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史路冲天 > 349.尧舜为何要杀鲧

349.尧舜为何要杀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休息了一晚上的大家精神饱满的起来了,在许乐执意留下了五百块钱并要让他们帮忙了解一下周边的教育后,许乐带着人又上路了!

从早晨开了八个小时才到了阿热塘,晚上五点就到了,太阳还没有下山,许乐本来想着到羊八井,有点晚了,另外就是明天再到纳木错还要往回开,不好!

空气寒冷,飘着小雪花,地热田一带总弥漫着白色雾气,产生的巨大蒸汽团从湖面冒起,如人间仙境。

许乐让大家办理好住宿,就都进了温泉池,这里的温泉水含大量硫化氢,对多种慢性疾病都有治疗作用。沐浴的地点是一个露天的游泳池。由于水温太高,需要先经过两个个露天水池的降温,许乐看着周围的雪山,感觉着漫天飞雪,感觉说不出的浪漫惬意。

许乐靠着泳池的石壁,头望着天,两边是两个让秀,阿钟站在后面没有下水,小白也在水里。想着一路的事情,现在才知道钱的重要性,以前他总觉得钱有啥意义,但是现在他挺佩服清凝的,有些事情是需要知识,但是一路走来他发现钱更重要,一定要改变这里,不仅仅是知识的投入,更多的是钱的支出,没有财力支持是不能达到知识的普及和传播的,仰望着星空,他仿佛是睡着了一样,没有一丝白云,没有一丝尘埃。真是天人合一,浑然一体了。这里是接近天庭的大浴池,这来自天上的圣水,可以一洗人世的污垢,洗去人世一切烦恼。眺望雪山天际,思接千载,让人感到离天是如此之近,人这时的心也是最静、最清。有什么洗浴能比这天浴,它不仅洗得人舒爽,也使人的心灵得到一次彻底的洗礼。

许乐觉得人生就是在不断地洗刷自我,不断地更新自我,不断地向前赶路。在人生的旅途上走了一程又一程,心中总有诗和远方,总有新的目标、新的征程在等着,岂敢沉睡在温柔乡里有一丝的懈怠。

许乐的头脑更加清醒,精神更加振奋,前行的动力也就更加强劲,他想到了华夏的那些上古先民,想到了大禹,想到了尧舜,想到了黄帝,想到了青阳帝、昌意帝、颛顼、帝喾、鲧、后稷、伯益、商汤、盘庚、武丁、妇好、殷纣,想到了雍州、想到了西海、想到了黄河与长江、想到了西海湖好像有东西在等着自己一样,他不知道是谁留下的,但是他知道那个东西对自己有好处,但是他想着留给她!

他想到了马绽兰,也想到了索南还有扎巴,以及这一路上看到的儿童!

他想到了苏先生和齐先生他们殷切的希望,他想到了师兄们,想到了干娘、干爷爷和自己的父母还有小意,想到了清凝和她!

他知道自己没有懈怠的时间,唯有不断的在路上去寻找!

许乐在池子里完成了行功,回到了招待所,许乐打开了电脑,开始写起《尧舜杀鲧的禅让制悖论》!

大禹父亲鲧,受尧帝之命治水,方法欠妥,以堵为策,九年不成,被尧或舜杀死……,但是仅仅是治水无功这么简单嘛?

接触过华夏古代神话传说或者学过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人:鲧。说是古代洪水肆虐,天下怨咨。天子尧不得不召集四岳官员开会,大家一致推荐鲧去治理洪水。于是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治水的任务交给了鲧。鲧是谁呢?禹的爸爸。《山海经·海内经》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原来,鲧是黄帝的孙子。据尧说,鲧的品行不好,做事情老是独断专行。其实,鲧还是注意听取意见和建议的。他听猫头鹰和乌龟说,黄帝那里有一种宝贝叫做“息壤”,是可以随意增长的泥土,就像传说的“聚宝盆”一样。于是,鲧设法把“息壤”偷到手,用来壅堵(“堙、陻、障”三字同义)洪水。但是,九年没见成效。《山海经·海内经》说:“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鱼字旁,意思是古代的一种大鱼!那就是说鲧是生活在水边的人啊,这种人怎么会不知道如何治水呢?

后来,关于是谁杀死鲧的,就有了不同的说法:《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说杀鲧的是尧;《国语·周语下》:“舜之刑也亟鲧”说杀鲧的是舜。

许乐不断的写着“东西方的神话传说里边,都有远古人类遭遇大洪水的内容。好好的地球,忽然来了那么多洪水,是从哪儿来的?《书·大禹谟》:“洚水儆予。”洚水,洪水泛滥。儆予,也作警余。天地让洪水泛滥,是为了惩戒人类。

人类怎么啦?大约是不大听话,不肯服从天帝的意志。西方的传说说得更清楚。《旧约·创世纪》第六章说,上帝耶见人类罪恶深重,很后悔在地球上造出人类;便让洪水到处泛滥,想要毁灭天下。

原来,天帝的本意是要用洪水来毁灭人类。

尧和舜知道不知道?他们即使知道,也断不会把天地的恶毒的本意揭露于人间的。反正,鲧不得不死。杀死鲧,巩固了天帝的权威,也树立了尧舜他们自己的权威。他们杀鲧,能够拿得出来的理由有三点:第一,偷了天帝的息壤。第二,擅自采用堙、障的办法来治水。第三,治水没有成功。至于品行不好,那无关紧要,所以记载含糊。既然“息壤”能够堙障洪水,那么,天帝为什么不早一点把它拿出来,以拯救人类呢?如果鲧成功了的话,人们一定会追究天帝消灭人类的罪恶企图的。幸亏鲧没有成功。如果鲧不死,如果采取堙障和疏导相结合的办法,他会成功的。当然,鲧即使成功了,也是违背了天帝的本意。所以,他是非死不可的。

有人说:不对。鲧的儿子禹后来治水成功了,尧舜为什么不杀禹,舜还把帝位让给了禹,让他成了开创人类新纪元的第一人?这和天帝没有关系,但和尧、舜有很大关系。他们不会听任天帝毁灭人类的。要是人类没有了,他们的“帝位”岂不是也就没有基础了吗?他们是联系神话与历史的过渡环节,是联系天上与人间的中间层次。在他们之前,人类犹如蝼蚁,完全在大自然的操控之下;在他们之后,天帝退隐,尧舜代替了天帝,以人抗天,人类开始了自己新的征程。尧舜要把人类引到哪里去?他们自己知道不知道?

还有一种说法,是正反三台利益冲突的结果。

在华夏上古神话中,大禹的父亲因为治水方法不当,九年都没有把洪水治好而被杀,死后变成一头熊。大禹子承父志,用“疏”的方法,最终把洪水制服。最后舜把帝位禅让给了禹。

这是一般人接受的神话版本,也相当于是官方版本。但是历史本来就迷雾重重,何况是没有文字记录的上古神话!细细推敲一下,可以发现这个版本里面其实有很多疑点。

鲧是被谁所杀?关于这个问题,史书上有不同说法。例如,《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说杀鲧的是尧。同书《僖公三十三年》却载:“舜之罪也殛鲧。”同一本书都有两种说法。

多数史书都说杀鲧的是舜。《国语·晋语五》:“舜之刑也亟鲧。”。《尚书》、《史记》诸书也基本将此案的主判者认定是舜。鲧是被舜判罪而流放、杀害应该不成问题。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鲧被谁所杀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被统治集团杀掉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鲧真的是因为治水无功而被杀?

很多史书一般都说鲧因治水无功而获罪。如《国语·鲁语》说:“鲧障洪水而殛死。”《史记·五帝本纪》说,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水害不息。”认为鲧治水用“障”与“堙”(即堵与塞)的办法而不用疏导的方法导致失败。

这个说法有几个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