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邂逅在四月 > 第十七章 向死而生

第十七章 向死而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单纯理解“向死而生”这个词,其意思是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更积极地生活。向死而生,也可以形容勇气和一种不惧生死、直面挫折和困难的不屈精神。

蔡礼旭老师说,一个人内心为什么会空虚?为什么没有安全感?为什么占有欲会很强?那都是因为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从小就有恐惧感、有不安全感,等长大一点,跟人相处,他就很有占有欲,很贪心。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多宽恕他,爱护他。只要得到了足够的爱,那他的内心就会很充盈,不会空虚。我们常常懂得包容宽恕,给予他人温暖和安慰,自己也能得到快乐和爱。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用爱来对别人,将来别人也一定用爱来回报你;你用自己的金钱、智慧,时间,耐心,精力等去帮助别人,付出你的福报,将来得到的将是更大的福报。这是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如果处处看人不顺眼,不愿对他人付出关爱,那自己也会过的孤助无援。

我就是这样一个极度缺爱的人,所以我有那么多的恐惧、不安定,内心的孤独无法填满,想得到爱,想抓住爱,想占有别人,一旦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愤恨失落。我知道我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但我不能说我是不正常的。我只是对爱过于渴求,像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就拼命地希望它能救我,目光都定格在这根小小的稻草上。

小时候我对爱也是极度渴求的,虽然我没有那种嫉妒的情绪,可能我妈妈足够溺爱我,我不担心其他人会夺走这份爱。但记忆深刻的是,我小学七八岁时跟妈妈同睡一床,我对爱的态度也是极其嚣张而任性的,也许我有足够的信心触碰妈妈的底线让她做出让步。我必须要求妈妈把脸面向我,才能让我感觉到她是爱我的。如果她背对着我,我就会用脚踢她,当然孩子的力气是弱小的。我只是用这样一种行动来让妈妈重视我,宠爱我。后来我是彻底的失去了这份弥足珍贵、独一无二的爱,我退回到一种无人过问、冷暖自知的状态。这样过了很多年又很多年,我已经淡忘了被爱的滋味,但记忆深处仍然储存着很遥远模糊但能回想起来的最初对爱的印象。

也许我会对陌生人给的一个微笑都能温暖良久,对亲人的一句叮咛而心生感动眼噙泪花,对小花小草小鱼小鸟都有一份怜悯和疼惜,对人世间的离愁别恨都怀着深深的不舍和感慨。我会从我接触的事物中感受爱与被爱,就像我的小兔子,只要我靠近它,他就会依恋的向我伸着脖子,一动不动地闭上它的眼睛,让我抚摸它的头。它对我足够信任,相信我会善待它。虽然它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全程都很静默,但又似乎在认真倾听和感受我对它无限的宠爱和怜惜,它虽然是动物,但还是能体会到我对它倾注的那份疼爱吧!

我想,如果我要从事一份工作,应该不会看重它的收入,而是它能否让我向他人付出爱。我并不在意是否体面,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最清楚我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怎么样才会让我心生欢喜和有意义。应该是照顾老人吧!父母的早逝让我无法体会孝顺带给我的满足和快乐,也无法感受他们儿孙承欢膝下的舐犊情深和天伦之乐。所以我对老人都有一种亲切感,特别是从慈眉善目的老人身上仿佛能看到我自己父母的影子,我把对父母的爱投注到其他老人的身上,油然而生一种想要跟他们建立某种亲密关系的想法。而老年人跟儿童是两种截然不同,两个相反方向的人群。大家可能觉得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对他自然百般呵护和照顾,一把屎一把尿都会毫无怨言心甘如饴的捧在手心如获至宝。这是世间人世俗没有长远眼光的看法。我们看重生而看轻死,其实死比生更重要。儿女随着与父母的因缘而生,来到这个世上体会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的常态,没有人能逃脱此过程之外。这一生我们足够努力,也不过几十年的光景。那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应该是为了酬偿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有就是提升自身的灵性,也就是品德修养的提升。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是佛教的义理。财富,各种外在让我们汲汲营营,经营一生的关系和利益在我们离开人世那天都带不走,唯有我们做过的所有行为思想,即我们的身体造作的行为,嘴巴说过的话,有过的动机,都会一点一滴伴随我们的灵魂带入下一个轮回。我们的灵魂不会随着今生的死亡而结束,而是会生生不息像时间的洪流一样一刻不停地奔赴下一世的因缘。所以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我们只是人生的过客,我们这副心肠面貌是前世带来的,也是不能长久的,我们只是依附在这副皮囊里生活修行,来暂时寄存我们的灵魂,当然也会造作很多的罪业。但我们现在明白了生死的意义,就不会再让自己错下去,而是理性的正确的看待生命和言行。所以我说死比生更重要,怎么死决定了你下一世的生,这一世你过得再风光再得意也不能决定你来生的好坏,而是由你的善心善行决定你的来世。人生苦不可怕,苦才会反省自己的言行,活得谨慎而小心,不会造作而堕落灵性,下一世灵性会越来越提升,智慧也会越来越高,不会愚痴。所谓吃苦了苦,享福消福。随遇而安,乐天知命是我们要遵循的态度。

正因为老年人会充满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的贪恋,更应该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知道暮年更应该珍惜时间,放下万缘,对佛菩萨生起信仰和皈依,不再恐惧死亡,对死要像对生一样抱起希望和信心,死只是人生必经的过程,是我们灵魂超脱的机会,明白道理了就会坦然面对死亡,这应该是我愿意去从事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而世俗的观念是不彻底不圆满不精进的。

我赘述了这么多,希望你理解我的真意,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是你我都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理性的看待它,正确的规范我们的思想行为尤其重要,你我都要共勉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