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学霸从改变开始 > 第491章 时代的延续

第491章 时代的延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各位嘉宾,各位学者,各位教授,各位研究生,各位科研工作者……”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与我们共同见证,寻找了数十年的胶球……”

  “也与我们共同见证,SLAC里所有对撞机的退役仪式……”

  “从直线高能电子加速器SLACLinac开始,这些对撞机已经连续服役了近五十年……”

  “很荣幸,作为最初的研究人员,我陪它们走到了最后……”

  “也很庆幸,因为SLACLinac,我和肯德尔教授、泰勒教授,共同获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然,SLAC所取得的发现,远不止这些。在我们之前,里希特教授领导的实验小组,已经通过正负电子加速环SPEAR,开展了物质与反物质的对撞研究,并且成功发现了粲夸克……”

  “除此之外,还有佩尔教授,利用SPEAR发现正负电子对撞后,产生的第三代轻子,也就是τ粒子……”

  弗里德曼在上台之前,就已经调整好了情绪。

  像他这样功成名就的科学家,所谓的功名利禄,已经只是身外之物,对自身的成就所做的一种肯定罢了。

  他之所以在这次物理学家大会开幕时,说这些话。

  是因为怀念,还有不舍。

  这次物理学家大会之前,米国能源部门和斯坦福大学,已经开始了对实验室的关停工作。

  弗里德曼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这下子,真的没有了。

  其它的情感,或许也有。

  但却不是那么重要。

  有着卓越功勋的SLAC,在物理学的历史上,尤其是高能物理的历史上,是不可能被撇过的。

  在台上讲述时,弗里德曼就觉得昔日工作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一般。

  时光匆匆,人这一辈子的时间,着实有限。

  能够为了自己所热爱的科研事业,奉献一生,弗里德曼觉得还是值得的。

  能够在这份事业中,再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弗里德曼觉得是真的挺不错的,也挺开心的。

  收回因自己而渐渐拉开的思绪,弗里德曼看了一眼台下的众人,缓缓笑道:“大家也别觉得我啰嗦,就给老人家多一点的时间,你们期待的,后面都会有的。相信年轻人也会比我这个老人家,要讲的更好。”

  听到弗里德曼的这句话,台下的众人都露出了理解的微笑。

  也有不少的人,向陈舟所在的位置看来。

  现在,不管是数学界,还是物理学界,能够不知道陈舟这个名字的,真的不多了。

  这次的物理学家大会,冲着陈舟来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陈舟自然也感受到了那种被关注的目光,这对他来说,简直太习以为常了。

  只不过,关注的人,已经由学生变为了领域内的专家。

  想了想,陈舟带头为弗里德曼送上了掌声。

  掌声逐渐热烈。

  这不仅仅是为台上的老人,也为做出了极大贡献的SLAC。

  弗里德曼看着台下鼓掌的众人,心里微微有些动容。

  但很快,他就调整好了情绪,等到掌声消失,弗里德曼继续说着:

  “众所周知,宇宙间,存在着很多微粒,新物质和新粒子的发现,势必能帮助我们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也能够推进‘新物理’的进程,而大型对撞机就是适用于微观物理研究的一种机器……”

  “诚然,在对撞机研究的进程中,有着各种各样原因的约束,投入和收获一直都可能有着极大的不对称,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

  “但事实也证明,大型对撞机在以往的研究历程中,并没有让我们失望……”

  “不管是SLAC这边所发现的新粒子,还是CERN所发现的希格斯粒子,都是我们所收获的宝贵财富……”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同样能够在对撞机身上,再获得我们所有人心中憧憬的东西……”

  说到这里时,弗里德曼的表情微微有些黯淡。

  如果不是世界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的转变,如果不是CERN的崛起,也许SLAC的对撞机实验室,还有着一段时间的寿命。

  但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要性,是科学研究发展的必要性。

  你不可能把未来寄托于落后的设备上。

  在这里,弗里德曼能够坦然说出,虽然有着一些无奈,但也代表了他是承认这一事实的。

  别的不说,CERN从某种意义上,确实代表了一种未来的可能。

  在CERN的建造过程中,为了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就有8000多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参与了其中。

  然后经过14年的努力,以及数十个国家的资金支持,CERN这里,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才终于建成。

  而其结果,也如弗里德曼所说。

  在正式投入使用后,这台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发现了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

  也是这一事实,给了很多物理学家信心,包括此刻在台上的弗里德曼。

  他们都相信,大型对撞机势必能发现一些令人兴奋的物质。

  甚至于,一些物理学家也断言,额外空间维度、暗物质粒子或者某种新的对称性,都能通过大型对撞机来发现。

  “如我先前所说,物质是构成大千世界的基本结构,任何科学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对微观粒子的研究。”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弗里德曼继续说道。

  “探明微观世界的规律和奥秘,能让人类更加清楚的知道‘我们该从哪里来,又该到哪里去’。”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通过大型对撞机进行的粒子研究,是有着绝对必要的。同时,利用对撞机进行粒子研究,还能为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从平凡到卓越,一个科学家的成长,势必要根植于实践研究,停留在理论研究的科学,严格意义上,不可被称之为真正的科学。”

  “只有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一个科学家才能走的更远,也才能创造更多的无限可能。只有参与了更加先进的研究,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说完这番话的弗里德曼,停顿了片刻,有意无意地看了陈舟一眼。

  陈舟的成长速度虽然快,但弗里德曼觉得,这其中,一方面是他天资卓越的物理学天赋,以及那近乎准觉的物理学直觉。

  另一方面,和他所接触到的科研环境也有关。

  就算不说SLAC这边,从陈舟在麻省理工入学报道开始,就由他带着加入了胶球实验课题。

  在燕京大学时,弗里德曼也是知道陈舟,是从粒子加速器起步的。

  就算那边的实验条件,比不过SLAC这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