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小说 >第三种悬疑 > 第6章他在撒谎

第6章他在撒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警方决定暂时扣押杨旭,自行驱车前往其上班地,舟山县一家纺织厂。

在纺织厂负责人的介绍下,警方对杨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杨旭不从事纺织工作,主要负责修理纺织机,以及公司水电等事宜,做的事比较杂,闲暇时间比较多。

如此说来,他还真有充分的作案时间。

当问起有没有人在9号看到过他时,只有门卫保安表示看到过。

“大概下午两点左右,我看他出门了,还特意打扮过,当时我还调侃他,问他是不是约会去了。”保安老头回忆说。

“那他有没有说去哪里?”警员马上追问道。

保安摇摇头,说:“没有,他只是对我笑了笑然后就出门了。”

“什么时候回来的?”警员问。

“连续两天没回来,期间机器故障,主管到处找不到他人,还以为他直接走人不干了呢,有不少人是这样的,我们这又不压工资,每月9号准时发工资。”保安道。

纺织厂不大,却绝对算良心企业了。

保安接着又感到奇怪的补充了一句:“后面他又回来了,按理说无缘无故旷工,早该把他开除了才是,结果不但没开除他,还给他分配了单间。”

纺织厂除了主管级别的人,其他员工住的都是公共宿舍,按理说杨旭是不可能有这种待遇的。

警员们一听,也觉得事有蹊跷,难不成这事跟其妻子遇害有什么联系?

警员们再次找来公司负责人。

“嗨,杨旭这小子,可能是上辈子做了太多好人好事了,我们老板的女儿看上他了。”主管有点嫉妒,但更多的是羡慕。

至此,警方更加坚定,凶手就是贼喊抓贼的杨旭无疑了。

“杨旭在外面还有其他住所吗?”探员问,探方是想尽快找到小女孩,显然杨旭不可能把女儿藏在工厂里。

主管含糊不清道:“应该没有吧,有,那应该就是在老板家了。”

警员们迅速把这边的情况汇报回局里,让同事赶紧突审杨旭,而他们则去找厂房老板找答案。

就这样的形势而言,警方预感到案件马上就要水落石出了,但两边同时一排查发现,原来从头到尾不过误会一场。

纺织厂老板女儿看上杨旭不假,杨旭长得不错,而且很勤奋。

不仅其女儿看上了杨旭,老板自己也看上了杨旭的勤奋,是个可塑之才,用老板的话说,他原来也是个穷打工仔,只要肯干,必能成才,学历和背景在他看来没有也罢,毕竟他之前也没这些。

加上女儿看中他,老板是打心眼里想培养他成为接班人的,即便知道杨旭有妻女,但父女俩并不介意。

老板的女儿程文娇表示,杨旭太辛苦了,除了忙公司的事,他还买了辆电瓶车在外打散工,给人拉货。

她问过杨旭干嘛那么拼,杨旭说为了老婆和女儿,想在老家县城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由此,她对杨旭的好感越来越浓烈,杨旭经常在她逛街的那个路口等货,她就常去跟他聊天。

杨旭觉得,身为大小姐的她没有架子,没有看不起他,也就拿她当朋友,吐露了不少心声。

得知杨旭被老丈人瞧不起,程文娇很是气不过,这么好的男人,他们家竟然不懂珍惜。

于是,她主动追求起了杨旭,并获得老板爹的鼎力支持。

杨旭这边也承认这一点。

杨旭说:“一点不动心那是假的,作为男人,经常被老丈人那样训斥,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所以,9号那天,他其实是妥协了,接受了程文娇的邀约,跟他去吃饭,饭桌上,程文娇给出的条件真的很难让我拒绝,她还答应,会给我妻女一笔分手费,让他们母女俩一辈子不愁吃穿。”

“可我还是没答应,当然也没拒绝。”

“后来,她让我跟她去旅游两天,好好想想,我们去觉云山玩了两天,我哪儿有心情玩,最终我还是放不下妻子和女儿,拒绝了程文娇。”

讲述完他跟程文娇之间的事,他总结道:“所以警官,我妻子真不是我杀的,我也真没接到我妻子和女儿要来找我的消息,你们别再怀疑我了,赶紧去抓真凶,救出我女儿,求你们了。”

杨旭跟程文娇描述的基本一致,通过调查,他们吃过饭的那家酒店工作人员,以及觉云山旅游区门前,民宿登记,都可以证实,他们没有撒谎。

也就是说,杨旭根本没有作案时间。

至于杨旭为何没有接到通知,警员通过再次询问郭父才搞清楚整件事情的始末。

原来,郭父在送女儿上车后,回家打电话打的是纺织厂门卫室的电话,由于郭父不想跟杨旭通话,只让门卫去传达。

而纺织厂门卫室的电话,也确实是专门供应给员工们的家属联系的。

门卫老头,也就是一开始积极给警方提供线索的门卫保安,他是个酒鬼,因为喝了酒,睡了一觉,把这事给忘了。

当警员再次问起,他才尴尬的一笑:“哦,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前些天晚上10点左右,我都准备关公司大门睡觉了,接到个电话,是杨旭的老丈人打来的,让我通知杨旭第二天去接他老婆和女儿,我琢磨着,第二天再跟他说,喝了酒,睡意很重,可第二天全给忘了,你们要是不提醒,我现在都还记不起来。”

线索再次中断,警员们却不敢气馁,重新对凶进行剖析,既然不是熟人作案,那这个凶手多半是个惯犯。

否则,不可能把郭紫萱母女俩从火车站骗至到荒郊野外去。

如果是惯犯,那很大可能之前被警方处理打击过,也就是说,有案底。

就在警员们给出这个新定论时,技术鉴定部门有了新的发现。

通过细心检查,技术人员在死者的行李箱上提取到了多个凶手的指纹。

选取最清晰的一个,警员们赶紧拿到内部系统做对比,期待着能从内部系统中揪出凶手。

其实指纹对比并不像大家所了解的那样,放到内部系统自动检测就立马能得出最终结果。

即便是现如今,华国高科技飞速发展到这种地步,电脑也只能给出多个相似度较高的指纹。

最终确定究竟是哪个指纹,那还得专业的警员通过肉眼和显微镜来仔仔细细的对比。

更何况是在那个落后的年代。

夜以继日,整整经过长达一个星期的指纹鉴定对比,结果却不尽人意,很遗憾的,并没有在内部系统找到相同的指纹。

难道,凶手是初犯?

时间就是生命,转眼半个月过去了,小女孩还在凶手手里,生死未卜,而警方又无从可查,这让每位参与此案的警员百般不是滋味。

而就在警员们束手无策,百感交集的时候,探方又接到了一起妇女被奸杀于野外的案件。

更让警方感到震惊的是,案发地点竟然在郭紫萱遇害的同一片玉米地,距离郭紫萱遇害不足百米的距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