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南宋匹夫 > 第二二五章 从军(一)

第二二五章 从军(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到了现在,他们再一次面临到粮草短缺的问题。强征强取,以他们现在的身份且不说合不合适,恐怕在老百姓手中也榨不出这么一大批的粮草来,而且不是长久之计。

他们没有联系朝廷的绿色通道,向朝廷要粮的路子怎么看都是行不通的,于是乎,仅仅是这个问题,便让他们近两万人的军队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地步。

正是人心惶惶之际,陈玉案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既然杨幺部的将士,能够以‘耕陆水战’的方法,养战官军,立于不败之地,那为何我们不能用他们的方法呢?”

这番话传到魏十三耳中后,当即便给他派了一队人马,负责勘察地形,寻找适合耕种的地方,正好这个时候正值春收秋耕的季节,另外,说起这个,他忽然也想起,当初在雩都中。

魏十三便留了一部分的人,照看当地的农作,当初的赵继祖深知粮草于军队的重要性,在占领了赣东地区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命令当地的百姓,每家每户都要耕作,然后将粮食上缴到他们的粮仓中。

若不然,以他们的实力,也不可能发展得如此之快,如此,岂不是说,两地都要一大正等待收割的田地?

想到这处,魏十三觉得,他们活下来了,起码燃眉之急应该可以渡过去了,若是陈玉案能找到合适的耕作之地,那就算是与对方打持久战,也不至于陷入被动。

便是如此,这支急匆匆行来的韩家军,在生死攸关的重要关头,并未第一时间,选择与杨幺部火拼,而是非常理智地选择了兵分两路。

一路果断往赣南、赣东一带去,厚着脸皮,逐家逐户去要粮,大概是因为先前匪情已经被平定,百姓们不至于完全流失,还呈现出死灰复燃般的生机,这一操作要来的粮草还真不少。

第二路,则是放下手上的刀枪剑戟,褪去身上的衣衫皮甲,在陈玉案找到的大片耕地中,忙活起了春秋与秋耕的事情。

这样的操作,持续了一个月有余的时间,他们手下这支,本要在温饱线上挣扎的韩家军,竟然重新焕发了新的光芒,活过来了。

军营中。

“面对我们现在的处境,众位有什么良策,可以尝试兵败那杨幺的?”魏十三将赵若楠,宋青、陈玉案、言雀、施种道、梁坤叫到了营中,商讨关于如此对付杨幺的问题。

众人闻言当即陷入沉思。

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事实上,宋廷并非第一次派人前来围剿这杨幺部了,这些人,虽然不敢说每个都是子午良将,但肯定不会每个人都是草包。

改用的办法,寻常的不寻常的,他们几乎都用过了。

而且,这杨幺明显比性格冲动,头脑简单的曹成要老练得多,他知晓只要自己坚持防守,不贸然进攻,官军就无法左右得了他们,所以才会如此有底气一直不转移。

魏十三对于眼前的这种情况,也是十分的头痛,尽管他们现在解决了粮草的问题,但现在又多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摆在他面前。

没有水军。

敌人擅长水战,他们这些人,只有当初魏十三要马夫人坚持训练的一队水军,但万安河现在人都不知道去了哪处,那一队的水军,死死伤伤,也所剩不多。

就算是勉强能够组成一支二百来人的队伍,他们也可以选出擅长水性的兵卒进行加练,但没有战船这个问题,算是给了他们迎头一棒。

难道还要回到赣州地区,借几条船过来?

越是想到这些问题,魏十三便感觉头痛欲裂,他们匆忙来战杨幺,没有事前做好对敌人的调查,敌我战力的分析等相关问题的弊端,再一次被无限放大。

种种困难之下,魏十三最终也释怀了。

反正现在他们已经种下秋稻,暂时没有温饱问题,那一切便从零开始准备好了,在破敌计划商讨不成后,魏十三当即跟赵若楠沟通了现在的情况。

接着,赵若楠便下令,在各军之中,抽调擅长水性之人,负责专门训练水上战斗的方式,驾驶船只的技术,以及船队战术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另一方面,迅速派兵往上犹城处,将他们先前请回城中的工匠,全部带到这边的战场来,临时打造战船,水上作战的兵器等重要物资。

时间便在这种琐碎而驳杂的事情中流逝。

领了魏十三的银票,分离长达三个多月时间的,周奎轩、杨成两人,从黔地回来了,他们幸不辱命,带走了三千余人,带回来了近五千匹贵阳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