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那年1981 > 339 恼羞成怒了

339 恼羞成怒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最关键的是,他深深的暗恋着美女老板。

当大仓把鹅拧说的那些话跟表姐学说一遍,魏红觉得自己已经被感动了。

感觉就像鹅拧在自己面前表白一样。

只不过她也知道,咱们这些乡下人嘴笨,明明心里有,爱得天崩地裂,但是你让他当面表白,还不如杀了他。

那就不要为难他了。

反正,这事在大仓家娘俩的积极撮合之下,最终成了。

婚礼当然是在村里举行的。

按照鹅拧的意思,婚礼一定要办得热热闹闹的。

自己的媳妇这么好,无论如何不能亏了她。

可是魏红和大仓都表示不同意,大操大办没意思。

还是低调一点。

就是请要急的亲戚朋友来庆贺一番就行了。

魏红也没有从自己娘家发嫁,而是从县城她自己的家发嫁。

发嫁那天,她的娘家人都去了县城,在那里看着她出嫁。

虽然没从娘家第二次发嫁,但是,自己家人的祝福一点都没少。

甚至还会更多。

这个年头,接新娘子的车不再是最早的独轮车,也不是自行车,马车和拖拉机也已经被淘汰。

现在已经用上了130。

这已经算是现在农村结婚的标配了。

130双排车的车斗依然是用竹席围成一个船篷状,外边再覆盖一床大红毯子。

很奇怪,新娘子就坐车斗。

伴娘什么的,却是坐驾驶室。

待遇比新娘子都高。

虽然魏红和鹅拧俩人都很有钱,但是一切用度都根据农村结婚的标准来。

中规中矩。

尽显低调。

鹅拧本来打着长线作战的想法,准备在人生以后的岁月里为了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女人而奋斗。

没想到幸福来得就是这么突然。

他的幸福用世上所有的语言都无法表达了。

结婚以后对魏红,还有魏红的孩子,好得那也是无法形容。

小日子过开了,接下来的生产劳动立马就提上议事议程。

魏红就跟他商量,两口子准备去省城发展。

这个提议正中鹅拧的下怀,他其实也早就有了这样的眼界。

只是作为一个乡下人,而且是在乡下赶集的小贩子,他空有这样的眼界,奈何各种条件都不达标。

现在他娶了这么有钱一个老婆,首先在财力方面有了可能。

然后在进货和加工渠道,以及品牌等等方面,老婆也是早就做得很成熟。

两口子进军省城,做出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看来时机也已经成熟。

两口子这些天日夜规划,做着进军省城的一切准备。

当然,这么大的动作,肯定要少不了狗头军师。

在梁家河的日子,两口子几乎每天晚上都到大姑家来。

大仓在家就跟大仓商量进军省城的事,大仓不在家,魏红就跟大姑有说不完的话。

这时候,鹅拧就只好加入老歪那个“喝茶三人小组”,跟他们聊一些真的很无聊的话题。

过了几天,大仓回来的时候,突然跟他们两口子提出一个想法。

那就是否定了他们去省城发展。

而是建议他们直接去沪海,一步到位,做出属于自己的品牌,然后辐射全国。

如果做好了,还可以销往海外。

这个提议,直接把两口子吓了一跳。

要知道,他们这是坐在梁家河的普通农家里。

而且他们都是农村户口,论起身份,就是梁家河的普通农民。

去沪海发展,他们想都不敢想。

大仓看到表姐和鹅拧那目瞪口呆的样子,笑道:“觉得这一步迈得太大了是吧?”

“对啊,”鹅拧心有余悸地说,“大仓,这一步实在太大,太大了太大了,想都不敢想。”

“还有你不敢想的事儿?”大仓反问,“当初你暗恋俺姐姐,你觉着自己的身份跟城里人天差地别,自惭形秽,可是这才多久的事儿,俺姐姐这不就已经变成你老婆了!”

“那不是一回事。”鹅拧说道,“以前我以为你姐姐是城里人,觉得咱们跟人家城里人的身份是天上地下。

可谁能知道你姐姐就是咱们乡下的呢?

她跟我一样的身份,所以她才不会嫌弃我。

可是城市不一样,难道我们认为沪海那是个大城市,末后谁知道其实是个农村呢!

不会出现那样的情况吧?”

魏红也说:“大仓,去省城我还是下了很大决心。

要不是不甘心这么好的市场白白浪费掉,不甘心错过这么好的时机,我也不敢去省城。

省城毕竟不算最大的城市,而且离家也近,有什么问题来回也好照应。

可要是一下子去了沪海,城市太大,离家太远。

我们从一个小农民一下子去那么大城市做买卖,太难了。”

大仓摇摇头:“你俩现在的问题,就是有点不自信。

我可以负责人地跟你们说,要说困难,去省城的困难跟去沪海的困难,一样大。

然后说到生意的难易程度,在沪海做生意,比在省城更容易施展拳脚。

至于说有点什么事,离家近也好有个照应,这是个错觉。

你们不管是在沪海,还是在省城,遇上点困难,家里都帮不上什么。

所以这几天我通盘考虑了一下,还是建议你们去沪海。

做生意更容易展开,以后的发展空间也大。

最关键的是,国家经过这一轮的经济收紧,发现也有点矫枉过正。

所以接下来又会放开一些。

做生意,就是要抓住这样的时机。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大仓的一番分析,两口子又回去经过了长时间的考察和论证。

最后终于跟大仓达成一致。

去沪海!

做自己的服装品牌。

这事就这么决定了。

然后就是各种筹备。

还有两口子原来的产业,也要做个善后。

鹅拧还想安排一下,不放弃自己那十几个手下的生意。

他准备去了沪海以后,让自己的手下继续赶集卖衣服,而自己可以把服装从沪海想办法寄送回来。

表姐也想在县城保留自己那个服装店,因为她已经培养了两个绝对忠诚的小姑娘。

当两口子把这个善后告诉大仓以后,大仓用怪异的眼神看着他们。

并没有当场表态。

两口子感觉很奇怪:“大仓,怎么了,我们这样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万一在沪海发展不顺利,我们回来,还能继续做原来的生意啊!

难道你觉得这样不对?”

大仓想了想:“我还是给你们举个例子吧!

就说俺二叔带着建东去县城开轮胎门市的事。

你们知道,农民被城里人看不起。

别说去城里做生意,去城里开门市,就是进一趟城,都诚惶诚恐的,心里害怕。

怕被城里人欺负。

但是二叔还是带着建东,壮着胆子去了。

到了那里租了门面房,门市开起来了。

当然一开始的各种困难,我就不详细说了。

单说一开始的时候,没有车辆上门,他们没有买卖。

借了好多钱,开了这样一个门市,但是没有买卖上门,二叔肯定着急啊!

大车没有上门的,但是有一些骑自行车的,车子坏了,都来问他们修不修自行车。

二叔觉得反正是开着个门市,干什么也是干,闲着也是闲着,就给人修自行车。

建东却是为了这事,跟二叔恼了。

他跟二叔说,你修车子,路边上露天支个摊就行,也没费用,挣一分是一分,不需要租这么贵的房子,还得交工商管理费,还得办税务登记证,每月交税。

也就是说,你用给汽车服务的费用,挣自行车的钱。

如果能在城里站住脚,这点房租和税费都不是问题。

如果这个店不挣钱,你用修自行车也支撑不住。

这些话,把二叔还给说得哑口无言。”

鹅拧两口子点头表示赞同:“建东说得对,还是年轻人眼光长远啊!”

“哪儿啊,”大仓叫道,“建东这是年轻人脸皮薄,年轻轻的在城里修自行车,过来过去都是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他要羞死了,他这是恼羞成怒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