令张九龄。难道圣人真有豁达大度的胸怀,能够无限度地包容逆耳之言吗?作为左拾遗,我也同是谏官,以后能否像他们一样大胆地向圣人进谏呢?若是不小心触犯了龙颜,后果会是怎样,仕途可否受到不利影响?我究竟应该是明哲保身,还是直言敢谏呢?”

张九龄的咄咄逼人之论,驳得唐玄宗哑口无言。过了半晌,唐玄宗无奈地说:“张爱卿所言,也有几分道理,朕刚才的想法确有欠妥之处。当然,张守珪彻底击败契丹,立下赫赫战功,按照有功必赏规定,朕特封张守珪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任御史大夫,并赐予大量金银彩绸等,以作奖赏。”

张守珪急忙跪下谢恩,说:“臣多谢陛下封赏。返回幽州后,臣更加竭忠尽智,精心守卫大唐边疆,绝不让北方夷狄再次侵扰大唐半寸领土。”唐玄宗欣喜地点点头,说:“张爱卿所言,朕甚为宽心。退朝后,张爱卿好好下去领赏吧。”又对高力士说:“此时已无政事再议,宣布退朝。”高力士立刻面向文武百官,大声喊道:“退——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