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心理医生的故事 > 第142章回到家中

第142章回到家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虽然“意,意根,显意识体验”这三个不同的名词,但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意思。简单通俗的说就是感觉。如果这种显意识或意根的感觉,再加上五官触觉,那自闭症孩子,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应该可以归纳到佛教称之为五蕴六根范围内,导致的心理行为问题……

因为,孩子的一切表现,总是在欲望或意根或感觉或显意识体验方面,像个醉汉时醒时睡。在刻板,兴趣狭窄,缺乏社交意识等一系列负面行为上,总是像喝不醉,越喝越有瘾!在其他正面积极方面的兴趣与行为上,又好像越睡越沉,又怎是难以唤醒……

也许一切就是如此巧合,既然是欲望造成的问题,那欲望的支点又是建立五官触觉上,可是,它就算是一阵风,能在无影中来去,但也总该有个规律吧……

然而,当他想到“规律”瞬间,好像又明白了,原来到达这个层次,应该属于环境与生理感知系统,形成三大意识的问题了。也就是佛教称之为五蕴六根,耳鼻眼舌身意与环境产生相应的声相味嗅触法。而声相味嗅触是意根形成的基础,法就相当于外在行为,又是建立在意根的基础上,表现出的相应行为。然后,意与法或心理体验与行为,在以潜意识为基础上,形成了思维意识的智力行为!

而思维意识,就如佛教所说的未那识,潜意识就如佛教所说阿赖耶识或第八识!如果因此而言,再加上五官触觉,这不恰恰符合佛教的八识体系吗?而这八识体系,其实就是情绪,欲望,思想,行为乃至于命运的发源地……

佛教的修行,需要从外在的五官触觉由持戒开始,达到修空或恢复内在意根的初始状态,也就是通过前七识生成原理,再反过来修空第八大意识里的一切信息,让五蕴六根不再和环境产生意行的反应,达到返璞归真……

那么自闭症孩子的很多行为,如果单从表现上来看,似乎存在一些与修行者类似的现象。所以,如果从康复上以修行概念而言,那不恰如佛教徒相反的修行入世吗?

或者修正错误的生命感知,获得符合生存需要的认知,与相应的体验以及行为体系吗?人类的认知能力从哪里来的?如果从根本上来说,不同样是建立在五官触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思维认知吗?

所不同是,佛教徒的目的,是要修去显意识妄念或心理体验,而达到出世目的。而自闭症孩子却是要反过来,修出更多相应的显意识体验或妄念,才能在欲望的驱动下,激发思维意识的相应智力,生发相应行为,从而达到符合现实生存的需要,也是达到入世或适应社会的目的……

那如果真的如此,把佛教修行理念反过来使用,不应该也可以有效康复孩子的问题吗?

就算存在基因或某些神经或者其他方面器质性问题,但如果从理论的角度而言,只要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如果从现代科学对佛教修行者的医学检测结果来看,那不同样可以说明,心理意识完全可以改变生理上一些原始或现有的状态吗?

这种原始与现有状态的改变,如果站在自闭症孩子生理功能的角度来说,那不正是生理功能的修复与重建的支点吗?

可以想象,科学检测修行者脑部的异于常人的结果,和现在科学都难以确定舍利子的本质因素,不同样可以有力说明,身心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与塑造的关系吗?

所以,以此而论,无形的心灵力量,不同样可以改变与塑造有形的生理状态吗?既然如此,那无形的心灵力量,不就是可以修复重塑孩子有形的生理功能吗?让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在两者相互作用下达到正常水平,那孩子的身心不就自然处于正常状态了吗?

这种唯心与唯物同时存在与相互现象,不仅符合佛教的一元观,同时,不也恰恰类似老子的道为虚无而太极,成两仪生四像成万物吗的道理吗?甚至与爱因斯坦在本质为一的基础,所发现的相对论吗?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臆断,还是三位智者探索的雷同真相?

不管如何,但这都可以说明宇宙内外,没有任何绝对独立存在的事物。因此,当问题难以用独立分解的方式解决,那就可以试着回头,利用事物相互的存在性,在此长彼消与此消彼长的效应中,进行探索有效方案。

如果这种模式,用于自闭症和其他身心问题的解决方案,又将会如何呢?凌峰心想应该可行。他想这次也许又猜对了,因为孩子的很多在行为表现,似乎都存在一些相同内在的心理问题……

而这些问题,明显就是正面良性显意识体验不足,和负面破坏性显意识体验过度,造成逃避性兴趣薄弱,继而在辐射效应中形成封闭……

因此,显意识体验所造成的问题,就让他如一部不争气的汽车,总因为欲望的驱动力不足,造成很多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如果说行为的基础是兴趣,兴趣的基础是欲望,欲望的基础是体验,体验的基础是建立在生理感知与环境相互的结果上,那就可以说明,同样的环境刺激,但由于每个人生理感知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自然就会形成不同的显意识体验,而形成不同的潜意识与思维意识的认知与行为。

就像正常人,对烟酒茶等许多事物不同的反应一样,有的人因为生理体验对其反应良好而喜欢,有的则反之而讨厌。有的虽然讨厌,但在接触与潜移默化中,又因为导致生理体验的变化,而形成良好的显意识体验,最终又由讨厌逃避变成喜欢。但有的人因为对烟酒茶生理体验差异过大,却很难在潜移默化中被同化……

如果将正常人这种对烟酒茶的反应进行扩大,那不正如自闭症孩子在环境中,因为生理体验差异,造成由显意识体验,形成的认知与行为吗?

反过来说,讨厌烟酒茶就代表生病,那么现代医学可以检查出一个讨厌烟酒茶的病因吗?如果病因都搞不清楚,那又该如何谈正确治疗呢?

如果再用所谓的康复的方法,去训练那些对烟酒茶反应过大的人去适应它,那将会如何呢?结果,不是身体先出现问题,就是心理精神先出现问题。更糟糕的是,不管谁先谁后,最终的结果,肯定是身心在相互诱发中而同时存在问题!

这种烟酒茶因个体差异形成的自然现象,难道不正如自闭症孩子的发展过程吗?当孩子因为五官触觉敏锐迟钝与异常时,在烟酒茶的环境中,去影响或要求以及用所谓的康复,要求他适应,如若如此,那再正常的孩子,也容易诱发自闭症或其他一些身心问题。

因为,站在孩子个体差异的角度,如此环境,恰恰就是诱发自闭症的主要因素。就如强迫一个不能喝酒抽烟的人,要他抽烟喝酒一样,最后的结果到医院检查出一堆病,医生说这是抽烟喝酒造成的病,可是他会自以为是的认为,那别人也同样抽烟喝酒,怎么还那么健康呢?

这种现象不正和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吗?别人家孩子不也天天这样带,那怎么都好好的没问题呢?天生的吧!

因此可见,自闭症孩子主要因为五官触觉差异,缺乏与其匹配的成长环境,导致显意识体验问题,造成欲望形成与驱动问题,形成以逃避为中心,诱发兴趣语言对视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从根本上而言,欲望才是一切生命的驱动力。人类所有文明发展到今天,在本质上同样是欲望所驱动的结果。欲望和恐惧,在本质上属于一体,就如镜子的正反两面,同样都具备了驱动力。而自闭症孩子逃避现实世界,就是在恐惧感驱动中,表现出的负面行为反应。也就是逃避痛苦形成的结果。

因为,逃避痛苦的过程,反过来说,又恰是追求快乐的过程。因此而言,自闭症孩子存在的所有问题,最起码在此为结构的理论上,都等于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而自闭症孩子和普通孩子相比,在初始状态的本质上,最大的区别,主要是存在五官触觉的差异,导致了心理体验难以平衡同步发展,造成一些相应的问题,然后在逐渐恶化状态中,让身心无意识处于恶性的相互循环!

因此,自闭症孩子这艘航母,比起普通孩子更需要核动力的保护,而驱动他前进。因为这艘航母的差异,导致他们与众不同。因此,普通的动力,很容易让它在狂风浪海中解体。

而核动力,才能更容易让他们在乘风破浪中,不但容易避免风浪的袭击,反而会因此,更容易让他们借其风浪之力跨越天险,超越自身的局限,发挥出他们与众不同的优势,于未来的海洋中扶摇直上……

否则,这艘航母的装备就算再精良,不但难以发挥出它应有优势,反而容易因为这些优良的装备造成它的负担,导致它们被迫停留港湾而停滞不前。甚至会因此在海水的腐蚀下,总有一天,会轻而易举被无情的浪花彻底的摧毁……

那一刻,凌峰心想应该如此,自己疯思狂想的推理也许是对的,因为他觉得自己通过人类升级改版与进化了几百万年的超级大脑,在穷思极虑中除此之外,实在找不到任何让自己满意的解释与答案……

那一刻,凌峰心想,现在该做的就是要通过以此理论为导向,在康复与实践中,获得验证与实际结果,从而让孩子在获得康复的同时,再次验证所谓的真理!

当他想到这,似乎已在了解的主流康复的技术上,找到一个新的康复方向……

也许正因如此,他觉得自己现在主要任务,就是要以天地为实验室,以万物为研发团队,统领它们,无论如何也要给孩子的精神世界,研发创建一套完全与他相匹配的核动力驱动系统!

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找到孩子外在五官触觉的异常点,在给予及时相应保护与刺激的同时,再清除孩子已经存在的负面意识。并在及时清除与修复过程中,利用身心相互演化效应,恢复重建内在三大意识的驱动系统……

因为,此时的孩子,在个体差异又因与父母分离,以及在外婆人格的负面影响下,没有及时发现与有效调整,导致他在与其匹配度相反的成长环境中,已经造成了心理与生理方面的双重问题。

凌峰心想,为了孩子的未来,哪怕亡羊补牢就算再晚,也要浴火重生,也要全力以赴帮助孩子重新登上属于他的大雅之堂……

他想这应该是项伟大而又艰辛的工程。他想这个工程的艰辛与困阻,应该不亚于当初科学家研究***……

否则,为何自从自闭症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中,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还能惯其名,为世界难题呢?

https://www.xddxs.co/read/50627/3006986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