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废墟 > 第八十三章 救灾方案(四)

第八十三章 救灾方案(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还有一个疑问,就是怎样能像秦川说的那样,把江浙商人手里的物资给逼到受灾地区去,投入到灾后重建呢,秦川还没有说具体的方式,这也是在座都想弄明白的。

老蒋是个受中国传统程朱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人,在经济思维上还被这种落后的思维所禁锢,总认为天下的财富是有限的的,有一个定数的。一群人拿的多了,另一群人就会拿的少了。所以秦川所谓的双赢计划,他本人还没有想的太明白。这会儿,他见秦川停了下来,不由得催促道:

“还有你说的那个‘双赢’的方法,具体说说你的想法,怎样做到双赢?”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包括睿智如蒋方震这类的人杰,也急着听下文。

“从经济方面来说,这次水灾极大地摧毁了国家的粮食、物资资源的生产能力,肯定会造成短期内市场上的物价上涨,这是必然会发生的。就我所知,就连国际粮价都在上涨。美国芝加哥粮油期货市场上,一蒲式耳小麦的三个月后的交割价格,已经由年初的0.5美元,上涨到1.11美元。国内就更不用说了,江南非灾区的粮价,也已经从年初每担2.5银元,上涨到今天的8——9个银元每担,足足涨了三倍还多。

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粮商惜售,囤积居奇,以期获得更高的卖粮收益。至于灾区,我虽然不了解现在的粮价,但我估计这个价格只高不低。”

老蒋作为现任的行政院长,国家行政首脑,他是知道这些数字的。他朝秦川点点头,表示承认秦川的说法。何应钦可是军队的代表,现在军队中将军粮私自出售的价格可是比去年高了不止一倍。这些军粮都是通过征税方式在民间征收的,但私自趁灾年高价出售军粮的军中蠹虫大有人在,他是知情的,也隐瞒着没有上报,今年的出售价格比去年整整高出几倍还多。他偷眼看看老蒋,见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秦川的身上,这才放下心来。

“刚才我说了”秦川提高了一些声调,严肃地说道:

“我手中的进口粮食,分为两个部分投放到赈灾市场。第一部分,投向江南主要的产粮区,只以灾前一倍的价格投放市场,把现在高企的粮价给打下来,破了这些商人囤积居奇的好梦。

因为他们收购成本也很高的原因,想要保本或者盈利,就只能运到灾区发售。这样,在我们完成赈灾后,灾区重建的时候,江南运过去的粮食,就能供应市场,使两批粮食之间无缝衔接起来,不致于出现断档。试想一下,大量的江南囤粮一旦运进了灾区,灾区的粮价必然应声下落,起码不会高的像现在这么离谱。

诸位可能担心,那些囤积居奇的奸商可以出资把我的平价粮食抢购起来,再次囤积,以待今后谋取厚利。但我有了售粮的资金,一旦江南的粮价没有降到我定的价格,我还可以再次大量进口,继续向这里的市场投放,直至把粮价打下来为止,那他们手里高价收购的粮食,还是只有卖到灾区这一条路可走。”

秦川这是故意放风出来,谁能知道,这屋里的参会者,包括老将在内,背后没有与这些粮商有勾结呢,不如趁机放个话出来,表明他有足够的能力供应市场,直到价格让他满意为止,免得有人想打再次囤积惜售,哄抬价格的主意。

“刚才我说过,这场水灾也使得除粮食以外大部分物资都在涨价,根源就是市场上的供应力减少和需求的瞬间放大。我们既然在灾区维持这些物资的高价表现,就能像一个真空的地带,把救灾和重建所需的物资虹吸到这里。

由于没有详实的数据统计分析,这些厂商并不知道到什么时候,这些物资会达到供需平衡,不断涌入的物资早晚会使这里的市场达到平衡、饱和、甚至过剩,那么我们就会看到物价重新回到正常的水平,灾区重建工作得到了丰沛的物资支持。 这就是我的价格策略,就是为了造成价格的虹吸效应,利用商人趋利的心理,来调动物资流向灾区,为政府省却了这一堆的麻烦事。实际上我根本就不相信现在低效的地方政府能够承担这种繁杂的物资调度。

我还计划将一部分粮食,握在手中,一是作为作为储备应急,保持对灾区市场的价格压力,如果价格实在高的离谱,我也会出手平抑价格。另外就是供应迁徙的灾民和协助救灾的部队和其他组织人员的,保证灾民在接受赈济,或者在生计转型过程中的全部粮食需求。

但这些外迁的灾民必须通过劳动来获得食物,这就是中国古代就在用的‘以工代赈’方式。我们将通过有组织的方式,让他们进行开放区基本设施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多国银团的‘远东开放区建设基金’中报销这部分粮食开支和建设费用。

关于这一点,我有信心说服‘基金管理委员会’接受。那对于这部分粮食的定价,各位是不是希望我报的越高越好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