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吴国之派系
后世人都认为郑国、晋国、秦国等等,都是周王室册封的公爵。
其实不然,他们的爵位不是侯爵,便是伯爵,只是其国君在薨后被称之为“公”。
“子胥,依你之见,郑伯可能泄密?”
“不错。”
伍子胥皱着眉头道:“大王,吴国与郑国虽是同宗,出自古父亶公一脉,然早已经关系疏远。”
“故,同为姬姓之国,郑国未必能认可我吴国,与吴国一起对付楚人。”
伍子胥的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郑国的立国之君郑桓公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弟弟。
当年姬友被封到郑地,虢、郐国的国君向他贡献出十座城邑,他终于建立了郑国。
所以说,郑国也是周天子一脉,跟吴国的祖上是亲戚,在五百年前是一家的那种。
只不过这种关系已经十分疏远,郑国曾经发达过,根本不想去认吴国这个在山沟沟里的穷亲戚。
即便吴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国,崛起之势不可阻挡,甚至已经强到能力压楚国,跟晋国扳一下手腕的地步。
怕是郑国只认为吴国是一个“暴发户”,不能长久。
而郑人跟楚人订立城下之盟,实际上要冒着很大的风险。
因为以国书的形式,将楚军之前攻取到的十多座城邑,都尽数割让给楚国的话,郑人再去讨要回来,就是无凭无据。
郑国实际上也不会害怕吴国。
因为吴国与郑国之间,相隔不止千里。
郑国的东面是鲁、宋,西北是成周、卫、晋,西南是陈、蔡、许和楚,以前周围还有许多姬姓、姜姓、偃姓、嬴姓及其他姓的小国。
正如《国语·郑语》所说:“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
无法被吴国直接威胁到的郑国,自然不可能畏惧吴国。
当然,吴国可以选择从蔡国出兵,借道伐郑。
毕竟蔡国是吴国的附庸国,铁杆小弟。
“子胥,依你之见,寡人应当如何逼迫郑人暂时与楚人议和?”
庆忌问道。
“大王,若要如此。臣以为,大王可先礼后兵,先致书于郑伯,若其不允,再胁迫郑国,正好我吴国此时厉兵秣马,枕戈待旦,郑人必然心生畏惧。”
“而楚国即便知晓我吴国有出兵之心,恐怕也会以为我吴国大军攻伐之目标是郑国,而非楚第。”
“善!”
庆忌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仅仅只是写一封亲笔信交给郑伯,威胁到配合吴国一起对付楚国,对于庆忌而言没有任何的损失。
随后,庆忌又微笑着看向伍子胥,道:“子胥,御史大夫之位,空悬已久,寡人欲让你担任御史大夫,不知你意下如何?”
“臣谢主隆恩!”
伍子胥从来都不是一个矫情的人,所以立马答应下来。
吴国的官制,是三公九卿制,御史大夫、太宰、大司马并列为三公。
伍子胥之前所担任的“卫尉”,则是九卿之一,次于三公。
现在庆忌将伍子胥擢升为御史大夫,可谓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