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兰若蝉声 > 第四十九章 幽洞别生千窟洞 黄天之外五色天(下)

第四十九章 幽洞别生千窟洞 黄天之外五色天(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元和听罢,伸出双臂,将龙王连肩搂住,再回身时,那神采风仪便与方才别如壤。

他又在蒲团前坐下,双目精光闪烁,语气平和却隐隐透着一股不容辩驳的自信,

“好!既然龙王收了此物。贫道也当尽臣民本分,为子分忧。

昔日源怀的父亲,秃发破羌,降四龙而为西国之长。

秃发氏斩羌王白龙于先,得名破羌,

收伏晋后裔司马金龙于后,因此两役举世皆知。

而另外两龙何指,众纷纭,

有人认为只是为了凑数附会,其实不然。

剩下那两次降龙涉及诸多皇家隐秘,

其中一次是指他在宗爱乱政时期保下了一位名为黄龙的皇族,那黄龙的背景颇为神秘,我也知之不详。

但是另外一宗,我却有所耳闻。

这第四条龙指的便是燕昭成帝之子冯朗。

当年冯朗落罪伏诛,就是秃发破羌的功劳。

那秃发破羌就是因为收编了冯朗的燕骑,才成为河西举足轻重的大势力,将我父亲当年的拓跋精骑也比了下去。

道这里,龙王应该已经明了了吧?”

龙王面露讶色,回问道,

“这冯朗,可是那位,那位的父亲?”

“不错!冯熙当年被构陷谋反,冯家为了保护一门清誉,很少提及。

但冯熙的确就是嵩山那位渡情劫大士的父亲。

冯熙伏诛后,那位大士被收入掖庭,但竟然在波谲云诡的宫中站稳脚跟,终膺后。

文成帝驾崩后,那位大士逐渐掌权,当时朝政旁落乙弗氏,而冯氏手中已无兵权。

刚刚去世的冯太尉,在当时也不过只是一名毫无实权的驸马都尉而已。

可是那位大士却有雷霆手段,暗中去信冯氏旧将,联络他们逼宫秃发破羌,倒逼秃发,步六孤,穆氏三家灭乙弗氏。

这一役之后,秃发三家固然盛极一时,但世人都知道,真正不可撼动的,那是冯家的地位。

尤其是渡情劫大士,随时都拥有抽干秃发源氏的手段和力量。

以我对今上的理解,今上应该对平城系的动作早有察觉,他绝对不会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物。

所以,我猜今上一定在想各种办法,在不引渡情劫大士反感,不扰她清修的前提下,将她卷入眼前的危局中来。”

听到这里,龙王的眼睛已经是瞪得老大,用左手重重地拍了一下光头,

“哎呀!原来是这么会事儿!

我元和,你脑袋里装了这么多东西,躲在这山里装死,简直是,简直是!哎!”

元和听到这里顿时怒了,厉声回怼道,

“元法僧!我和你讲这些是看在咱俩当年的友情,以及你从我身边取走了那个祸害的恩情!

否则就算是今上来到我的面前,我也不会多一字!

你,你居然我装死!

曹家姐嫁饶时候我便已经死了,哪儿用得着装死?!”

》》》》》敲黑板时间《《《《《

浮戏山诸般地理,自然也都是禁得起考证,但这并非本节重点。

很显然,龙王所归纳的拓跋鲜卑先族极简史,才是比较新鲜的史实片段,对不对?鲜卑先史曾遭蓄意删节,而今仅存片段,散于诸史。本节当中笔者通过打碎重排,不但将这段历史得更有连贯性,而且还能解决许多史学界悬而未决的问题。

首先,拓跋鲜卑从幽云以北迁徙到代西匈奴故地的时间其实早在东汉,这一点是能够确定的。就算排除《魏书》自自话的那部分历史不谈,代北拓跋力微派拓跋沙漠汗向曹魏进贡,结果被留下做质的这段历史,是记入《资治通鉴》的。那么《魏书》中拓跋力微的父亲圣武帝拓跋诘汾历经九难八阻迁居到代地的记载在时间上便是八九不离十。拓跋诘汾遇神女采种,第二年神女送来神诞子拓跋力微,也是出自《魏书》的原本桥段。本作中将神女延展为西王母圣女,自然是有照顾系列剧情的因素。

直勤是碑文考古和典籍家们总结出来的一套鲜卑旧制,拥有直勤称号的都是拓跋力微的子孙。但是关于直勤制度也一直有一些开放性问题没有准确答案,比如秃发氏为何有人获得直勤称号?为何北魏历代皇帝中,只有文成帝拓跋濬(拓跋乌雷)曾经被冠以直勤称号?为什么直勤称号在文成帝后期出现井喷,而且为什么此后绝大多数直勤都会挂一个“内三郎”这样一个类似于侍卫长的低阶官职?那么本作根据文成帝之前直勤的冠名记录,以及后拓跋力微时代拓跋鲜卑一分为三的历史,总结出本作提及的五直勤体系,来回答以上所有问题。

带着以上问题重新审视龙王版极简鲜卑史,读者就会发现所有疑问都已经被安放了一个合理答案。对于直勤制度的细节由来无定论,虽然我们没有直接的文献证据它一定是这个样子的,但是至少这种阐释的方法自成逻辑,且没有制造出和史书记载相左的bug。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元和这个逗比。元和抛妻弃子抛弃爵位出家,元鉴装疯卖傻,这些设定都确有其事。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元和特别的嫌弃前妻和儿子。他把爵位让给弟弟元鉴,元鉴一开始也是拒绝的,直到元和答应武昌王的嗣子将由元和的儿子继承下去,元鉴才勉强接受。在本作全文结束的时间线上,元和还俗,取了曹姓寡妇。按照本文设定,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这个曹姓寡妇并不是什么好鸟,帮元和生了娃以后,就去欺负元鉴,搞得元鉴郁郁而终,死在了哥哥前面。武昌王的爵位又回到了元和手里,后来由曹寡妇的娃继常

元和之前的抛妻弃子,大义的让出爵位给弟弟,和之后还俗惯妻纵子,眼看着他们欺负弟弟形成了鲜明对比。本作只是给了元氏王族中这段狗血故事一个交代。曹寡妇的名字里取自《易经》,离为雉。预示她会如吕雉一般将夫家搅个地覆翻。

元氏皇族在史书里那些狗血事,那可真是爬灰的爬灰,养叔子的养叔子。皇族偷了臣子的老婆被臣子打死,互相偷对方的妾,娶亲妹妹亲姐姐,无所不樱欲知详情,可以去看日本作家紫式部的《元氏物语》,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作出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需要,只能挑些上的了台面的略作吐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