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有系统之三兴大汉 > 资料

资料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东汉自汉光武帝刘秀在公元25年建国到公元220年汉献帝结束,历195年,8世12帝(采用《后汉书》的说法,后汉书没有立传的不算)。即使不加上西汉,东汉在中国历史上也不算短命的王朝。

然而,这12帝,基本上上都是幼年继位,壮年去世。

——————————————————————————————————————————————————————————————————————————————————

汉高帝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长沙定王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光武帝刘秀→东海恭王刘强→刘嘉→刘舒→刘虞→刘和

——————————————————————————————————————————————————————————————————————————————————

黄巾余部复起

中平五年(188)二月开始,中原黄巾余部纷纷起事。二月,郭太等于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起事,攻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东郡(今山西夏县西北)等地。四月,汝南郡(今河南平舆北)葛陂(古湖泊名,在今河南新蔡北)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十月,青州(今山东淄博)、徐州(今山东郯城)黄巾军又起,攻略郡县。十一月,汉廷派遣下军校尉鲍鸿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黄巾。双方大战于葛陂。鲍鸿军败。次年二月以征战无功下狱死。黄巾各部此伏彼起,声势复盛。

刺史改置州牧

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刘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书灵帝,建议改刺史为州牧,以重其职。刺史本为监察官。东汉以来,渐向地方行政官转化,拥有一州军政大机,灵帝为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遂从刘焉之议,改刺史为州牧,并选派列卿、尚书出任州牧。于是,州牧成于居于郡之上和行政长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权,职位甚重。从此州牧各据一方,形同割据政权。这种状况最终演化成为汉末诸侯割据分争的局面。

置西园八校尉

中平五年(188)八月,汉廷在西园成立统帅部,组织起一支新军。新军统帅部共设八校尉:上军校尉宦官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其中上军校尉何进也要听蹇硕指挥。上军校尉蹇硕成为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

巴郡板楯蛮复反

中平五年(188),巴郡(今四川重庆北嘉陵江北岸)黄巾军起,巴郡板楯蛮乘势再起,攻打郡县,抄略城邑。汉廷派遣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率军进讨,随即将板楯蛮平定。

服虔撰《春秋左氏传解》

服虔,初名重,又名祗,字子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人。少贫好学,有雅才,善作文。入洛阳太学肄业,尤明《左氏春秋》。曾变姓名为厨工,入大儒崔烈之门,窃听崔烈与其弟子讲论《春秋》。郑玄闻其说《春秋》事,大为赞赏。时玄注《左传》未毕,遂以注稿相赠。虔专心致志,撰成《春秋左氏传解》。后举孝廉,灵帝中平五年(188),官至九江太守。

马相、赵祗起义

中平五年(188)六月,益州(今四川成都)百姓马相、赵祗等于绵竹(今属四川)起兵,自称黄巾,杀益州刺史却俭,进攻巴郡(今四川重庆北嘉陵江北岸)、犍为郡(今四川彭山东)。一月之间,攻略三郡,马相自称天子,有兵数万人。益州从事贾龙集聚州郡兵进讨,马相军很快失败。

王芬谋废灵帝

中平五年(188),冀州(今河北临漳西南)刺史王芬、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许攸、沛国(今安徽濉县西北)人周旌等见天象不利于宦者,准备尽诛宦官,废掉汉灵帝,改立汉宗室合肥侯为帝。于是,王芬等边结豪杰,预作准备,曾连结曹操(魏太祖),曹操认为时机未到,不可轻动。回信拒绝。不久,灵帝欲北巡间(今河北献县东南)旧宅,王芬等准备乘机发难,乃止书诡称黑山军攻劫郡县,求起兵进讨。这时,太史认为天时不利,“不宜北行”。灵帝遂止,并敕王芬罢兵,随之又征王芬入朝。王芬惧事败露,自杀身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