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书,生了反派崽肿么办 > 第三十一章 下雨

第三十一章 下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学毕业生会因为曾经承受过同样的残酷而对中学生心慈手软吗?显然不会!田蓝同志的表现就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了什么叫多年媳妇熬成婆。

学,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这大晚上的,黑灯瞎火又干不了活,你不学习你打扑克吹大牛浪费时间啊。人生匆匆几十载,哪有光阴可浪费。

学习吧,好好学习,学习使人进步。

杜家兄弟一开始还对妈妈留在戈壁滩上当夜校老师心里疙疙瘩瘩的,结果几节课上下来,兄弟俩都改态度了。

不为别的,只为他们妈妈在这里受到了为人师应当得到的尊重。

没有人阴阳怪气地骂妈妈是特务,没有人抓着妈妈的头发把人拉出课堂去批.斗,没有人挥舞皮带抽在妈妈的身上。

他们叫她杜老师,他们认真地听课,乖乖地写作业。

因为本子和笔开销比较大,很多知青还想攒钱给家人寄回去,所以他们又变成小学生了,用石笔在石板上写课堂作业。至于省下来的本子跟笔,得拿来做土木工程课和农学课的知识点。这样将来他们结束新兵连的生活,分散到农场各个地方时,他们还能把这部分实用知识教给更多的人。

关于学习的诸多好处,前人多有论述。比方说学习可以培养兴趣,提高思维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等。

田蓝想加一句,学习使人静心。当你全身心地沉浸在学习和劳动中时,你可以忘却生活的诸多烦恼,看到的全是收获的喜悦。

日月的轮换,四季的更替,反应在生活之上不是伤春感秋和岁月流逝的忧愁,而是新建起来的蔬菜大棚和棚里已经长得丁丁挂挂的黄瓜、西红柿和辣椒。

哈,这都快十一月底了,别说在宁甘农场,就是放眼全国,能有几个地方可以种出黄瓜西红柿来。还有茄子,他们的茄子也长出了长长的紫茄子,又粗又壮,比外面种的那种可厉害多了。

现在大家轮流照看温室和盖新的日光大棚。用小伙伴们的话来说,就是大冷天的盖温室的确够呛,十分考验人。但是只要去温室呼吸下蔬菜制造的新鲜空气,他们就又吸满了能量啦。

不要小看他们土法上马的温室大棚哦,现在他们可是已经拥有两座大棚,第三座大棚也快收尾的人了呢。就这两座大棚,每天可以提供整整一百五十斤新鲜叶菜,脆嫩嫩的蔬菜。不仅可以满足西大滩驻军部队每天都能见到绿菜叶的饮食需求,就是他们自己,偶尔也能在面疙瘩汤里看到点儿切碎的菜叶。

哈,不愧是他们种出来的菜,光是看到菜沫子,就知道有多好吃。

再等等,等到他们第三座大棚盖起来,连他们自己都能保证每个礼拜都能喝上回菜叶鸡蛋汤了。

后面,他们还能盖出更多的蔬菜大棚,到时候,他们每人管理一座大棚。别说是解放军战士了,整个西大滩的牧民和居民都不愁吃不到新鲜菜了哩。

田蓝催促她的小伙伴们:“那就好好加油,快快快,我这边菜秧都育好了。别到时候没地方移栽。过年的时候就大家能不能吃上蔬菜大餐,就看咱们自个儿的了。”

冯祥生他们在前面跑,嘴里大喊大叫:“少来这套,咱们绝对慢不了!”

结果他们迎面碰上了给知青送补给物资的车。大家扒拉着袋子一看,顿时绝望:“怎么又是土豆啊?换个噻,叔,给我们弄点儿高粱米都比土豆强。”

送菜的司务员哭笑不得:“这不是土豆能当菜也能当饭,比高粱米好吃嚒,照顾你们才给的。”

不要!

知青们坚定地拒绝,再吃下去,他们就要变成土豆了。

“不知好歹的小兔崽子。”司务员笑骂,招手示意他们帮忙,“来来来,都拎下来。便宜你们了,今天上面额外给的,咱们宁甘自己养的奶牛挤出来的奶!”

所有人瞬间疯了,知青们“嗷嗷”叫着奔向装奶的大桶。

虽然他们来军垦农场之前,一直幻想着宁甘人拿奶当水喝。但实际上,别说他们,就是老职工,也没见谁喝上牛奶了。牛奶是专供品,只有身体虚弱的病人以及婴幼儿才能凭借证明定量获得牛奶。

啊啊啊,他们终于喝上宁甘农场的牛奶了。

连吃够了土豆的65届知青都纷纷表示,有了牛奶,土豆也不是不能忍受了。

田蓝哭笑不得:“你们这就满足了,等着,中午给你们做好吃的。”

哎哟,这口气大的。600多号人的大锅饭,能做出什么美食啊?

田蓝直接龇牙咧嘴:“呵,到时候你们别吃!”

大锅饭大锅菜,当然跟精细两个字绝缘,但这不代表没有办法想花头。

田蓝和今天轮到炊事班的知青一块儿将土豆放进了清洗机。

所谓的清洗机,其实是一个改装过的废弃油桶,改装成了搅拌机的模样。他们在机器上装了风车,利用戈壁滩呼啸的风带动油桶滚动,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

像什么红薯啊,土豆啊,这样洗过一遍再清洗就容易干净了,还节约用水。

待到土豆洗好,田蓝指挥小伙伴们把他们一块儿放上大锅蒸。

杜老师已经和他们混熟了,见状就笑:“那今天的美餐是蒸土豆还是煮土豆啊?要不,我再切点干辣椒,到时候好让他们拌着吃。”

田蓝摇头,十分遗憾的模样:“磨成胡椒粉还差不多,这个干辣椒还差点儿,算啦,只能做别的了。”

呵呵,听听这口气,知青们都笑着直摇头。她还挑三拣四上了。

能做什么美食啊,摆在他们面前的所有补给不过是土豆、洋葱以及梅干菜,就连大白菜和鸡蛋都吃完了。不然大家还可以熬个白菜汤,炒个洋葱炒鸡蛋,然后就着蒸土豆吃,其实也不错啦。

田蓝却不满足,她要来点儿新鲜的。从冷库里拿过来的鸡蛋液太少,炒不出一份菜没关系,只要意思到了就行。

锅里放水,将水烧沸,然后将打好的鸡蛋液沿着锅沿倒下去。待到蛋液凝固,冒出小泡泡,再给鸡蛋翻身,然后就可以加入切碎的洋葱翻炒了。

等到香味爆出来的时候,她催促剥土豆皮的小伙伴们:“快点快点捣成泥,给我加进去。”

徐文秀急得不得了:“哪有这么快呀?土豆要一个个剥皮呢,你准备让我们剥到猴年马月。”

那怎么办?梅干菜倒是泡好切碎了,要不加进去一块儿炒?

众人尖叫,坚决制止黑暗料理的诞生。别糟蹋吃的。他们宁可喝一滴油花都见不到的梅干菜汤。

田蓝没办法,只好把这当成洋葱炒鸡蛋盛出来。总共就这么两口锅,不放进保温桶里,后面的汤都没办法烧。

徐文秀她们见状都停下了手上的动作,还剥什么土豆皮。待会儿大家回来自己剥皮吃就行了。

田蓝赶紧招呼:“不行不行,快点剥皮,咱们炊事班能不能打出知名度,就看中午这一波了。”

大家莫名其妙,不知道她要闹哪样。连杜老师都笑得厉害:“你要在土豆上雕花吗?”

田蓝叹气:“算啦,条件有,还是朴实地过日子吧。”

红红的炉火在铁锅下跳跃,透出来的光照亮了她煞有介事的脸,引得知青们都笑得东倒西歪。这人,搞得大家好像不知道她刚开始连灶火都不会烧的事实。

田蓝恨恨地放狠话:“等着,到时候保准你们连舌头都吞进肚子里。”

她做的是土豆泥,牛奶土豆泥。将蒸熟去皮的土豆捣碎了,然后用煮玉米碜子粥时的大棒子用力搅拌,一边搅一边往里面倒牛奶,最后还加了点糖精。

跟半个世纪后大家习惯性认为的不一样,这个时代的食品添加剂应用相当普遍。因为原料产量有限,糖是限量供应的物资,所以糖精成了常见的甜味剂。

田蓝一开始也接受不了,时间久了习惯了就还好。条件限制,如何把滋味不咋样的东西做的能糊弄嘴巴,就是门大学问了。

后厨的知青们一开始也不以为然,随着土豆泥和牛奶二度加热,空气中弥漫着又香又甜的味道,一向对土豆无感的他们居然感觉自己口腔变湿润了。

这效果,差不多赶上闻到土豆炖牛肉的香味了吧。

只不过一个咸一个甜。在遍地盐碱,地下水都又苦又咸的大西北,当然是香甜来的更吸引人了。

田蓝舀了几勺子土豆泥放在他们个人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搪瓷缸里,招呼大家道:“尝尝看吧。”

众人将信将疑,拿勺子舀了一口放在嘴里。

徐文秀刚开始还嘀咕了句:“这土豆怎么还放糖啊?”,结果等她舌尖碰到土豆泥,她立刻就变了颜色。妈呀,这是什么味道,好软好滑好细啊。感觉,感觉就像是她下乡之前姆妈给她花高价买过的刚出炉的蛋糕,真的又香又甜。

其他知青也吃得分不开舌头说话,太神奇了,土豆居然也这么好吃?跟香喷喷的点心一样。

田蓝笑嘻嘻道:“怎么样,好吃吧?其实紫薯蒸熟了跟牛奶一拌也特别好吃。”

哎,这一说她都馋了。空间同志,懂否,晚上紫薯牛奶走起。

徐文秀已经三两口就干掉了自己搪瓷缸里的牛奶土豆泥,眼睛都直勾勾的样子,感叹不已:“土豆还能这样吃啊。”

杜老师也尝了一口,高兴地点头肯定:“就是这个味儿。”

薛秀琴跺脚,直接不依了:“杜老师你会做啊,那你以前怎么不做给我们吃。”

杜老师却突然间白了脸,连土豆泥都不吃了。

田蓝在心中叹气,惊弓之鸟说的就是杜老师这样吧。曾经吃过西餐都成了证明她是特务的罪证。其实干部家庭吃西餐的比比皆是,甚至有人从不吃中餐的,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她笑着打岔:“那以前也得有牛奶啊。”

知青们这才恍然大悟,这倒也是。嗐,难怪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食材实在限制了大家的发挥啊。

田蓝赶紧催促他们:“快点吧,要吃午饭了。”

可惜剥土豆皮的确不是简单的食物,尤其是600多号人午餐份量的土豆皮。大部队回来吃饭时,后厨小伙伴还在灶台前忙碌呢。

冯祥生等人就一个劲儿地喊:“怎么回事啊?”

徐文秀他们就嚷嚷回头:“好了,不要吵,先一人一勺子,不能多啊。”

众人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了什么药。然而桶盖一开,浓郁的甜香味扑鼻而来,所有人都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大家自觉自愿,乖乖排队递上自己的搪瓷缸子。

一人一勺土豆泥。

打饭的人还拼命地催促:“尝尝看,当心咬了舌头。”

大部队莫名其妙,拿起勺子舀起奶黄色的土豆泥就往嘴里送。一口进了嘴巴,乖乖,感觉真的不一样哎。这到底是什么东西?难不成部队后勤这么够意思,在他们走后,还偷偷又给他们加了补给?

“土豆,土豆泥!”薛秀琴忍不住喊了起来,“就是咱们天天吃的土豆!”

正在吃的人都发出了“啊”的惊呼。开什么玩笑啊?他们几乎离了土豆开不了饭,什么时候土豆是这个味道了?土豆不都是要么炒要么炖要么蒸的吗?哪有这样的?

牛奶,啊,里面肯定是加了牛奶。他们都吃出奶香味来了。

刚打到土豆泥往嘴里送的知青皱起了眉头,下意识冒了句:“我不喝牛奶的,我宁愿喝豆浆,牛奶有腥味。”

站在他前面的人已经吃完了,正两眼直勾勾地盯着他,瞧这家伙吃完一口又一口,前面的知青终于忍无可忍:“你受不了奶腥味,你还不给我留一口。”

结果这家伙眨巴着大眼睛,满脸无辜:“可这我没吃出来腥味呀,真的是牛奶吗?”

田蓝笑道:“跟土豆都混一起了,还有什么腥味呀?快点快点,打到的人都往前走,别耽误后面的同志吃饭。”

冯祥生不乐意了:“你们也太抠门了吧,我看的真真切切啊,早上给我们送的那么多土豆跟牛奶呢,你们就拿这点糊弄我吗?”

徐文秀直接翻白眼,伸手指着饭桶,嘴巴一努:“这里,土豆,自己剥皮去。就这一桶,我们剥了一上午的皮,哪来得及呀?”

邵明跟在后面嚷嚷:“那同志们我提议呀,我们每人剥几只土豆,然后放一起捣成泥,再做这个牛奶土豆泥,好不好?”

其他人跟着激动起来,纷纷附和。

就郝建设抬头望了眼窗户,只问了一个问题:“做这个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还好,最多半个小时。”

主要是人多分量多,搅拌均匀需要时间。

结果郝建设却摇头,认真地询问同伴们:“我们晚上再吃行吗?我预计差不多等到天黑时可以完成这座大棚。要是再晚半个小时,可能就得等到明天了。”

哇,这个可怕的家伙计算工时已经到了这程度。

那大家还能说什么呢?当然是赶紧抓起土豆,一口土豆一口炒洋葱,再来一勺子梅干菜汤啦。

吃过饭大家二话不说,谁也没耽误时间。除了杜老师留下收拾厨房之外,所有人都回工地干活。

你要问晚饭怎么办?这天黑以后又干不了活,到时候大家一块儿帮忙做呗,剩下的人手白天还能多干点活。

不知道是天冷大家着急,还是有牛奶土豆泥在伸手召唤,给了大家无尽的动力;反正第三座大棚最后一天工那开展的可真是呼呼呼。

天色才有些发灰时,大家就已经顺利收工。

啊,太好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这里出发,祖国大地的戈壁滩上会升起千千万万座大棚。让每一个在戈壁滩上生活的人都不愁吃不上菜啦。

田蓝看着大棚也有些激动,一座接着一座,这里的生活真是越来越美好了,每一天都能够看到欣欣向荣的希望。

她伸手招呼大家:“走走走,我们回去剥土豆皮吧,明天来把菜苗都移栽了。等到过年的时候,说不定我们还能给团部农场送年礼呢!”

薛秀琴立刻高兴地喊:“那我们到时候是不是回去过年啊?我们要不要先把节目排好了?”

田蓝一时语塞,哎哟,瞧我这张嘴啊,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她一本正经道:“先不着急这个,等进腊月天更冷再说。”

她无所畏惧,因为她记得好像就是从1967年开始,春节假期被取消了,所有人都不敢公开过节。更别说让他们花上几天几夜的功夫跑去农场了。

她抬起手,催促众人:“走走走,我们今天快点儿,晚上还有课呢。”

初中生们发出哀嚎,完蛋了,杜老师先前就说了,今晚会给他们做随堂小测验。

高中生们看着小孩子愁眉苦脸的模样,顿时有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欣慰感。然而他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因为田蓝这个坏人皮笑肉不笑,一本正经道:“今天我的课大家认真点啊,我会随时点人回答问题的。”

苍天啊,大学里头最不受欢迎的老师就是这种搞突然袭击的角色。

这个家伙真是怎么讨厌怎么来。

好在还有美味的牛奶土豆泥安抚大家受伤的心情。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咳咳,最重要的是杜老师已经把土豆给蒸好了。

杜家兄弟心疼母亲,小声抱怨道:“我们回来弄就好了,晚上也不急这点时间。”

杜老师却笑:“反正我也没什么事,不麻烦的,这个清洗机很好用,里面的水一点儿也不浪费。”

当然不能浪费了,这些水过滤之后,还要去配营养液呢。

对,在极度缺水的戈壁滩,他们就是如此的丧心病狂。

田蓝招呼大家:“剥好的土豆都给我挨个过来到砧板上压一下,然后放进桶里。”

这回她没自己动手搅拌土豆泥,而是派了男生干重体力活。

冯祥生一边干活一边呲牙咧嘴,还在吩咐杜忠江:“看到了啊,准备上,好歹给弄个搅拌机来呀,不然得搅拌到什么时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