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武大郎反转人生 > 第83章 议招安

第83章 议招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侯蒙回归东京,这厮鸡贼,知道就这么一份协议拿出去,朝廷非炸锅不可,那些御史言官就是搅屎棍,甭管火是否烧到屁股了,他们也能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反对这件事,所以,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更要选好时机。否则不但成不了事,反而会连累自己。

这件事唯一的转机就在海上之盟,金国已经和辽国展开大战,金国急需大宋这个外援分化辽国的兵力,为此不惜承诺打败辽国后,交还燕云十六州给大宋。

燕云十六州!这根本就是整个大宋王朝都无法推却的诱惑。燕云十六州,对于大宋的国防太重要了,正是因为失去了这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大宋一直被北方的辽国压着打,燕云十六州居高临下,钳制出塞的锁钥地势。以至于宋太宗当年驾崩,留下遗诏:收复燕云者,封王。可想而知,整个大宋对燕云究竟有多么渴望!

所以,大宋急需出兵北伐,问题就来了:王庆怎么办?田虎怎么办?梁山怎么办?大军都调走了,腹地空虚,这些反贼闹腾起来怎么办?

侯蒙可以笃定朝廷根本就没有时间消灭所有的反贼,等到了必须解决问题的时候,侯蒙再抛出方案,阻力就会小得多,谁不服?那就拜托你拿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没有?那就听我的吧!

这就是侯蒙的算盘,很有操作性。

与此同时,童贯大军班师回朝,上至军官,下至小兵,个个都兴高采烈,他们还以为回去了就能享受一下胜利的果实。

只有童贯消息灵通,才知道就算是回去了东京,也歇息不下来,还有大批的反贼等着自己消灭呢,就算打完了反贼,又要远征辽国,这支军队注定要血战连连,最后能活下来的还不知道能剩下几个。

其实从京城出发时的精锐禁军已经阵亡了不少,现在之所以好保持齐装满员,是因为吸收了不少方腊的降卒精锐。否则哪来的这么多士兵?

方腊被生擒活捉,童贯也惧怕他超高的武功,更害怕路上有人劫囚,索性把他的手筋脚筋全部挑断,塞进了囚车里,派高手轮流看守。

明教残存的几个高手躲在杭州城里苦苦坚持,直到童贯大军开拔,这才出城尾随在后,准备伺机营救方腊。可惜童贯十几万大军随行,在童贯的无边权力下,身边的高手层出不穷,几人辛苦了不少时间,却根本就找不到机会。童贯对方腊的安全也十分重视,毕竟方腊可是皇帝亲口索要的钦犯,皇帝要在全天下人的面前,公开凌迟这个反贼,以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

因此,童贯尽管知道有高手环伺附近,也没有舍得拿方腊做诱饵,反而十分保守,严防死守,王寅等人狗咬刺猬,无处下嘴,只能眼睁睁看着方腊一步一步的接近东京,却毫无办法营救。

随着童贯临近东京,朝廷对下一步的用兵方向也开始了大讨论,没办法,大宋天下快成筛子了,处处都是窟窿,有能力补窟窿的人却只有一个,童贯现在的声望简直就是大宋的救世主,独一无二。

种师道原本也被寄予厚望,可惜却在河北迟迟打不开局面,和田虎打成了拉锯战,让满朝文武乃至皇帝都大失所望,现在和童贯比声望,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种师道典型的是被局势拖累,更摊上了从京城来的一帮猪队友禁军,能保持不败已经是侥幸了。正应了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种事在军队太寻常了,有时候是将军无能累死三军,有的时候却是将军被窝囊废军队拖累,影响战绩。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大明朝的不败战神戚继光刚刚统领兵马对倭寇作战的时候,便被他手下的卫所士兵坑的欲仙欲死,戚将军正激情满满的准备大杀四方呢,结果手下的士兵招呼都不打,全撒脚丫子跑了。只剩下他自己独自像个傻子在风中凌乱。所以,将军再牛,没有好士兵,白瞎!

种师道大好名声,差不多全让这些不省心的猪队友败坏得差不多了。现在别说和童贯相提并论了,恐怕比起童贯的如日方中,差距快有八道街那么远了。

皇帝已经急眼了!

金国一日三催,拼了命的催促大宋出兵,问题是大宋拿什么出兵?田虎的气焰虽然被打压下去了,可是王庆呢?这厮的实力比起田虎只强不弱,皇帝更害怕万一朝廷进攻王庆折损兵马过多,就算是胜了,也是惨胜,还有能力去辽国吗?

皇帝已经急得把自己的脑袋快挠秃噜皮了!

正在这时,侯蒙觉得自己出手的时机到了。

这厮联系了慕容家,声称有办法稳住梁山,让朝廷可以心无旁骛的消灭王庆。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虽然不是自己想要的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但是能解决一点也已经不错了,比起满朝文武像乌鸦一样天天就知道吵架,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病急乱投医,皇帝毫不犹豫就接见侯蒙,差点把这个老家伙高兴的范进中举。实在是这厮混的有点凄惨,起起伏伏,始终就是混不进核心圈子,如今机会难得,自然要好好准备了。争取来一个一鸣惊人。

很快,皇帝就在御书房召见,侯蒙暗自得意,这已经是难得的待遇了。除了几个亲信宠臣,寻常的大臣可没有福分进入皇帝的这个私密空间,就凭今天侯蒙的待遇,侯蒙之名也能狠狠的刷一波热搜了。进过御书房,和皇帝君前奏对,自己也算是风光过了。

皇帝十分猴急,见到侯蒙,已经丝毫没有心情展现自己的帝王风度,开口就问道:

”卿家说有良策?不知计将安出?卿家可详细道来,只要于朝廷有利,朕不吝高官厚禄!“

敞亮!侯蒙差点给皇帝唱赞歌了,谁眼瞎了说皇帝是昏君?这不是挺通情达理的吗?

于是侯蒙也不敢扯闲篇,吊皇帝的胃口。壮着胆子问道:”臣斗胆问陛下,您是否忧心田虎、王庆、梁山贼势太众,童枢密使孤掌难鸣?折损兵马过多,然后影响伐辽?进而影响夺回燕云十六州?“

皇帝面无表情,这基本上就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问什么问?

侯蒙直接说到:”臣以为,朝廷完全可以对几股势力分而治之,只要能够保证童枢密使走后,我大宋腹地不至于继续糜烂就可以了,等大军凯旋归来,陛下腾出了手,想灭了谁,就灭了谁!“

这就有点意思了!皇帝一下子被吊起了胃口,只听出了”分而治之“几个字,至于怎么个分而治之,太笼统了。于是皇帝满脸笑容吩咐道:

”爱卿且详细说说,如何分而治之?“

侯蒙心下狂喜,却依旧面似平湖,恭恭敬敬对皇帝说道:

”陛下,方腊已灭,剩余田虎、王庆、梁山三股山贼继续为祸,臣以为,眼下再也没有比伐辽夺回燕云十六州更重要的事了,朝廷所有的行动方针都应该围绕这个宗旨执行。因此以往的行事方法需要暂时变通,例如,针对王庆,朝廷必须集结大军行雷霆手段,坚决予以消灭。如果谋划得当,完全可以做到速胜。针对梁山这种威胁性不太明显的山贼,可以虚与委蛇暂时招安,目的只是稳住他们,让他们不至于在伐辽期间闹出动静。待到大军回返,陛下挟收复燕云的煌煌大势,那些跳梁小丑何足挂齿?“

”所以,臣的计划就是稳住梁山,灭了王庆。至于田虎,他的地盘接近辽国、西夏边境,我大军集结北地,如果和种师道合兵一处,轻松的可以一举覆灭他。所以看似朝廷四处皆敌,其实只要能解决了王庆,全盘皆活。“

”以上就是臣的浅见,请陛下谏纳。“

侯蒙说完,皇帝已经喜形于色,有道理啊!看着一团乱麻,经过分析,咋就这么简单呢?很有可行性啊!稳住梁山?可以办到,没难度!合兵一处,灭了田虎,也可行!只有这速灭王庆?有可能吗?

皇帝问道:”卿家觉得朝廷能够速灭王庆?“

侯蒙对答如流道:”启奏陛下,行军打仗臣是外行,一窍不通,但是臣知道一个道理,山贼行事,随心所欲,他们看似封了一大堆的丞相将军,却丝毫没有尊敬文人的行径,王庆占据八州之地,却治理的一塌糊涂,民心不附。这样的政权根本就是一盘散沙,陛下别忘了,方腊是怎么一夜之间倾覆的?只要朝廷谋划得当,童枢密使用兵入神,自然能一举收复失地!“

皇帝心花怒放,越看这个侯蒙越顺眼,御书房内顿时气氛轻松了几分。皇帝笑眯眯的问道:

”卿家出使梁山,详情如何?“

说到戏肉了,能不能成,就在这一刻了。

侯蒙尽量让自己情绪稳定,说道:”臣已经和梁山的人取得了共识。这是臣和梁山共同拟定的和约,情陛下御览。“

皇帝接过条约细看,总共就那么几条,很快就看完了,侯蒙耐心等候。

皇帝现在对侯蒙的印象大好,忍不住问道:

”卿家觉得和梁山媾和有没有后患?朕是怕养虎为患呀?“

侯蒙心里暗自吐槽,谁他奶奶的再说皇帝糊涂,自己非大耳刮子抽他。人家清醒着呢!只不过就是有点不务正业罢了!侯蒙开解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