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史路冲天 > 296.感悟大禹的真意

296.感悟大禹的真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晴川阁最早为大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一一三一年)的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取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

实际上就在晴川放点的方便,许乐也只是以为一座旅游景点而已,原来是现有禹王庙才有的晴川阁!

许乐看了看介绍晴川阁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江汉三大名胜。位于荆汉省江汉市汉阳龟齐鲁麓禹功矶上,与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是唯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

许乐看着景区的介绍,整体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

现阁系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八五年重建,占地三八六平方米,高十七点五米。其底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顶层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重檐歇山顶黑筒瓦屋面,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门窗栏杆为木质,朱漆彩绘。

屋面四角向外伸出,深出檐,高起翘。正面牌楼悬挂“晴川阁“金字巨匾。其北侧为“园中园“,园中青草如茵,竹木葱茏,瘦石嶙峋,幽静雅致。

禹稷行宫并立于晴川阁西南侧,原名禹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也曾数度毁坏。

二人走了进去,中轴线两侧卷棚吊顶廊庑与宫室连通,形成长方形天井。其西侧有一个院落,院外建有一座四角攒尖顶禹碑亭。

亭内立有荆南观察史李振义于清乾隆三十五年所刻禹碑残片及摹刻的毛会建禹碑石刻。禹稷行宫与重修的铁门关和晴川阁组成古建筑群。

禹稷行宫占地面积为三百八十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是江汉地区现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有清一代木构建筑。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魏相争,设关于此。”

禹稷行宫(禹王宫),本名大禹庙,由司农少卿张体仁于南宋绍兴(一一三一)年间创建,后成为江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

明天启年间改大禹庙为“禹稷行宫”,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稷、伯益、八元、八恺等先贤。

许乐在晴川阁的南面看到了禹功矶的石牌坊,背面写着当初元太祖让记录大禹功德的故事,汉民族都忘记了这里是大禹治水的功劳,而少数民族都记着,这不禁令人可叹啊!

许乐摇着头!

想一想,大禹分九州,荆州即是其一,那应该是确实存在的,理论上讲从郑府到这里,再加上中间的贾湖以及盘龙城那就说明,大夏的疆域是实实在在能够到达这里的,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证明了,荆楚大地即是大汉主体,与三苗没有任何关系,其实当今的三苗更是炎黄后裔,只不过是一直都在延续着蚩尤的那种狂放!

这里是是长江汉水无比煊赫的衔接点,是黄帝、炎帝后人生息集居的中原地区,因而也是大禹治水的重要活动区域。这里江流回旋,潮声激荡,千百年来,长江、汉水给予了江汉人民的恩泽和福祉笔墨难书,但每逢江水狂飙突进之时,长江汉水又以令人匪夷所思的奇谲布局,于须臾之间,将千里沃野变成无垠泽国。祖祖辈辈的江汉人民为了降服桀骜不驯、毁堤坝淹良田、祸患生灵的水患,长期以来以坚强不屈的意志与洪水进行了英勇搏斗;

为了将大禹作为江汉人民驯服洪水的精神图腾,永远牢记大禹曾驻足汉阳江边的龟山石矶上,观测水势,研究导河疏江的方略,终于消除了江汉地域的洪水灾害的功德,将石矶命名为禹功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