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兰若蝉声 > 第一四八章 古邑鲸来城不夜 美味魂萦蔬可菹(下)

第一四八章 古邑鲸来城不夜 美味魂萦蔬可菹(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庆云皱了皱眉,居然是几位不开眼的流匪约在了这里。

他是应该管上一管呢,还是管上一管呢,还是管到底呢?

没过多久,一名黑衣人捱进了店里。

这人似乎生怕被庞人认出,将自己裹了个严严实实。

三寇也知保护此人身份,只以“先生”称之而不名。

几个人补了些酒水热菜,便开始秘议。

黑衣人十分谨慎,带头将声音又压低了几档,几近耳语。

饶是庆云对于波动特别敏锐,耳力惊人,也只能听个断断续续。

但就是这些断断续续的词语,便令庆云惊骇莫名,

若非柜台灯光昏暗,他几乎就要挂相穿帮了。

夺东莱,取青州,杀魏王……

这可是谋逆大事!

正当北魏国力百年极盛之期,敢于策划如此行动的,庆云只想得到一个组织——天宗!

难道黑衣人是天宗密使?

不错,敢捋孔伯孙的虎须必非常人,此人与天宗必有关联!

庆云此时已经断定,对这四人便更是留心。

看样子天宗又在布一盘大旗,准备再次弑君……

等一下必须抓个活口问问清楚。

哪知还没等他有动作,那几名贼子便先开始打起了歪脑筋。

“那边……小子……如何处理?”

“……一起……烧了……”

他们竟然想将贾氏小店付之一炬以掩盖行踪?

是可忍,孰不可忍!

眼下唯一的麻烦就是贾氏夫妇了,他们可是老实人,若是被卷入这样的纷争,着实是他们无法应付的,恐怕此后遗患无穷,难得安宁。

》》》》》敲黑板时间《《《《《

久违的敲黑板时间又回来了!

菹菜,就是酸菜,泡菜,这段因果不太影响文章的阅读,因此我们下节再讲。这一节我们优先解决一些历史知识点。

在此之前,笔者先讲一下狠人女帝为什么名为韩姬。很多读者应该都有察觉,最近几节的内容融合了一些《遮天》与《海贼王》的元素。狠人大帝与女帝在本作中形神合一。女帝本名boa hancock,韩姬就是从han(韩)cock(鸡/姬)变化来的,她肩负了将泡菜带到嘴硬宗主国的使命。

当然,在历史上找到引泡入韩的这个人是很难的。这是一种文化浸染,非一人一事之功。只不过在小说里用一个桥段来表达而已。这段可别当正史看,笔者已经自首了。

东海不夜城,这是史实地名,也是现代不夜城典故的由来。在前两章的彩蛋章里,已经有古青州地图放送了。

城名的来历,千万别去百度,史书中早已说得清清楚楚。

《史记?封禅书》: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灾南郊山下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畤,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圜丘。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三山即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山。山在东莱。六曰月主,祠之莱山。山在东莱长广。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盛山。山在东莱不夜县,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八曰四时主,祠琅琊。琅琊在齐东北,盖岁之所始也。皆各用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圭币杂异焉。罘音浮。

秦始皇临东海,在山东封了八大神山。其中成(盛)山为日主,象征太阳神。所以日主之下为不夜之城。

而另一则典故只能作为参考,出处也没有《史记》权威。《艺文类翠?卷六十三》引《齐地记》曰:不夜城,在阳廷东南,盖古有日夜出此城,以不夜名,异之也。

日夜出,可参考的异相只有超新星爆炸,也就是古籍所谓客星。客星宣夜黑夜长明的事情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这应该是特解,并非原解。本作将两说合一。

《封禅书》里这段记载其实干货很多,首先天主曰天齐,这是告诉了我们齐地名称的由来。此典至少可以上溯姜太公。而时主琅琊,盖岁之始也。告诉了我们古人校对新年已经有了标准经线的概念,以琅琊为标准时间。这个地方也不是瞎选的,琅琊以东是半岛,琅琊本身是大陆基线的东段。琅琊古属徐州,其东其北为青州。海岱围青州。所以古人所理解的陆基就划在那里,也是中原岁始的矫正点。古代的海岸线和现在也有很大区别,今江苏盐城在汉代是临海的,而江南非传统中原之地。所以琅琊很有可能确实是当时陆基极东点。

鲸爆事件,出《后汉书?五行三》:灵帝熹平二年,东莱海出大鱼二枚,长八九丈,高二丈馀。

按照鱼的大小来看,这是鲸鱼,而且是已经腐化即将爆炸的鲸鱼。正常的鲸鱼一丈高已经是极限了,但是鲸鱼腐化后可以产生许多气体,在鲸尸内不断累积导致体积膨胀,终致爆炸。腐鲸爆炸的威力是很恐怖的,而且会释放出许多有毒气体。

不夜城在东汉以后逐渐淡出史书记录,原因不明。但是荒于寇匪的可能性极大。文中提到二匪,一曰李条,一曰王弥,都是史实人物。

关于李条,其实《三国志》中记载不多,只有一句:(吕)虔引兵与夏侯渊会击之,前后数十战,斩首获生数千人。太祖使督青州诸郡兵以讨东莱群贼李条等,有功。

吕虔夏侯渊引青州诸郡兵伐李条,可见其势大。不过单凭此点,还不配本文cue到他。以李条举例的原因是为了说明三国时期东莱郡的状况。

事实上,在公孙度时期,东莱县燕属。这一点在当今任何版本的三国地图上都没有得到重视。公孙度/公孙康的版图,东至玄菟,带方(汉江畔),越海跨东莱。《三国志》:(公孙度)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置太守。越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

但是公孙家对东莱跨海而治,这中间的控制力不可能太紧密,应该就是利用了当地的大寇势力对抗曹氏,所以本文拉出了李条。

孙权北联公孙康时期,东莱是非常重要的补给站。孙权派出大将周贺,裴潜率百余舟船北上,主要是与辽东做贸易。结果被田豫埋伏,斩于成山。

《三国志?二公孙传注》:至使周贺浮舟百艘,沈滞津岸,贸迁有无。既不疑拒,赍以名马,又使宿舒随贺通好。

《吴主传》:三月,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乘海之辽东。秋九月,魏将田豫要击,斩贺于成山。

《明帝记》:冬十月,殄夷将军田豫帅衆讨吴将周贺于成山,杀贺。

此事有三方以上传证(田豫,刘放传),盖无虚假。至于为何吴主传说周贺死于九月,而明帝纪说是十月。请复习前文知识点,魏改正朔,魏之十月为汉之九月。这一点很少有人讲究,但因此产生的错误结论不计其数。

以上史实为本文认定东莱寇遥受燕王,吴王封号的理论依据。

至于王弥,那就更是个人物了。晋有永嘉之乱,很多人都认为是胡人肇始。其实河西关中甚至蜀地的汉人早就在蜀魏战争中损失了大半人口。河西,凉州在永嘉之乱前已经沦陷。而成汉夺川,率先建国。永嘉之乱至多只能算是中原沦陷的起点。

然而在中原易帜中起到最大作用的,也不是胡人,而是巨寇王弥。

三国时期,中原的东北藩篱公孙氏覆灭,但仍有毋丘俭,王颀为北屏。《三国志》: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千有馀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诸所诛纳八千馀口,论功受赏,侯者百馀人。穿山溉灌,民赖其利。

王颀在时将高句丽压制得死死的。所谓半岛三国当时也只不过是化外部落罢了。

王弥就是王颀之孙,少年游侠京都,因此与刘渊有旧。他返回东莱前,二人还曾促膝痛饮(《晋书?刘渊传》:后王弥从洛阳东归,元海饯弥于九曲之滨。泣谓弥曰……因慷慨歔欷,纵酒长啸,声调亮然,坐者为之流涕)。后来王弥跟随刘柏根在东莱起事。刘柏根死后,义军落到了王弥手里,声势乃震,时人送绰号飞豹。这王弥带领崂山寇,先后打下青,徐,兖,豫四州,那可是大晋半壁江山,最富庶的所在(《晋书?王弥传》,原文过长,略)。只是在他进攻洛阳的时候被王衍击退。王弥认为以自己一人之力很难拿下洛阳,于是想起了发小刘渊。此时刘渊在关外称帝,其实无甚力量,但是得了王弥,便即不同。

《晋书?刘聪传》:配禁兵二万七千,自宜阳入洛川,命王弥、刘曜及镇军石勒进师会之……王弥、刘曜至,复与晏会围洛阳。

刘渊入洛,王弥首功,署名在刘曜,石勒之前。入洛后,刘渊封王弥为大将军,武职封号在车骑大将军刘曜之上。但是王弥异姓,爵位只能封到公,刘曜宗师,封王。所以朝班顺序王弥亚于刘曜。

后来叱咤一方的石勒,也是鸿门宴斩了王弥才尾大不掉,有机会篡取江山。

永嘉之乱真正开天辟地的人物,也是汉人。五胡乱华,与其说是胡祸,不如说是当时中原内斗的结果。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团结方能御外侮,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东莱寇,震天下,不夜古城是沉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