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10%的事情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可以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费斯汀格法则(festinger rule)
贵州山区留守儿童的丁满,是家里四兄妹里的大哥。有个外出打工的父亲,还有“跟别人跑了”的母亲,爷爷奶奶早已去世,外公外婆“即使从门口经过也不会进去看望孩子”。
孩子他爸在外面打工赚的也不多,孩子他妈别人‘跑了’,从来没管过孩子。
不过这也没啥见怪的,夫妻两在外面打工时好上了,生了孩子送回老家来,一看村子里这种条件就不愿意继续过了。一个村子,43个留守儿童的妈妈“跑了”,丁满家也不过是43分之一。
那年,丁满9岁,就背负上照顾3个弟妹的使命。放学走一个小时的山路、还要像杂技演员一样爬一小段跨桥的锁链。回到家,一听见小弟弟在哭,他就扔下书包把弟弟背在背上抱抱哄哄。比起复习功课和做作业,他更重要的任务是烧柴、做饭,给3岁的四弟换尿布、帮5岁的三妹擦鼻涕,还要有7岁的二弟可以搭把手,洗衣服、收拾房间,不然他可能会因为过度劳累而得了“幼儿早熟抑郁症”。
亏得村头的一亩三分地,让他们还有点收成,虽然平时伙食就是稀饭和盐巴。不过比起其他在街头流浪的小伙伴来说,已经好多了。
偶尔过来串门关心一下他们死活的邻居,和他说起爸妈,丁满总是瞪着大眼睛一脸的漠然。他不记得爸妈最近一次回来是什么时候。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话,平时跟父母也联系不上。
在这个几乎无人问津的偏远一隅,计划生育什么的,都是扯淡。不要说二胎了,生个足球队也没人管你,只要你养得活。可惜,事实往往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
孩子养不活,总要有人管吧。因此也苦了政府的一众干部们。他们的小镇总共有1620名留守儿童,108名镇干部和84名村干部,平均下来每人要负责11名留守儿童。镇长周东自己也承担了定向帮扶两户留守儿童家庭的任务,9月末的周日,忙完镇上的其他工作,去隔壁村里一户留守儿童家家访的途中,然后一家访,就变成了“治水的大禹”,隔三差五回不了家,只得苦笑自己儿子也成了留守儿童。
不过一般说来,家访也就是工作人员过来“聊一句、拍个照、交个差”,并不会有不实际的“送钱、管饱”的美事。
不过,这也不好怪他们。毕竟村支书每月工资是1200元。其他村干部大概是800元。政府对村里留守儿童工作的支持,基本上体现在项目和对户的救助上,比如建寄宿学校、发展养殖产业等,并没有给村干部相关工作经费。
所以,带乌纱帽的也没有余粮,丁满年纪虽小,还是懂的。他懂,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对自己好,就算是父母也不欠自己什么,如果被施恩了,应该感恩,万一没有任何获得,也不应该抱怨,每一个人生下来都必须靠自己。
于是,丁满兄妹和其他同村的留守小伙伴一样,每天该放牛的放牛、该种庄稼的种庄稼、该做饭的做饭,一个人做起了弟妹和自己的监护人。
丁满以为他会一直这样放牛、种庄稼、做饭、照顾弟妹直到老死在村子里,直到12岁那年的春节。
那年庄稼歉收,紧巴巴的冬天已经没米下锅了。除夕,丁满想让弟妹吃顿饱的,于是兄妹四个到镇上街头觅食。
还记得,到卖土豆的流动小摊前,四弟看着土豆直流口水,向女摊主央求道,“孃孃,快点整碗土豆给我吃,我太饿了!”。等不及对方盛,小弟就用竹签急急地在滚烫的油锅里戳土豆往嘴里塞,一口气吃了四五个小土豆。那个烫嘴的模样,到现在他还记得清楚。
那晚,天黑路冷,他们决定在镇上留宿一宿,找来找去,也只找到一处拆迁工地旁边的垃圾箱可以窝一个晚上。
寒风凛冽,为了取暖,他们找来一些柴火,在垃圾箱里点起了火堆,四个人拍着好久没有胀起的饱肚皮,有说有笑地谈着土豆的美味与咸淡,然后晕乎乎地睡去。
梦中,丁满似乎看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笑着教他用柴火来实现所有的愿望,比如让弟妹吃到饱的白米饭、比如一张舒适的软床、比如变得平坦无比的上学山路、又比如带着微笑和一大堆礼物回来的父亲母亲……
但梦就是梦,第二天,当丁满头痛欲裂的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的病房中,他的愿望一个都没有实现,反而失去了三个最亲的弟弟妹妹。
没错,垃圾箱里取暖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只有年龄最长、身体最结实的他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