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是攻是守
杨玄挺收揽裴弘策的兵败残兵,一路进军至金墉城下。金墉城是三国魏明帝时筑,乃是洛阳城的东北门户。城中兵马众多,守卫金墉城的乃是右武卫虎贲郎将裴仁基。
裴仁基骁勇善战,善于骑射。杨玄挺兵少,几次攻城不下,遂选择围城,等待杨玄感主力的到来。
杨玄挺和杨积善二人连战连胜,大大增强了杨玄感叛军的势力。也同时导致河南各地对于杨玄感越发看好,景从者比比皆是。
杨玄感大军从荥阳一路向西,到了洛阳城下,已经有超过十余万的大军。
杨玄感此时麾下十余万大军,其人意气风发,壮志凌云,与数日前生死难料的情景已大不相同。
杨玄感屯兵于洛阳城东北的上春门外,每日前来投奔于他的人络绎不绝。河南一带的父老乡亲们竞相送牛送酒,慰劳杨玄感。
此时杨玄感也知道拉拢人心才能得胜,因此常常于大庭广众之下对众人说道:“我杨玄感身为上柱国,家累钜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日不顾灭族之事,愤然起兵,是为天下解倒悬之急耳!”
众人闻之,大呼叫好!
虽然大隋仍然实力强大,但是民心已经不在。大隋立国三十年,虽然之前政局平稳,但很显然杨坚、杨广两代帝王并不知道大隋百姓需要的是什么。因此父子二人虽然文治武功超群,但却徭役繁重,民生疲敝,百姓苦不堪言,终于酿成今日之苦果。
历史上两宋时期无论是崇文抑武还是推崇理学,讲究“君君臣臣”,实在都是没有办法的事。唐朝藩镇格局,五代十国诸国征伐,老百姓被剥削压迫的已经麻木了,根本不在乎谁是皇帝,那年头皇帝多如狗,王爷满街走。
此时的老百姓,还是充满心气的。
弘农杨氏,天下名门。杨玄感,名臣之后,再加上无论是下层老百姓还是上层的统治阶级,也希望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杨广,因此这场叛乱迅速在大河以南开展起来。每天自发来投奔杨玄感的超过千余人。
杨玄感也知道速战速决的道理,他虽然兵多,但都是乌合之众,只能唬人,打下洛阳城却是很难,因此杨玄感乃亲自休书一封,命人送给樊子盖。
接到劝降书的樊子盖看到杨玄感在信中,数帝罪恶,又云“今欲废昏立明,愿勿拘小礼,自贻伊戚。”怒不可遏,当场便将劝降书撕扯的粉碎,又命人将杨玄感使者的头颅砍了下来,送给杨玄感。
樊子盖资历不高,年纪不但却是一个强硬的人,他当即便命令战败的裴弘策再次引兵出战。
裴弘策虽然害怕樊子盖,可他之前五战五败,早就被吓破胆了,哪还敢再次出城。裴弘策觉得樊子盖就是在故意坑他,之前他八千大军都打不过三千人的杨玄挺,这一次让他跟有着十几万兵马的杨玄感再战,不是故意置他于死地。
裴弘策坚决推辞。
樊子盖正准备拿人立威,裴弘策就自己跳了出来。
裴弘策之前战败,虽然有罪,但罪不至死,樊子盖也不能杀了他。但此次裴弘策推辞,樊子盖便以大敌当前,畏惧不前,乱我军心为由,直接将裴弘策推出去斩首,悬在城门之上。
裴弘策的脑袋立刻震慑住城内大部分蠢蠢欲动之徒。
樊子盖虽然是杨广信任之人,但毕竟由外臣至京,京中之人,根本没人信服。虽然明面上没人敢与之作对,但背地里都等人看他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