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奶爸戏精 > 第三千七十三章 《琵琶记》和《杨家将》

第三千七十三章 《琵琶记》和《杨家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董夫人既是音乐界名家,箜篌在她手里形成了具有影响现代传统音乐风格的乐器。

她还是戏曲名家,尤其崇祯末期三十年中她对南戏北上西腔东来融汇成在肃宗朝终于成为国腔的京剧方面贡献特别大。

自己的造诣相当深厚就算了还在舞台教育方面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就是天才。

那么天才和天才相遇会发生什么呢?

根据史书记载,孔润东留下的墨宝自述,丞相府那帮女大王,曹夫人没法说,也有诗文流传于后世,但比起其他人真有点露怯,她最擅长的是骑着白龙马,提起三尖两刃刀跟人讲道理。

可柳如是擅长诗词啊。

柳如是的诗词,和董小宛的音律一相遇那是什么场面?

但这还只是名场面的三分之二。

还有那位最善歌唱的李香君。

柳如是的剧本,董小宛的音乐。

再加上李香君的表演。

这就有了流传至今产生了不少衍化版本的戏曲。

第一曲,自然是李香君本来最爱,后来经过柳如是改编,延伸,加入了孔丞相的想法的《琵琶记》。

这出戏说的是汉代书生蔡邕和赵五娘的故事,这故事有点扯淡。

哦,这话是孔润东说的。

“蔡邕乃四世三公之袁氏女的儿子,怎么会流落乡村呢?但民众愿意信,暂且无法普及历史教育,那就先这么着去吧。”孔丞相原话。

史书上没留下李香君的批评。

但野史中说,李夫人听了这句话当时就给了孔丞相一窒息。

就是面对面坐着还想你想你想的就木嘛你的那种。

这是孔丞相不愿让李夫人再沉迷才子佳人故事的一个折射。

然后就有了官方记载的《杨家将》这出歌剧形式的戏曲,也可以看做是“猛听得”这出戏的前身。

只不过,前面那段时间帝国对自身文化的极其自信和极其不自信的矛盾情绪之下,这事儿连戏曲界都没几个人知道。

这不,最近正是关侍郎提出要从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发掘精神的大规模实施时间嘛。

帝影就找遍了史书,找出了这么一个素材。

于是就倡议开个研讨会,充分讨论一下《琵琶记》和《杨家将》这两台古典舞台艺术对现代表演艺术的启发。

这就把帝戏惹恼了啊。

你看好,老子才叫帝国戏剧大学!

你一个电影学院跑来讨论戏曲?

闹呢?

https://www.xddxs.co/read/14179/1758593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