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献策朱元璋 > 第137章一瞬间

第137章一瞬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只是李云天年纪尚小,涉世未深,对政事一窍不通,所以胸无大志,就算是张有德也奈何不了他,被张有德耍的团团转。

“罗班头,我实在是不想当官,还是回去好好修行吧。”李云天苦涩一声,摇摇头。

“大人,要不是你,我们白水镇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救灾资源,看样子冬天还没过去,这些都是你的功劳。”罗鸣突然有些心疼李云天,连忙说道。

如果是其他的官府,早就将灾荒给压制住了,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粮食,就算有,也会被官府的人给克扣,最终只有极少数人能拿到。

但李云天不同,他既然敢于大肆宣传自己的“丑事”,就一定会对这些贪赃枉法的官员下手。

这一次,白水镇所有的救灾物资都已经发放完毕,没有人愿意得罪李云天。

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也不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往前行去,让罗鸣感觉到了一种孤独和孤独。

数日后,一日傍晚,文渊阁,紫禁城东侧。

文渊阁虽不算紫禁城里的皇宫楼群,却是大明政府的中心,也是大明的内务机关。

每一份文书,都会在通政使那里汇集,然后由内阁成员们选出最有价值的公文,送到永乐皇帝的面前。

此刻,一间宽敞的屋子里,两个穿着红色长袍,头戴黑色面纱,胸前系着一条锦鸡的老人,正在看着面前的一份卷宗。

“有意思!”一位干枯的老人看着手中的一封信,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杨先生,你在说笑什么?”就在此时,一位面容圆润,正在看着卷宗的另一位长着一张圆润脸庞的老人,抬头看了一眼,开口说道。【棉花糖小说】

杨先生将手中的折子一叠,对着那名面容苍白的老人说道:“江西九江湖口县的知县,已经请缨,让他上前线,为国家而战。”

“湖口县?”胖老头想了想,又问了一句,“不会就是上次在那里闹事的吧?”

“没错。”杨先生颔首道:“二十五人战死,一百一十六座建筑被焚毁,这样的劫掠,九江府还从未出现。”

“听说湖口县知县被敌人打晕了,手下兵败如山倒,被水贼趁虚而入,杀人放火,陛下最讨厌的就是这些胆小鬼,这次一定要严惩。”

杨先生只是淡淡一笑,并未回答,而是自顾自地在桌上的文书上翻找起来。

傍晚时分,乾清皇宫的南楼。

“皇上,这是我选好的折子,还望皇上过目。”杨先生推门而入,对着一位身披明黄色龙袍、面容威严、精神矍铄的老人行礼。

“赐座。”叶伏天开口说道。这个虎背熊腰的老人,正是永乐皇帝朱棣,他微笑着看着杨先生,吩咐下人将杨先生的一把凳子抬了过来,自己则开始看杨先生的那份折子。

每一份文书上都有一份纸条,记录着杨先生如何处置这份文书,如果永乐皇帝看了满意,便会用红笔在条子上书写“已阅”二字,然后按照文书中的方法,将这些事情一一办理。

若有异议,可在折子上用红笔书写,即所谓“朱笔御批”。

如此一来,可以节约大量的文书和文书,大大缩短了文书的速度。

永历帝一边看着,一边问着杨先生的意见,杨先生回答得头头是道,很快,就只剩下了一份。

“杨卿,怎么没有写条状?”永历帝接过折笺,一愣,抬起头来,望着杨先生。

“皇上,江西九江湖口县知县李云天的请罪书,微臣不能擅自做主。”杨先生恭敬地对着永乐皇帝行了一礼。

“请罪表?”王耀道。永乐皇帝微微皱眉,能让杨先生亲自送上折子,想必不会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所以他看着上面的东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