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治沙开机
他们做法分三步:
第一步,平整沙漠。
第二步,建设路网。
第三步,胶水拌合。
与其它沙漠一样,毛乌素沙漠靠近驼城的这一片沙漠一样一样起起伏伏,所以需要先把沙丘推平。
推平沙地,全部用机械作业,理论上用不了多长时间。
但这些沙地,在几年或者十几年前还有生产活动。
其中有被沙子吞掉的道路,枯死的杨树,还有挺立在风沙中的民居圈舍,以及找不好位置的坟茔。
遇到这些,是保留还是清除,就费了很大功夫。
有人说,那些尚有一口气的树木要保留。
还有人提议,坚硬的路基也尽量利用起来。
最麻烦的就是坟茔,无主的好说,有主的,就要请政府出面,然后出一笔搬迁费,将骸骨迁出去。
不过为了便于机械化作业,周金昊他们谁的意见也不听,直接来个我的地盘我做主:
树挖掉,路挖空,凡是碍手的,全不留。
这些工作已经搞定。
两万亩地块,大体13平方公里。
路网规划为四横三纵。
随道路一起建设的还有绿化带、供水管、排水明渠等设施;地块周边,是宽达30米的防风带。
防风带用草方格固沙,边缘正在栽植紫穗槐。
路网圈起来的就是耕地,准确的说是沙漠变耕地。
十几台大型机械开到平整过的沙地,治沙机的耙齿将大概30厘米厚的沙子卷起来送入搅拌仓。
然后,耙走沙子的地方被铺上一层土工布。
这时,搅拌仓内喷淋系统启动。
含有羧甲基纤维素、磷肥、钾肥、有机肥、以及调整酸碱度的其它化学物质的水注入搅拌仓。
沙土和肥水搅拌后,经过一条输送带,在输送过程中打匀块粒,最后从出料口喷到土工布上,再被压平,沙土保水粘合的工序就完成了。
接下来直接播种!
按照任学强的计划,在这个曾经的不毛之地,主要种植大豆和牧草。
大豆是喜水又耐旱的植物,幼苗期耐旱能力比较强,开花、结痂期需要充足的水量。
牧草也选择了一批耐旱品种,包括紫花苜蓿、黑麦草。
种植大豆使用的是由周金昊专门研制的大豆播种机。
前边是牵引用的履带式拖拉机,动力同样使用超级电池。
拖带着一架40行的重型大豆播种机,宽度达到16米,开沟、起垄、下种、点肥、压实一气呵成。
它的播种速度是每小时200亩。
两万亩地块,扣除道路、林带和其它基础设施占地,实际播种面积只有15000亩。
如果全部种大豆,用这台播种机只需要一周的时间。
不考虑设备折旧,成本只是两名员工工资和电费而已,这就是机械化农场控制成本的关键。
这些工序说起来简单,但改造沙漠的实际消耗可大了去了。
修路、引电、通水,栽防风林,相当于在地里撒钱
还有被用作“保水粘合剂的”羧甲基纤维素,每吨市场价是8000到10000元。
每亩沙漠需要添加200公斤,这就1600元。
不过周金昊咨询了三优碱业的工程师后发现,这种纤维素的工艺并不复杂。
主要原料是火碱和棉花。
棉花是用来提取植物纤维素,而植物纤维素也能用稻草和木材提供。
稻草真是好东西,它又有了新的用途。
这么一来,就有了降低成本的空间了。
怎么弄呢?
当然是在滨海县投资建厂、用当地的稻草,由三优提供火碱,自己生产羧甲基纤维素。
这就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